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9)
2023(12582)
2022(10536)
2021(9416)
2020(7843)
2019(16996)
2018(16664)
2017(30769)
2016(16309)
2015(18154)
2014(17461)
2013(17244)
2012(16017)
2011(15032)
2010(15304)
2009(14579)
2008(13879)
2007(12549)
2006(11412)
2005(10245)
作者
(49981)
(42108)
(41760)
(39516)
(26632)
(20030)
(18690)
(16049)
(15855)
(14945)
(14609)
(13973)
(13777)
(13355)
(13354)
(12829)
(12487)
(12271)
(12052)
(12000)
(10606)
(10440)
(10330)
(9905)
(9656)
(9304)
(9303)
(8990)
(8506)
(8474)
学科
(87277)
经济(87194)
管理(50354)
(45996)
(37650)
企业(37650)
方法(30683)
数学(26362)
数学方法(26075)
中国(20276)
地方(19951)
(19132)
(19074)
业经(17661)
(16451)
技术(14601)
地方经济(13555)
(13279)
农业(13266)
(12571)
贸易(12562)
(12021)
环境(11993)
(11913)
金融(11908)
理论(11830)
(11392)
银行(11341)
(11073)
(11002)
机构
学院(246206)
大学(245821)
(109391)
经济(107402)
研究(91198)
管理(88146)
理学(75852)
理学院(74915)
管理学(73425)
管理学院(72999)
中国(67213)
科学(56444)
(51080)
(47669)
(47553)
(44283)
研究所(43475)
中心(39011)
财经(37777)
(37744)
业大(36808)
经济学(35195)
农业(35057)
(34206)
(32626)
(32568)
师范(32214)
北京(31912)
经济学院(31247)
(29721)
基金
项目(162534)
科学(128412)
基金(118778)
研究(115108)
(105754)
国家(104900)
科学基金(88681)
社会(75938)
社会科(71888)
社会科学(71870)
(63928)
基金项目(61269)
自然(56916)
自然科(55671)
自然科学(55646)
自然科学基金(54651)
(53698)
教育(52499)
资助(48188)
编号(44050)
重点(37445)
(36536)
(36197)
成果(35570)
(35148)
创新(34173)
国家社会(32224)
课题(31879)
科研(30980)
教育部(30077)
期刊
(131119)
经济(131119)
研究(76501)
中国(49454)
学报(42421)
(40864)
科学(39285)
管理(36614)
(35062)
大学(31452)
学学(29981)
农业(27675)
教育(24738)
经济研究(23401)
(21331)
金融(21331)
技术(21172)
业经(20150)
财经(19672)
(17205)
问题(15510)
(14849)
技术经济(14142)
商业(12767)
(12557)
世界(12364)
统计(12283)
(12159)
科技(11853)
(11333)
共检索到377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逄锦聚  
从2010年开始,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为标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有两种主要的经济学方法。一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凯恩斯的总需求分析方法。按照马克思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虽然结构性需求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在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不足,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畅,要素生产率较低等,这实际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表现的阶段性特征。所以,认识引领新常态,保持国民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五堂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使用结构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增长过程,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揭示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认为资本主义增长具有不稳定性。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利用宏观调控和收入政策保持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平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静  朱炳元  
中共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市场创新为改革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来,从根本上消除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因素。然而,防范由于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不匹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匹配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依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仍然是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的强大理论武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时,不只是研究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再生产问题,而且还把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加以研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保持生产关系的根本属性不变质,但决不是原版复制,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必须废弃掉,而代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它的本质特征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所有方面和环节都凝固不变了。它在自身基础上的再生产运动,仍然是一个自我扬弃的过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我对何老师谈的问题做一个呼应。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表现是经济停滞。我认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除了表现为经济停滞以外,还有就是经济波动。经济停滞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领域不发展,而经济波动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脱实向虚。这个结论从哪里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企业理论的时候,讲两权合一的古典资本主义企业是在第一卷,资本主义发展形成股份公司的时候马克思是放在第三卷。为什么不在第一卷一气呵成呢?从简单协作、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为什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我对何老师谈的问题做一个呼应。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表现是经济停滞。我认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除了表现为经济停滞以外,还有就是经济波动。经济停滞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领域不发展,而经济波动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脱实向虚。这个结论从哪里来?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企业理论的时候,讲两权合一的古典资本主义企业是在第一卷,资本主义发展形成股份公司的时候马克思是放在第三卷。为什么不在第一卷一气呵成呢?从简单协作、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为什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民  
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独特的理论。它在劳动力价值、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价格、资本积累、劳动力供求和工资争议等一系列经济范畴上全面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工资运动规律。本文力图整体和准确地概括这一分析体系,并揭示其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规律和工资改革问题的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雪梅  
收入分配不平等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和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内部不平衡。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文章分析了中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永华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奢侈品和必要消费资料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就变成必要消费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消费者是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扩大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过程就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成为必要生活资料,应当成为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要提高工资水平以适应部分奢侈品消费的需要。当必要消费资料基本满足后,生产奢侈品是发展生产的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军  高晓雁  
生产力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与确证的人的本质。经过在社会横向上个体对类本质不断占有的拓展,以及在历史纵向上劳动从物质手段向精神实现转变的拓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最终将实现统一。资本增殖机制使人对自然只在效用属性上片面张扬主体性而出现生态危机。这种片面张扬的主体性在社会横向上表现为生产力发展与个体限定悖论,在历史纵向上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扩大与人的物化悖论。市场经济已进入智力生产阶段,将拓宽马克思生产力与人发展的新视阈。但资本主义生产从相对过剩演化为绝对过剩,无法使智力生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一宣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策的提出,消费不和谐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和谐消费思想,对我们当前认识和解决消费不和谐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马克思的和谐消费思想着手分析,以期对解决当前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红柳  
马克思基于"生产一般"的抽象将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构造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一般"也是"流通一般"。同时,马克思在一个"复数的体系"中而不是"单数的体系"中考察"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与实现的来源。马克思流通观不仅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彰显其重要性,而且在现代经济学发展中也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理解并恰当把握马克思流通观的方法论前提与理论特征,不仅对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具有现实意义,对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当代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仁营  刘娟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对工人的控制和剥削,机器对工人的排挤使"异化劳动"达到了顶点。我国制造业在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出现了"机器换人"的现象,马克思的"机器排挤工人"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对我们处理其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辉  安素霞  
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撇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于分析我国现实商品生产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商品交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