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8)
- 2023(7000)
- 2022(5689)
- 2021(5389)
- 2020(4324)
- 2019(9711)
- 2018(9937)
- 2017(19270)
- 2016(10531)
- 2015(11922)
- 2014(12189)
- 2013(12082)
- 2012(11735)
- 2011(10904)
- 2010(11357)
- 2009(10791)
- 2008(10837)
- 2007(10052)
- 2006(9213)
- 2005(8230)
- 学科
- 济(47524)
- 经济(47475)
- 管理(26713)
- 业(20508)
- 方法(16595)
- 中国(16207)
- 企(14972)
- 企业(14972)
- 地方(13927)
- 数学(13697)
- 农(13625)
- 数学方法(13587)
- 学(11521)
- 环境(11273)
- 业经(10265)
- 制(9613)
- 银(9003)
- 银行(8987)
- 和(8966)
- 财(8928)
- 农业(8796)
- 行(8755)
- 融(8541)
- 金融(8537)
- 地方经济(8169)
- 理论(7995)
- 贸(7744)
- 贸易(7738)
- 发(7590)
- 易(7491)
- 机构
- 大学(160215)
- 学院(159754)
- 济(65022)
- 经济(63441)
- 研究(57243)
- 管理(55418)
- 理学(46408)
- 理学院(45785)
- 管理学(45041)
- 中国(44818)
- 管理学院(44741)
- 京(35332)
- 科学(35083)
- 财(32754)
- 所(29285)
- 研究所(26326)
- 中心(25344)
- 财经(25144)
- 江(24808)
- 农(24362)
- 范(24209)
- 师范(24023)
- 北京(23093)
- 经(22569)
- 业大(21026)
- 院(20950)
- 经济学(20698)
- 州(20406)
- 师范大学(19380)
- 农业(19098)
- 基金
- 项目(97389)
- 科学(75617)
- 研究(75365)
- 基金(67673)
- 家(58606)
- 国家(58097)
- 科学基金(47959)
- 社会(46646)
- 社会科(43916)
- 社会科学(43906)
- 省(38629)
- 基金项目(35698)
- 教育(34623)
- 划(32783)
- 编号(32231)
- 自然(28384)
- 成果(27764)
- 自然科(27455)
- 自然科学(27446)
- 自然科学基金(26908)
- 资助(26695)
- 课题(23340)
- 发(23038)
- 重点(22845)
- 部(21618)
- 创(19762)
- 年(19334)
- 发展(18971)
- 性(18931)
- 国家社会(18873)
共检索到251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三个层面,并与劳动概念结合用来解释自然界内部、社会内部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通过分析物质变换理论的深刻内涵、物质变换裂缝的形成和物质变换过程的空间属性,有助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寻找解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约束的冲突与矛盾,启发我们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月 赵海月
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表明,物质变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中介,而不合理的物质生产实践是导致物质变换断裂的根本原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构建循环型社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中国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沈月 赵海月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是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断裂的根本途径。今天学习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对于我们如何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物质变换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长峰 周向军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物质变换 生态文明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艳 李爱华
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给我们的首要启示是,中国生态文明观教育不应该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外在灌输,而是必须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才可能实现其改造经济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教育应当着力于"四化",即理念化、体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1.创新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引导民众树立内在的生态文明理念。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对于这一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至少包括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面:一是当代中国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铮 王珊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生态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文章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习和研究出发,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生态思想,以此为基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对象性关系"、"实践"、"劳动"及"物质变换关系"是马克思分别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们也是解读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循着马克思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发展线索,一方面,可以挖掘和梳理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中生态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全面把握,揭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楠
梳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分析了由于城市建设的多元化、复杂化、密集化及其伴生的各类风险要素使得我国现阶段韧性化城市建设面临诸多的瓶颈和挑战。再通过对马克思空间理论进行梳理,分别从功能韧性、社区韧性和社会韧性三个方面回顾了马克思空间理论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历史贡献。最后,以当前我国韧性化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瓶颈和挑战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空间理论的城市建设逻辑,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措施和手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草 李成勋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是推进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之源,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研究方法,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针。人与自然物质之间变换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目前,物质变换间的各主要要素存在着断裂的现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精神价值观缺失、非生态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蔓延、贫富差距的拉大等现状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重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完善政府职能、推行绿色产业政策、处理好经济发展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厘清问题,找对思路,对新时代继续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生态批判,同时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之路。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理论 生态文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观 生态意识 生态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观 生态意识 生态建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苏奎
马克思关于商品二因素的解剖,在价值元素层面为我们明确了商品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使用价值层面明晰了有效商品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二者的矛盾规律总结中寓示了在现实经济实践中遵循科学性与理性的重要性和重大性。理论关于价值量的分析,则为我们提供了衡量现实经济绩效的最抽象、最一般的标准。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再论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理论,必将有助于与启迪我们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智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商品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