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4)
- 2023(4003)
- 2022(3192)
- 2021(3118)
- 2020(2385)
- 2019(5624)
- 2018(5306)
- 2017(9639)
- 2016(5456)
- 2015(6228)
- 2014(6270)
- 2013(6323)
- 2012(5879)
- 2011(5051)
- 2010(5176)
- 2009(4972)
- 2008(5392)
- 2007(4577)
- 2006(3922)
- 2005(3562)
- 学科
- 济(22760)
- 经济(22737)
- 管理(20787)
- 财(20536)
- 业(19047)
- 企(16608)
- 企业(16608)
- 财政(11712)
- 方法(10808)
- 政(9414)
- 数学(8435)
- 数学方法(8370)
- 务(8339)
- 财务(8338)
- 财务管理(8301)
- 企业财务(7943)
- 中国(6918)
- 学(6342)
- 制(6218)
- 农(6141)
- 理论(5922)
- 业经(5706)
- 策(4983)
- 体(4814)
- 地方(4813)
- 度(4182)
- 制度(4181)
- 体制(4175)
- 出(4140)
- 和(3986)
- 机构
- 大学(79728)
- 学院(79007)
- 济(34567)
- 经济(33948)
- 管理(28861)
- 研究(26622)
- 财(25162)
- 理学(25017)
- 理学院(24768)
- 管理学(24466)
- 管理学院(24340)
- 中国(20765)
- 京(16460)
- 科学(16264)
- 财经(15866)
- 经(14349)
- 所(13858)
- 农(12887)
- 研究所(12194)
- 江(12163)
- 经济学(11727)
- 财经大学(11557)
- 中心(11170)
- 业大(10704)
- 经济学院(10481)
- 农业(10191)
- 北京(10131)
- 范(9631)
- 师范(9535)
- 院(9236)
- 基金
- 项目(49226)
- 科学(38614)
- 研究(36324)
- 基金(36197)
- 家(31476)
- 国家(31195)
- 科学基金(26661)
- 社会(23762)
- 社会科(22498)
- 社会科学(22495)
- 省(18981)
- 基金项目(18540)
- 教育(16674)
- 自然(16422)
- 自然科(16055)
- 自然科学(16052)
- 自然科学基金(15769)
- 划(15493)
- 资助(14720)
- 编号(14270)
- 成果(12243)
- 重点(11301)
- 部(11147)
- 创(10292)
- 国家社会(10269)
- 性(10139)
- 发(10082)
- 课题(9956)
- 教育部(9727)
- 创新(9600)
共检索到124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尔茜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是判定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方面要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刻介入各方面体制机制构建,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藩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持久生命力。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尔茜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坚持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是判定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方面要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刻介入各方
关键词:
生产力理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对于社会发展究竟是否存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学术界分歧依然严重。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的认知根深蒂固的原因外,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马克思的手稿、书信和著作寻章摘句的论述方法,不足以征服反对者,因为反对者同样可以找到反证,这些反证不仅在马克思1846年12月28日致安年科夫的信中存在,在《哲学的贫困》中存在,而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资本论》中同样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全面性、完整性、客观性、过程性"特征为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创造了条件。抛弃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通过考证不难发现,唯物史观核心命题"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贯穿于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到《资本论》的始终。正确理解关键范畴"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消除"反证"问题,而且也助于从"生产力决定论"中走出。重新解读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明
关于"生产力",马克思有诸多提法和表述。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无疑是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分别就生产力系统的"系统质"、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结构"、系统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梳理和剖析。基本结论是:要把"系统质"的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定与内部"要素"和"结构"、外部"环境"和"条件"等具体层面的生产力规定区别开来;前者回答的是生产力"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的则是"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既不能把这些不同层次的生产力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生产力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
关键词:
生产力 系统论 马克思 唯物史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洪远朋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之一。可见,我们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但是,“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生产力源泉理论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除了现有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外,还要重视生产力内在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兴罗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视角考察其财政思想,指出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的经济理论过程中阐发了较为丰富的财政思想。深入研究、发掘、整理马克思的财政思想,对当前我国的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理论 财政思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谷雨涵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首先对传统教科书的生产力范畴、生产力核心要素、生产力核心命题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马恩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然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最后从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范畴进行了术语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创新表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进行了创造性思考、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高质量发展引擎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解放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理论在表述上的差异性,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生产力 商品价值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解放
节约是指活劳动的节约、物化劳动的节约和财力的节约。坚持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活劳动节约 物化劳动节约 财力节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勤 杨丽丽
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李斯特阐述了落后民族国家如何增强自身生产力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并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相比,李斯特的理论存在很多局限,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历史上,李斯特的理论对于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具有启发作用,并为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李斯特经济理论也将为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李斯特 生产力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局限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顺
从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的角度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有利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这与单纯从供求失衡角度解释经济危机相比,实现了由现象层面到本质层面、由对物象关注到对人的发展关注的转变。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与对工人工资的限制,导致生产力的绝对发展与消费力的相对萎缩,这种对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利润率下降至临界点时,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激化,引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消费力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治理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军 高晓雁
生产力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与确证的人的本质。经过在社会横向上个体对类本质不断占有的拓展,以及在历史纵向上劳动从物质手段向精神实现转变的拓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最终将实现统一。资本增殖机制使人对自然只在效用属性上片面张扬主体性而出现生态危机。这种片面张扬的主体性在社会横向上表现为生产力发展与个体限定悖论,在历史纵向上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扩大与人的物化悖论。市场经济已进入智力生产阶段,将拓宽马克思生产力与人发展的新视阈。但资本主义生产从相对过剩演化为绝对过剩,无法使智力生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充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力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梳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伟大理论成就,并重点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本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党领导下我国财政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建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形成;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构建;四是结合笔者的长期研究提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体系的一些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