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4)
- 2023(5457)
- 2022(4700)
- 2021(4467)
- 2020(3671)
- 2019(8247)
- 2018(8417)
- 2017(16463)
- 2016(8701)
- 2015(10415)
- 2014(10075)
- 2013(9943)
- 2012(9268)
- 2011(8448)
- 2010(8839)
- 2009(8477)
- 2008(8431)
- 2007(7810)
- 2006(7027)
- 2005(6372)
- 学科
- 济(33199)
- 经济(33152)
- 业(27766)
- 管理(27149)
- 企(22820)
- 企业(22820)
- 方法(14480)
- 中国(13062)
- 数学(12493)
- 数学方法(12408)
- 农(10259)
- 财(9413)
- 制(8629)
- 贸(8148)
- 贸易(8142)
- 易(8028)
- 银(7866)
- 银行(7854)
- 行(7573)
- 教育(7429)
- 业经(7349)
- 学(7002)
- 融(6531)
- 金融(6527)
- 销(6322)
- 供销(6320)
- 和(6026)
- 农业(5691)
- 体(5379)
- 务(5303)
- 机构
- 学院(131274)
- 大学(130656)
- 济(54715)
- 经济(53628)
- 管理(48521)
- 研究(41572)
- 理学(41158)
- 理学院(40744)
- 管理学(40222)
- 管理学院(39983)
- 中国(32921)
- 财(28396)
- 京(27642)
- 科学(23656)
- 财经(22236)
- 所(20699)
- 经(19974)
- 江(19013)
- 研究所(18455)
- 中心(18420)
- 北京(18003)
- 农(17654)
- 范(17419)
- 师范(17280)
- 经济学(17246)
- 财经大学(16391)
- 业大(16166)
- 经济学院(15564)
- 州(15531)
- 院(14667)
- 基金
- 项目(78416)
- 研究(61128)
- 科学(61059)
- 基金(55746)
- 家(48031)
- 国家(47147)
- 科学基金(39437)
- 社会(38681)
- 社会科(36455)
- 社会科学(36442)
- 省(30565)
- 教育(28936)
- 基金项目(28533)
- 编号(26392)
- 划(25617)
- 自然(23375)
- 资助(22951)
- 成果(22941)
- 自然科(22736)
- 自然科学(22727)
- 自然科学基金(22326)
- 课题(18179)
- 部(17783)
- 重点(17275)
- 项目编号(16703)
- 发(16639)
- 创(16396)
- 性(16040)
- 国家社会(15574)
- 教育部(15555)
共检索到201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向阳 崇燕
马克思的很多思想接近于现代价值链理论,包括价值增殖链,生产过程的"非独立化和片面化",国际分工、对外贸易以及民族国家的作用等。本文归纳了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特点、形成条件和动力机制;使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规律和国际生产价格规律理论研究了价值链的利润来源,即工序内竞争和工序间竞争形成的三种国际超额利润;总结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四种基本形式,即产业资本驱动型、商业资本驱动型、金融资本驱动型和生产要素驱动型;提出了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政策建议,包括:双重嵌入、双手并举、双链协同、四轮驱动等。
关键词:
马克思 价值链 国家价值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中华 詹浩勇
国家价值链构建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知识分工的内生互动与循环累积效应,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市场的形成、系统集成商的培育和技术创新,为国家价值链的生发提供基础性条件。基于这一机理,应强化城市间与区域间的功能分工,构筑区域间优势互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价值链重构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丽娟 吴振明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上游度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地位、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指数,系统刻画1997-2007年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形态,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价值链的产业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尚未形成严格的东中西梯次分布的价值链空间格局,产业属性决定国内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分工地位,产业国有比重越高越有助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产业资本劳动比提升嵌入位置却恶化分工地位,产业规模对分工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区域FDI导致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增值能力弱化,区域创新投入强化产业直接价值增值、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价值链嵌入位置,但二者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均不显著。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成本、选择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升级路径是构建国内价值链的关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王家荣 陈锦然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鼓励在区域间共享、扩散国家价值链分工发展红利,对于中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构筑高水平开放的经济体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流通产业关联视角下国家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区分了流通产业上游关联和下游关联溢出机制。研究发现,国家价值链分工通过流通产业上游、下游关联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考虑地理距离后发现流通产业上游关联溢出机制的辐射范围存在空间边界,呈现明显的“局域性”特征。进一步纳入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结果显示,在省域间和省域内部培育、发展多中心城市网络能够促进流通产业上游关联溢出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放大”了国家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加快形成区域间流通网络的紧密联结,以高效的产业联动机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对40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价值链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主要来源于高层次分工合作的贡献,并且这一作用的发挥要以人力资本、服务质量以及制度环境等支持性条件的满足为前提。中国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交通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偏向于高层次分工的政策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在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 价值链提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金玲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是建立在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产业不完全转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接的是来自发达国家产业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低端环节的转移,制造业面临着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国内资本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却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 产业不完全转移 价值链攀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范云芳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价值链 国际分工 要素合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艳红 宋波
作为一种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为资源更为灵活、有效的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在产品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构建国内价值链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助于形成产品内、多元化区域分工体系,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健
不同于国内外既有基于贸易角度的国际研发知识外溢研究,文章在价值链国际分工背景下,重点关注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研发知识存量异质性对国际知识外溢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只有在与国际研发知识存量资源相结合的情况下,价值链国际分工网络渠道的进一步扩张及由此形成的研发知识溢出,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价值链国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且是价值链国际分工影响我国制造业部门效率水平提升非常稳定的作用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米歇尔·鲁塔 齐藤美香 李想
787梦想客机——波音公司的最新产品,是闻名的美国产品,它在华盛顿州组装并销往世界各地。然而,梦想客机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许多部件都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制造:中央机身来自意大利,飞行舱的座位来自英国,轮胎来自日本,起落装置来自法国,货舱门来自瑞典。飞机只是跨国制造的例子之一,汽车、手机和医疗器械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一个地方最终生产,但其投入品却来自其他许多地区。这归因于过去二十多年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杰炜 施炳展
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结合发展中国家在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约束的现实,本文利用2005—2015年26个发展中国家与64个伙伴国(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和价值链分工数据,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并实施涵盖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的区域贸易协定有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水平,这主要通过降低被模仿风险、降低合约成本并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此外,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区域贸易协定存在第三国溢出效应,可以强化发展中国家与非缔约国的价值链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更大程度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价值链分工,从而优化了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嵌入结构,促进价值链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桂梅 张平
目前鲜有对"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尤其关于就业风险方面。此种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价值链分工,获取最大就业利益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利用历史经验分析,提出价值链分工给发展中参与国带来就业数量的增加、就业结构的改善和就业质量的提升等就业利益;但同时,价值链分工也可能带来就业的挤出、对本土竞争企业的人力资本争夺、低成本就业难以持续及就业的外部冲击等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明福 李树民
本文从国家比较优势向世界比较优势转化的角度解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全球产量、企业生产和国家福利的影响,分析了以世界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造成的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离等一系列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贸易国在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内比较总结了相关的典型化事实。根据这些研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哑铃型"分工模式;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大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垂直专业化指数同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汪宇瀚
信用价值链是以信用行为的发生为线索,架构起各类信用主体的上下游关系。分析信用价值琏的内涵,探讨信用价值链的上下游关系,认为在信用价值链的形成中需解决好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市场监管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信用信息数据库接口对接设计等问题,并通过信用价值链的构建,使得处于信用价值链中的各主体主动通过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来获得信用产品,实现价值增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