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8)
- 2023(12496)
- 2022(9976)
- 2021(9044)
- 2020(7348)
- 2019(16371)
- 2018(16624)
- 2017(31042)
- 2016(16953)
- 2015(18972)
- 2014(18714)
- 2013(18109)
- 2012(16515)
- 2011(15184)
- 2010(15544)
- 2009(14795)
- 2008(14402)
- 2007(13018)
- 2006(11945)
- 2005(11009)
- 学科
- 济(68828)
- 经济(68742)
- 管理(44639)
- 业(42451)
- 企(32228)
- 企业(32228)
- 农(25172)
- 方法(24614)
- 中国(24316)
- 数学(20324)
- 数学方法(20072)
- 业经(18937)
- 财(17162)
- 制(16673)
- 农业(16537)
- 学(15970)
- 银(13383)
- 银行(13353)
- 理论(13022)
- 行(12922)
- 贸(12789)
- 地方(12783)
- 贸易(12780)
- 体(12575)
- 易(12433)
- 融(11915)
- 金融(11907)
- 发(11613)
- 教育(10574)
- 和(10076)
- 机构
- 学院(244115)
- 大学(243272)
- 济(99142)
- 经济(96926)
- 管理(86178)
- 研究(85280)
- 理学(72888)
- 理学院(72076)
- 管理学(70635)
- 管理学院(70217)
- 中国(65956)
- 京(52375)
- 科学(50997)
- 财(49455)
- 所(43476)
- 农(42926)
- 研究所(39085)
- 财经(38082)
- 江(37961)
- 中心(37748)
- 业大(34881)
- 经(34378)
- 范(33848)
- 农业(33582)
- 师范(33475)
- 北京(33069)
- 经济学(31251)
- 院(30577)
- 州(30324)
- 经济学院(28039)
- 基金
- 项目(152854)
- 科学(119224)
- 研究(115672)
- 基金(108621)
- 家(94828)
- 国家(94006)
- 科学基金(78876)
- 社会(72858)
- 社会科(68750)
- 社会科学(68737)
- 省(60415)
- 基金项目(55565)
- 教育(53585)
- 划(50561)
- 编号(48911)
- 自然(47761)
- 自然科(46636)
- 自然科学(46620)
- 自然科学基金(45750)
- 资助(43580)
- 成果(41427)
- 重点(34955)
- 课题(34866)
- 发(34306)
- 部(33145)
- 创(31672)
- 国家社会(30424)
- 性(29709)
- 创新(29555)
- 项目编号(29387)
- 期刊
- 济(118940)
- 经济(118940)
- 研究(77122)
- 中国(53169)
- 农(42682)
- 学报(39529)
- 财(37298)
- 科学(35169)
- 管理(33848)
- 教育(33422)
- 大学(30115)
- 农业(28801)
- 学学(28041)
- 融(24280)
- 金融(24280)
- 业经(21357)
- 技术(21191)
- 经济研究(19874)
- 财经(19325)
- 经(16839)
- 问题(16175)
- 业(14176)
- 贸(13621)
- 版(12599)
- 图书(12335)
- 商业(11906)
- 理论(11447)
- 现代(11355)
- 国际(11246)
- 技术经济(11188)
共检索到380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晴 刘俊英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诸多相异观点,并没有僭越社会本体论分析框架。文章站在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作出社会本体论阐释,并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若痴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而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城市理论为基础,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指出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建立在城乡分离的现实基础上,要消灭城乡差异和矛盾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通过新型城镇化这一重要途径来推动实现;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重要基础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手段和支撑是信息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保民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城乡就业一体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龙启蒙 傅鸿源 廖艳
在回顾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维的"资本三循环"理论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带来的城乡分割以及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并提出新型城镇化及"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战略思想,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但是,由于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权能的缺失,中国资本三次循环均局限在城市,无法实现资本从城市向小城镇和农村扩散。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打破这种资本困境,引导资本从城市进入农村,创造新的资本循环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基于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转换的分析方法 ,对建立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时间理论进行再认识、再发展,从生产方式矛盾转换的视角论述时间分配、使用的四个阶段及不同特征:第一阶段为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的自然经济阶段,生产方式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们顺应天时,按照季节变换进行生产活动,被动地接受自然时间的安排;第二阶段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生产方式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们的时间多用于生产物质产品和恢复体力;第三阶段为当代社会,尽管人们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包含一般历史关系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关系两个维度,两个思维行程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物象化、事后分析、概念即对象、把研究对象当生命有机体是马克思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把握生产方式范畴必须坚持马克思的这些思想方法的指导。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生产方式范畴具有四种基本含义,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生理结构”的不同侧面,判断生产方式各种样态与四种含义的对应关系,以及生产方式与社会整体的其他环节的关系。把握生产方式范畴,不仅是准确解读经典著作的必须,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助于理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覃志红
