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6)
2023(6335)
2022(5181)
2021(4829)
2020(3888)
2019(8585)
2018(8754)
2017(15067)
2016(8022)
2015(8775)
2014(8875)
2013(8198)
2012(7588)
2011(6752)
2010(6874)
2009(6372)
2008(6100)
2007(5865)
2006(5022)
2005(4287)
作者
(23597)
(19804)
(19351)
(18313)
(12301)
(9295)
(8727)
(7565)
(7420)
(6976)
(6586)
(6533)
(6466)
(6243)
(6162)
(5983)
(5808)
(5779)
(5738)
(5479)
(4988)
(4871)
(4662)
(4652)
(4471)
(4377)
(4373)
(4181)
(4089)
(3927)
学科
管理(28698)
(27138)
(24721)
企业(24721)
(24673)
经济(24636)
技术(14361)
技术管理(11320)
中国(9447)
(7848)
(7786)
方法(7714)
业经(7309)
(7199)
理论(7179)
(6925)
(6826)
教育(6523)
(5923)
银行(5901)
(5743)
数学(5632)
(5555)
数学方法(5553)
金融(5548)
地方(5356)
(5036)
(4984)
(4743)
农业(4653)
机构
学院(110916)
大学(109785)
管理(41306)
(40672)
经济(39653)
研究(37921)
理学(35198)
理学院(34792)
管理学(34178)
管理学院(33959)
中国(28412)
科学(24421)
(23208)
(19762)
(19480)
(19109)
(18423)
研究所(17409)
中心(17217)
业大(16857)
农业(15573)
技术(15255)
(15125)
师范(14882)
财经(14819)
(14340)
北京(14338)
(14100)
(13381)
(12671)
基金
项目(75438)
科学(59773)
研究(56514)
基金(52486)
(46438)
国家(46012)
科学基金(39356)
社会(35087)
社会科(32983)
社会科学(32977)
(32431)
基金项目(27663)
教育(26851)
(26756)
自然(25002)
自然科(24488)
自然科学(24479)
自然科学基金(24069)
编号(22561)
(22504)
创新(19906)
资助(19316)
成果(19063)
课题(17403)
重点(17219)
(16365)
(15781)
(15578)
计划(14368)
项目编号(14255)
期刊
(49289)
经济(49289)
研究(33654)
中国(29532)
教育(20184)
学报(19509)
管理(19236)
(18381)
科学(17405)
(15666)
大学(14572)
学学(13563)
农业(12009)
技术(11666)
(9360)
金融(9360)
科技(9235)
业经(8483)
经济研究(7781)
财经(7572)
(6776)
(6664)
(6440)
论坛(6440)
职业(6304)
技术经济(5978)
(5785)
问题(5574)
图书(5254)
(5151)
共检索到173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喜  
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在思想上超越了资产阶级理性批判精神,在立场上超越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历史的和世界的宽阔视野、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实践精神。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永昌  
在马克思诞生200周年之际,我们这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一起追本溯源,缅怀马克思,学习马克思,共话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共勉弘扬马克思主义之使命,进而不断增强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应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根据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我反复思考后想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这一话题,谈点想法。1.马克思主义(运动)历史演进说明了什么?先请大家注意一下这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延明  
患难识知已,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团结战斗在一起,从来没有分离过。恩格斯的晚年,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崇高友谊,高风亮节,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当人们深切怀念这位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伟大奠基人,庆祝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全世界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永远也不会忘记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这块人类伟大里程碑上,刻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他们的生平和事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列宁所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小毛  
面对种种怀疑、动摇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与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需要对以下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是否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本土化、马克思主义是否禁锢人们的思想、怎样衡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否与其他社会思潮绝对对立、马克思主义领域是否风平浪静、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是否需要创新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否在全球偃旗息鼓、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做出科学理性回答,以拨开笼罩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种种迷雾,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6年6月,原为1954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2017年成为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6个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硕、博思想理论课教学、研究工作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学院设有1个省部级学科建设基地。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卓今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直接进入操作层面,它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长期以来持续讨论的有关"美学和历史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从文本出发讨论历史运动和审美的一般规律,对象和参照系有时互相缺位,不能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其次是"文化研究"是一个笼统的文论现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待进一步区分。本文着重探索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部结构,尝试从打破孤立状态并回到文艺现实,批评家自身的意识形态结构以及形成批评理论的诸环节等方面来破解上述难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秦仁山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人口观? 今年中国迎来伟大祖国建国35周年,我国经济、文化、内政,外交、政治、军事诸战线都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包括我国在人口事业上的胜利。 中国人口发展是世界人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发展,离不开世界人口发展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①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②"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③这里所说的"追根溯源"和"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发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明生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其实质是深化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研究马克思必须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必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勇   张轩阁  
主体实践的“元信念”具有作为主体实践的起点和动力的“元原因”和作为主体实践的终极标准的“元尺度”两重意蕴。然而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义务论对这两重意蕴的解释都因其理论体系的封闭性和自足性而无法与主体实践进行彻底的结合。马克思通过将社会历史的视角重新引入对主体实践“元信念”的解释中,通过对“自由”和“实践”的同一化理解,指出主体实践的“元信念”正是能动的实践在具体社会历史中不断展开的倾向。因其受到了阶级社会的深重阻碍,故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与阶级社会彻底决裂,在“全部可能性展开”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通过对实践活动作为“第一需要”的认识才能实现主体实践“元信念”两重意蕴的真正统一以及其自身的彻底完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立新  
<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固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牛玉峰  
教师和学生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实践主体,其构成了一个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实践共同体",呈现出"一体两面"的主体形态。然而,目前教师与学生仍存在着一种被动、僵化的关系,难以充分调动和切实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努力再造实践主体的和谐关系,以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