- 年份
- 2024(7324)
- 2023(10625)
- 2022(9398)
- 2021(8909)
- 2020(7342)
- 2019(17256)
- 2018(17292)
- 2017(33349)
- 2016(18109)
- 2015(20523)
- 2014(20536)
- 2013(20266)
- 2012(18641)
- 2011(16813)
- 2010(16759)
- 2009(15139)
- 2008(14602)
- 2007(12448)
- 2006(10781)
- 2005(9347)
- 学科
- 济(71403)
- 经济(71313)
- 管理(51133)
- 业(47946)
- 企(41320)
- 企业(41320)
- 方法(34958)
- 数学(29274)
- 数学方法(28909)
- 财(17791)
- 学(17565)
- 中国(17350)
- 农(16957)
- 业经(15805)
- 理论(14497)
- 贸(13718)
- 贸易(13714)
- 地方(13523)
- 易(13324)
- 和(12747)
- 制(11542)
- 农业(11417)
- 教育(11336)
- 技术(11225)
- 融(11198)
- 金融(11194)
- 环境(10979)
- 务(10857)
- 财务(10799)
- 财务管理(10783)
- 机构
- 大学(260497)
- 学院(256596)
- 管理(104361)
- 济(99964)
- 经济(97720)
- 理学(91480)
- 理学院(90470)
- 管理学(88901)
- 管理学院(88458)
- 研究(84108)
- 中国(61090)
- 京(55374)
- 科学(53358)
- 财(45169)
- 所(41822)
- 农(38624)
- 研究所(38507)
- 业大(38343)
- 中心(37131)
- 财经(36803)
- 北京(34928)
- 江(34789)
- 范(34570)
- 师范(34277)
- 经(33543)
- 院(30561)
- 农业(30456)
- 经济学(29529)
- 州(29027)
- 师范大学(28012)
- 基金
- 项目(179648)
- 科学(140957)
- 研究(131936)
- 基金(130576)
- 家(113196)
- 国家(112259)
- 科学基金(96563)
- 社会(81521)
- 社会科(77112)
- 社会科学(77093)
- 基金项目(69881)
- 省(69338)
- 自然(63667)
- 自然科(62153)
- 自然科学(62141)
- 自然科学基金(61018)
- 教育(60606)
- 划(58810)
- 编号(54071)
- 资助(53753)
- 成果(44325)
- 重点(39784)
- 部(39570)
- 创(37383)
- 发(37358)
- 课题(36908)
- 创新(34735)
- 科研(34489)
- 教育部(34086)
- 项目编号(33980)
- 期刊
- 济(106033)
- 经济(106033)
- 研究(75624)
- 中国(43525)
- 学报(41185)
- 科学(37579)
- 管理(37219)
- 农(34308)
- 财(32504)
- 大学(30698)
- 教育(30201)
- 学学(28728)
- 农业(24303)
- 技术(21166)
- 融(19347)
- 金融(19347)
- 财经(17320)
- 经济研究(16789)
- 业经(16307)
- 经(14635)
- 图书(14458)
- 问题(13885)
- 理论(13444)
- 科技(12885)
- 实践(12496)
- 践(12496)
- 业(12311)
- 技术经济(11970)
- 现代(11460)
- 版(11272)
共检索到362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林芝 周剑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国内外相对价格变化是国际收支自动均衡的调节机制,西方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现这个理论的不足之处,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明确论证了这一理论的谬误,并指出了真正的调节机制在于资本市场而非商品市场。这对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利息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惠芳
一、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形成 及其主要流派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关于一国国际收支均衡以及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均衡的调节手段、调节机制和调节效应的理论。迄今为止,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演变大约经历了从起源→形成理论体系→修正与拓展三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繁荣发展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国际收支开始从国际贸易理论中独立出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国际收支进行了深入广泛地研究,提出了国际收支、国际收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国华
一国际收支作为衡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是连结一国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纽带,因而历来为西方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所重视。为了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大多数国家都编制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它主要由经常项目帐户、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青云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经济体(通常指一国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其中的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经济交易作为流量,反映经济价值的创造、转移、交换、转让或削减,包括经常项目交易、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和国际储备资产变动等。文章就当前我国区域性的国际收支非均衡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
国际收支 非均衡 问题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湘君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难以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危害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文章首先从我国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完整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状况,然后提出我国必须采取自主积极的调控方式应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利用蒙德尔—弗莱明的IS-LM-BP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四万亿振兴投资计划的适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琳
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与优化,应当坚持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导向,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思关于货币金融的经典理论,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活力更加强劲、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对实体经济支持更加有效的金融体系。马克思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数十年,创造了完备而特色鲜明的经济理论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激活金融市场活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朱东波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首先从开放经济角度,根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构建四部类结构均衡理论,并以此比较分析西方三次产业升级理论与马克思产业结构升级理论。随后,结合中国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研究表明,忽视结构均衡的"总供求均衡"是没有意义的,单纯分析和调控"总供给"或者"总需求"都不能解决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跳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方法,跳出"三驾马车"的总需求分析模式,立足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孟捷 冯金华
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是在假设再生产均衡的前提下讨论的。在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流行的"置盐定理"(OkishiO TheOrem)也建立在该假设之上。本文则从资本积累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再生产失衡的立场出发,构建了一个新的解释平均利润率变动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平均利润率变化是由技术进步、实际工资和产品实现率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如果在计量分析中能有效地解决这三个因素(尤其是产品实现率)的经验度量问题,则该模型也可为解释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经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龙 陈佳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两种生产"原理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充分地体现了"均衡"的基本思想内核。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均衡"为主线的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均衡"的内涵得到更深刻的阐释、更系统的论述,这集中反映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人口思想上。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成果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人口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口均衡 中国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跃华 朱殊洋
资本存量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就业量的两个基本因素,从对就业的影响角度看,资本存量结构表现为劳动密度,资本存量规模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就业量就是时间和劳动密度的函数。运用偏微分方程建模法,不仅可以得到解析解,而且可以得出解析解恰恰就是一个解耦式。
关键词:
马克思 就业 均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璐 杨庆丰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应当是以解释和探索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研究目的的古典和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而不是由著名“剑桥资本争论”所揭示的在技术关系分析上存在着一系列逻辑悖论、但却仍位居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的新古典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敏
文章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宏观经济均衡,发现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除了两大部类的劳动力增长率、投资比、消费比等宏观因素外,还包括两大部类的知识生产函数、家庭效用贴现率、家庭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等微观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义刚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两部类保持均衡,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种均衡是不稳定和脆弱的,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打破。两部类一旦失衡会引起社会生产能力向第一部类转移,并在第一部类累积和自循环,使生产与消费相互背离,在资本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条件下,成为诱发经济危机的引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化解经济运行现实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调整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均衡增长逻辑下的长期发展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部类均衡 经济危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忠
马克思、恩格斯的股份公司理论研究林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以及其它一些著作和文章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关系上,特别是从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一般规律上,对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作了深入细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