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2)
- 2023(9083)
- 2022(7156)
- 2021(6613)
- 2020(5305)
- 2019(12052)
- 2018(11843)
- 2017(22670)
- 2016(12211)
- 2015(13911)
- 2014(13733)
- 2013(13406)
- 2012(12386)
- 2011(11274)
- 2010(10946)
- 2009(10070)
- 2008(9837)
- 2007(8522)
- 2006(7574)
- 2005(7193)
- 学科
- 济(59655)
- 经济(59609)
- 业(28839)
- 管理(27524)
- 方法(21897)
- 企(21795)
- 企业(21795)
- 中国(20421)
- 数学(19320)
- 数学方法(19249)
- 农(15547)
- 业经(13968)
- 贸(12141)
- 贸易(12133)
- 地方(12062)
- 产业(11943)
- 易(11878)
- 学(11708)
- 制(10848)
- 财(10792)
- 农业(10255)
- 发(9391)
- 银(8893)
- 银行(8873)
- 体(8724)
- 行(8627)
- 融(8482)
- 金融(8479)
- 技术(8013)
- 结构(7758)
- 机构
- 大学(175587)
- 学院(174232)
- 济(84929)
- 经济(83805)
- 研究(68693)
- 管理(61116)
- 理学(52399)
- 中国(52172)
- 理学院(51785)
- 管理学(51064)
- 管理学院(50749)
- 科学(39525)
- 京(37858)
- 财(35011)
- 所(34499)
- 研究所(31697)
- 经济学(29287)
- 中心(28839)
- 财经(28426)
- 农(28373)
- 经济学院(26409)
- 经(26160)
- 院(24769)
- 江(24634)
- 北京(24352)
- 范(23284)
- 业大(23099)
- 师范(23040)
- 农业(22221)
- 科学院(21351)
- 基金
- 项目(116651)
- 科学(93128)
- 基金(86958)
- 研究(86100)
- 家(76422)
- 国家(75875)
- 科学基金(64189)
- 社会(58735)
- 社会科(55851)
- 社会科学(55841)
- 基金项目(45021)
- 省(42916)
- 教育(38453)
- 自然(38333)
- 自然科(37462)
- 自然科学(37453)
- 自然科学基金(36861)
- 划(36689)
- 资助(35045)
- 编号(32086)
- 发(27734)
- 重点(27237)
- 部(27217)
- 成果(26584)
- 国家社会(26149)
- 中国(25458)
- 创(24382)
- 教育部(23483)
- 课题(23275)
- 发展(23272)
共检索到264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魏旭 梁月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为一个不仅涉及同一产品集生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引进与更复杂能力相联系的新产品的产业多样化进程。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与新结构经济学由于其理论自身的缺陷,无法科学描述产业多样化的动力、次序与约束条件而失去实际意义。马克思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演化视角,揭示了不同资本是如何在追求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为应对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推动产业多样化进程的,并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多样化进程归于资本的生产力的提高。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业多样化是一个由生产性劳动部门内部分化,并逐渐向生产性劳动部门在流通领域的延续以及非生产性劳动领域扩展的过程。马克思所揭示的产业多样化的机制、次序与约束条件,对当下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多样化进程中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宣恭 吴昊 李子秦
马克思理论并没有严格定义产业结构,但却包含了丰富独特的产业思想。马克思认为应根据资本循环中的位置分类产业活动,并以该分类着手分析产业结构,充分考虑产业部门内存在异质性,重视制造业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领导作用。当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应警惕产业空心化的情况,着力于扩大基础科研领域的投入,努力实现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作为补充,实现不同产业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郁云琦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之中,有一部分颇为引人关注的内容,即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占据思想主导地位的途径——政治社会化。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环境深刻变化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社会化思想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黄丹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政治社会思想研究》一书,深入挖掘与探究了马克思的政治社会化思想,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议题,对学界及各级党委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构建,是当前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学术界目前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还存在一定欠缺,表现之一就是对这个课题具有规导意义的一些根基性问题,尚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现实导向、理论资源与思想原则,就是这一课题所包含的三个根基性问题。从现实导向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顺应的,能够对权利、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和问题作出有效回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理论资源上说,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为我们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和奠基上,是其他各种类型、范式和传统的政治哲学所根本无法比拟的。从思想原则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发挥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和法治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理想性的、超越性的、具有终极意义的思想指引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发挥为"美好生活"的构造提供思想素材和思想目标的功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小刚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目前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果断措施,加速我国从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当代中国 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白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创人类文明新类型的巨大胜利。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自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资本论》占据着当今时代真理、道义和文明的"制高点",又为作为时代文明表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最经典的文本支撑。可以说,正是在理论传统、实践基础和文本支撑的"三维一体"中,作为"哲学中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才真正成为可能。唯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才真正成为反映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倩 张荣华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阻碍发展的问题,并且用系统完整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记
以《资本论》为标志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一百多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主要揭示了劳资之间矛盾的实质,批判自由资本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很难直接从马克思经济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为此,贾后明教授主编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性与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就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当代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英
对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文本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持续不断。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当前新的科技革命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读恩格斯经典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理论上有益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的认识,深化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历史意境;在实践中有助于从世界历史角度阐释社会变革的动力,理解马克思关于"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科学论断,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英
对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文本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持续不断。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当前新的科技革命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读恩格斯经典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理论上有益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的认识,深化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历史意境;在实践中有助于从世界历史角度阐释社会变革的动力,理解马克思关于“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科学论断,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理解,推进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廖安勇 史桂芬 黎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从马克思经济学说中进一步探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分工、科学技术进步、资本流通、社会再生产等角度梳理和分析马克思关于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想,能够揭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的革命,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进步与价值观的统一,需要资本"脱虚入实",需要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发展。运用马克思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思想指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不断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更加坚定、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资本论 制造业 转型升级 制造强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1在"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意义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指向和学术方向。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奕文
马克思正义思想具有批判和建构两个面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交换领域的“正义”表象,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制度层面的非正义性;在讨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时,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分,并分别设想了两阶段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批判面向预见性地阐明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正义”幻相,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层分化、占有关系和剥削关系等本质性问题,说明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制度。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建构面向是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事业必须回溯和深掘的思想资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公平正义事业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并在进展过程中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当代解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鹏
马克思在对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就业观的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逻辑原则出发,构建了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配置理论和劳动就业权理论等内容丰富的就业思想体系。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我国就业理论和就业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之后,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中国建立以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