在消费社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受到质疑,马克思生产理论遭遇到严峻的挑战。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这一"原本"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总体生产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坚持了一种生产的自我反思的批判态度。在他看来,"生产是总体",生产的这种总体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的内容上,还体现在生产的过程、结构、环节及其社会功能上。从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的视域来审视当今的消费社会,可以发现,消费作用的凸显并未脱离生产的逻辑,其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生产背景。在消费社会,符码并非取代物质生产而完全居于主导,而符号消费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消费,消费社会仍旧遵循着资本生产的逻辑,它本身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摆脱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总体生产 消费社会 生产的逻辑 金融危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对于社会发展究竟是否存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学术界分歧依然严重。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的认知根深蒂固的原因外,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马克思的手稿、书信和著作寻章摘句的论述方法,不足以征服反对者,因为反对者同样可以找到反证,这些反证不仅在马克思1846年12月28日致安年科夫的信中存在,在《哲学的贫困》中存在,而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资本论》中同样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全面性、完整性、客观性、过程性"特征为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创造了条件。抛弃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通过考证不难发现,唯物史观核心命题"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贯穿于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到《资本论》的始终。正确理解关键范畴"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消除"反证"问题,而且也助于从"生产力决定论"中走出。重新解读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炜 任保平
我国现阶段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在结构上主要存在二元不均衡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不均等问题,而且为城乡的协调发展带来了障碍。因此,要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应优先解决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失衡问题。本文认为完善城乡一体化下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路径应主要包括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中央地方政府职能从"经济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之路。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公共服务体系 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丙志
如同经济学家G·哈佰勒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体化的时代”。的确,一体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众所注目的焦点。西方经济学家对一体化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说问世,但由于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这一领域,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对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几乎仍是空白。本文在研究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后对经典作家的一体化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微晓
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端,其实是在说生产,任何经济体的生产都是存在于社会生产大系统中,而生产的变革本质上就是社会生产这个大系统重新平衡的过程。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有机统一体理论作为依据,结合斯拉法(Piero Sraffa)生产方程,创新性的提出我国供给侧改革要从生产系统性的角度,首先明确我国生产系统的生产力现状,找到我国生产系统所处阶段,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来实现符合于中国自己的生产系统再平衡的变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微晓
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端,其实是在说生产,任何经济体的生产都是存在于社会生产大系统中,而生产的变革本质上就是社会生产这个大系统重新平衡的过程。本文以马克思的生产有机统一体理论作为依据,结合斯拉法(Piero Sraffa)生产方程,创新性的提出我国供给侧改革要从生产系统性的角度,首先明确我国生产系统的生产力现状,找到我国生产系统所处阶段,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来实现符合于中国自己的生产系统再平衡的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晓玲
由于城乡二元发展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价值失落、水平失衡、目标失准的情况,因此,推动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必然方向。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善治"目标的保障,具体包括治理体系的价值认同与共享、多元治理主体的完善以及灵活的现代治理机制的形成。推动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要通过制度变革,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治理平台,明确多元主体的治理责任;通过大力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城乡交流机制,推动实现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善治目标。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发展 现代治理 一体化发展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