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8)
2023(7196)
2022(5871)
2021(5920)
2020(4600)
2019(10819)
2018(10790)
2017(18150)
2016(10995)
2015(12673)
2014(12425)
2013(11608)
2012(11050)
2011(10489)
2010(10609)
2009(9495)
2008(9294)
2007(8054)
2006(7238)
2005(6831)
作者
(28106)
(23286)
(23217)
(22501)
(14873)
(11135)
(10665)
(9124)
(9114)
(8320)
(8058)
(7804)
(7524)
(7495)
(7481)
(7402)
(6921)
(6707)
(6682)
(6660)
(6149)
(5837)
(5511)
(5364)
(5291)
(5217)
(5132)
(5092)
(4691)
(4629)
学科
(38230)
经济(38187)
管理(20897)
教育(20474)
中国(20120)
方法(15049)
(14874)
数学(13618)
数学方法(13509)
(11744)
环境(10683)
(10188)
(9972)
企业(9972)
(9261)
贸易(9255)
(9165)
(8704)
理论(8230)
发展(7085)
(6963)
(6918)
(6854)
金融(6851)
(6716)
银行(6704)
(6687)
(6625)
农业(6505)
业经(6371)
机构
大学(152927)
学院(145209)
研究(63388)
(62380)
经济(61246)
管理(43836)
中国(43251)
理学(37182)
理学院(36573)
管理学(35936)
科学(35784)
管理学院(35647)
(35415)
(31765)
(30729)
师范(30589)
教育(29619)
研究所(29262)
(26832)
中心(25939)
师范大学(25705)
北京(24341)
(22663)
财经(21616)
经济学(21607)
(20913)
(20786)
(20091)
经济学院(19405)
研究中心(17510)
基金
项目(93873)
研究(76245)
科学(75996)
基金(67641)
(59182)
国家(58623)
社会(48398)
科学基金(48171)
社会科(45535)
社会科学(45528)
教育(42313)
基金项目(33990)
(33348)
(32148)
编号(30805)
成果(28504)
资助(27623)
自然(27551)
自然科(26828)
自然科学(26822)
自然科学基金(26375)
课题(25272)
(24433)
重点(23436)
中国(22123)
(22047)
教育部(21651)
(20979)
国家社会(20549)
(20464)
期刊
(67335)
经济(67335)
研究(57199)
教育(48850)
中国(39371)
学报(21527)
科学(20532)
(18673)
(18130)
大学(17385)
管理(15827)
学学(14750)
技术(13524)
农业(13403)
(12169)
金融(12169)
经济研究(11655)
职业(11651)
财经(11385)
(10055)
(10051)
世界(9977)
国际(9137)
问题(8936)
(8798)
(8158)
论坛(8158)
技术教育(7510)
职业技术(7510)
职业技术教育(7510)
共检索到233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艳  李爱华  
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给我们的首要启示是,中国生态文明观教育不应该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外在灌输,而是必须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才可能实现其改造经济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教育应当着力于"四化",即理念化、体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1.创新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引导民众树立内在的生态文明理念。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对于这一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至少包括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面:一是当代中国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小刚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目前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果断措施,加速我国从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变化,过去,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当下生态现状,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呢,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会发现,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农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后,随之也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了合理的农业发展图景,同时为解决当下问题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并非马克思关于人的惟一论述 ,马克思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本质有更为精彩的论述 ,这为我们思考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供了启示。在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中 ,人的充分且自由的发展是两大目标之一 ,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核心成分 ,这一思想为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途  杨贺男  
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其中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前提和财富源泉、尊重自然规律和合理调节"物质变换"以及"两个和解"的思想,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理念基础,同时对确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法治观具有重大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三个层面,并与劳动概念结合用来解释自然界内部、社会内部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通过分析物质变换理论的深刻内涵、物质变换裂缝的形成和物质变换过程的空间属性,有助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寻找解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约束的冲突与矛盾,启发我们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强  范建刚  
消费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始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维度揭示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带来了异化需要并最终导致了异化消费,并阐述了异化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学层面,马克思辩证分析了生产与消费的同一和断裂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层面,马克思研究分析了消费与人、自然之间的应然状态。正确把握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深化绿色生活方式变革,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铮  王珊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生态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文章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习和研究出发,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生态思想,以此为基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余小雅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对世界文明发展态势敏锐洞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飞跃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评价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全民生态意识,构建生态和谐屏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慎霞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四大主题并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坚持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的内在统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海南师范大学孙民教授的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慎霞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四大主题并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坚持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的内在统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海南师范大学孙民教授的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荣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新时代的继续前进,其形成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鲜活的理论素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与运用的角度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价值可归为三个方面: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到审视和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二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生态思想与时代主题、人民需要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时代化;三是用通俗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解读,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大众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