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0)
2023(9039)
2022(7334)
2021(6583)
2020(5019)
2019(11552)
2018(11161)
2017(20869)
2016(11237)
2015(12525)
2014(12506)
2013(12410)
2012(12222)
2011(11248)
2010(11595)
2009(10700)
2008(10724)
2007(9689)
2006(8911)
2005(8587)
作者
(33855)
(28079)
(27962)
(26610)
(17992)
(13350)
(12678)
(10975)
(10787)
(10281)
(9622)
(9350)
(9191)
(9083)
(9003)
(8686)
(8218)
(8112)
(8086)
(8032)
(7247)
(6985)
(6770)
(6528)
(6470)
(6282)
(6245)
(6148)
(5728)
(5561)
学科
(57444)
经济(57389)
(29697)
管理(29046)
(21805)
企业(21805)
中国(20733)
地方(17552)
方法(16889)
(16668)
业经(14078)
数学(13332)
数学方法(13211)
(12492)
农业(12059)
(10464)
金融(10461)
(10296)
(10178)
银行(10160)
(10062)
地方经济(9960)
(9958)
理论(9764)
(9066)
(9057)
贸易(9054)
(8816)
(8669)
教育(8641)
机构
学院(168163)
大学(167259)
(72371)
经济(70874)
研究(64349)
管理(58704)
中国(49073)
理学(49049)
理学院(48396)
管理学(47641)
管理学院(47323)
科学(38625)
(37379)
(33684)
(32940)
研究所(29560)
中心(28034)
(27720)
(26757)
财经(25807)
(25798)
师范(25557)
北京(24469)
(23362)
经济学(23078)
(23033)
业大(22134)
(21728)
农业(21283)
师范大学(20583)
基金
项目(103318)
科学(81951)
研究(79238)
基金(73287)
(63228)
国家(62593)
科学基金(53226)
社会(50931)
社会科(48116)
社会科学(48109)
(40993)
基金项目(37555)
教育(36330)
(34340)
编号(32537)
自然(31753)
自然科(30989)
自然科学(30985)
自然科学基金(30404)
资助(29632)
(28412)
成果(27799)
重点(23860)
课题(23822)
发展(23377)
(22982)
(22636)
(21518)
国家社会(21027)
(20063)
期刊
(91528)
经济(91528)
研究(57904)
中国(42554)
(27265)
教育(25597)
(25162)
学报(25002)
管理(24396)
科学(24178)
大学(19110)
(18842)
金融(18842)
农业(18445)
学学(17660)
业经(15687)
经济研究(15341)
技术(14621)
财经(13636)
(11883)
问题(11739)
(9675)
图书(8626)
(8625)
世界(8611)
商业(8530)
(8242)
技术经济(8196)
(8068)
论坛(8068)
共检索到277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文志  
任何一种科学的发展观都是建立在科学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而任何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的形成又都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其进行的铺垫和支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又为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的发展理念,从基础理论上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论证,从而为科学的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奋根  赵翠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杜奋根,赵翠萍.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不仅牵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涉及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价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对此,我们必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储东涛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在劳动价值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进行过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建立起他的劳动理论。但是,马克思并没有穷尽真理,也没有堵塞我们对劳动的新认识。因此,我们今天首先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理论,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这一基石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 ,是系统揭示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及其支配具体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理论。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从《资本论》所运用的抽象法和唯物辩证法中去透彻理解和对待这一科学理论 ,并用以深化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值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其中的发展思想包括六个方面,即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的实质,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旨归,社会实践是发展的根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前提,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关键,人与自我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岭  翟润卓  唐昱茵  
经过19世纪的“革命世纪”,超时劳动在20世纪初露端倪后,在21世纪席卷众多国家,包括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超时劳动的现象普遍性和问题严重性迫切需要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视角的劳动供给理论不能区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而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榨取思想。本文首次系统地整合了马克思的经典劳动强度理论,并通过对马克思之后的劳动强度理论的批判性分析,提出了回归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建模思路。把马克思的劳动强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构建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模型,有望探索出与适度劳动强度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陈群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整体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提出人类社会具有自然的属性,因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化自然"的哲学论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过度攫取的贪婪性,论证了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哲学指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在新的世纪具有新的内涵,它汲取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汇通、交融与创新而呈现与时俱进的特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使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只有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托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我国课程改革实践才能焕发其生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本——知识,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西方一些学者错误地提出知识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知识的价值,情况并非如此,知识商品的价值W= c+ v+ m ,其中c 是知识资本,是不变资本;v 是人力资本,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仍是人——人力资本的劳动。之所以产生巨额利润是因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知识垄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文达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观第一次明确地表述是在1884年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这本来是十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可是苏联马恩列研究院在1947年出版该书时所写的序言中,却认为这是一个“不精确的地方”,是一个“可以产生错误的观点”,是把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提并论”了,从而违反历史唯物主义云云。类似的责难,还可以在苏联的一些《辞典》和理论著作中找到,它对我国理论界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志轩  
本文批判地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占比的讨论,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劳动报酬占比时存在问题和缺陷。之后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分析这一问题时的思路,给出了探讨劳动报酬占比的替代性的指标和方法,利用这一指标重新分析了中国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趋势,认为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02年之前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之后开始经历剧烈的下降;同时对比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这一指标,认为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剧烈下降与国际整体环境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