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1)
2023(3312)
2022(2753)
2021(2513)
2020(2084)
2019(4432)
2018(4459)
2017(7934)
2016(4412)
2015(5075)
2014(5322)
2013(5213)
2012(5043)
2011(4697)
2010(5010)
2009(4880)
2008(4841)
2007(4515)
2006(4158)
2005(4081)
作者
(13542)
(11205)
(11203)
(10921)
(7209)
(5391)
(5189)
(4318)
(4256)
(4221)
(3819)
(3800)
(3684)
(3675)
(3590)
(3583)
(3368)
(3312)
(3307)
(3292)
(3107)
(2764)
(2729)
(2713)
(2596)
(2589)
(2540)
(2522)
(2346)
(2217)
学科
(19381)
经济(19340)
管理(13441)
(12057)
(10103)
企业(10103)
方法(7897)
(6169)
数学(5770)
中国(5690)
理论(5670)
数学方法(5666)
(5643)
教育(4977)
(4951)
业经(4904)
(4807)
(4165)
银行(4157)
(4034)
农业(3924)
人民(3899)
(3657)
结构(3649)
(3592)
金融(3589)
消费(3577)
(3337)
贸易(3333)
(3146)
机构
大学(71359)
学院(70071)
(28270)
经济(27595)
管理(24664)
研究(22854)
理学(20590)
理学院(20380)
管理学(20047)
管理学院(19928)
中国(18974)
(15551)
(14952)
科学(13312)
(12205)
财经(11839)
(11377)
中心(10872)
(10673)
(10586)
师范(10575)
(10250)
研究所(10067)
(9713)
北京(9565)
经济学(9190)
财经大学(8677)
师范大学(8434)
业大(8318)
经济学院(8054)
基金
项目(39681)
科学(31255)
研究(30083)
基金(28803)
(24271)
国家(23983)
科学基金(20703)
社会(19413)
社会科(18182)
社会科学(18181)
(15313)
教育(14900)
基金项目(14256)
编号(12769)
自然(12695)
(12603)
自然科(12411)
自然科学(12408)
自然科学基金(12178)
资助(11750)
成果(11406)
课题(9127)
(8948)
重点(8832)
(8041)
大学(8032)
教育部(8014)
(7978)
(7927)
项目编号(7789)
期刊
(38908)
经济(38908)
研究(25196)
中国(15482)
(12093)
教育(11798)
学报(10785)
管理(10358)
(9480)
科学(9347)
大学(8199)
(8126)
金融(8126)
学学(7352)
经济研究(6614)
财经(6476)
业经(6336)
(5646)
农业(5545)
技术(5306)
图书(4874)
商业(4729)
问题(4415)
书馆(3909)
图书馆(3909)
理论(3575)
(3557)
(3405)
实践(3209)
(3209)
共检索到116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明哲  吴姗姗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和对资产阶级消费理论的批判中诞生的,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体系,并成功预见了当代消费主义的典型特征与消极影响。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当代中国消费现状的现实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为指导,分析当代中国的消费现状,并结合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创新中国的消费文化,树立科学消费观,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红柳  王时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主要从生产入手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逻辑及其整体结构。但在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交换价值"成为与商品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相并列的新元素,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亟待确立一种消费社会的批判理论。本文以鲍德里亚所揭示的物的"功能性价值"与"符号性价值"的区分作为参照,将研究的视角从商品"交换价值"的可公度性转移到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之中,论证了"符号交换价值"的内涵、意义与限度。本文的结论是,传统的"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的区分无法把握消费社会的特征。如何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消费的功能性价值与符号性价值之间的关系,既是拓展马克思消费观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入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奕文  
马克思正义思想具有批判和建构两个面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交换领域的“正义”表象,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制度层面的非正义性;在讨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时,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分,并分别设想了两阶段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批判面向预见性地阐明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正义”幻相,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层分化、占有关系和剥削关系等本质性问题,说明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制度。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建构面向是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事业必须回溯和深掘的思想资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公平正义事业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并在进展过程中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方瑞  
如何阐释"唯一的""历史科学"这一概念,学界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解读模式。一种是传统哲学教科书的解读方式,将"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成"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但由于"两种唯物主义"对"物"的指认不同,导致了"历史与自然关系"的割裂,依然未能超越旧唯物主义的解读模式。另一种是黑格尔主义的解读方式,通过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比较,阐释"历史科学"的科学内涵。但这种解读方式将"历史科学"这一概念当成一个思辨性的东西,混淆了历史科学与思辨历史哲学的界限,从而弱化了历史科学的科学性。因此,我们有必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振平  
关于马克思产权关系的定义对马克思经济学比较了解的人大都知道,马克思的所有权概念,从本质上讲,囊括了产权的基本内涵。由于所有权是一种法律现象,因而它是具体的,即一定的社会中与之相适应的所有权的内容彼此可能不同。同时,它又是广泛的、综合的、整体的,即它不是单纯的归谁所有问题,而是包含着除所有权以外的占有、使用、支配、处置、收益等权利在内的概念。就财产关系而论,狭义的所有权(财产归谁所有)决定其它所有的一切权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作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人理论所做的概括,不仅规定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人的基本任务,而且揭示了《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人思想体系的根本特征;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党纲、党章的阶级性、战斗性,而且内含着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它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分析、评价及态度,不仅为区别真假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标准,而且为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战略策略原则。践行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人理论的这一概括,不仅是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其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标志,巩固和加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领导的基本前提,而且为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消费是消费者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性质。消费者不论在何种状态下 ,都有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这些权利 ,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多种选择。这种行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不仅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因此 ,消费者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下 ,除了有一般规律外 ,也会有一些较特殊的规律。消费者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尊重消费者行为固有的客观性与规律性 ,解决好消费领域里的诸种问题 ,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对重农主义进行剖析,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反思,对资本主义农业本质进行发掘研究,对当下农业问题进行指导,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的根本性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合作社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变化,过去,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当下生态现状,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呢,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会发现,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农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后,随之也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了合理的农业发展图景,同时为解决当下问题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蒋南平  王凯军  
人工智能产权的形成为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材料、新活力,是马克思产权思想当代发展的诠释。关于人工智能产权,从内涵到特点,从基本问题到当下的现实问题,都能从马克思产权思想中找到依据。人工智能产权不仅具有马克思产权思想阐述的一般特点,而且还具有时代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包含价值消亡的历史性,而且还凸显了财富涌流的现实性;既突出了人机对立的一面,又内含了人机融合的制度条件。虽不构成当代产权主体,但在对新的社会权力垄断的揭示和产权侵害问题的警示上突出其实践指向。总之,人工智能产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凸显了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我国的产权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长军  
关注西欧社会财产现实,反思和批判对其形形色色的理论回应,揭示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从何处来"与"往何处去",在财产现实"原本"批判和理论"副本"批判、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马克思建构起科学的财产理论学说。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对于存在财产视域中的误读、误解、误判现象的当代中国,对财产问题做深入的"元方法论"思考,形成对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涤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直  刘越  
国际分工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劳动关系与资本—资本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全球分工格局不断演化,但是相应理论的发展却逐渐缺失了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NIDL)讨论发达国家资本转移的原因,但未涉及资本积累能力差异化问题。脱胎于世界体系理论的全球商品链(GCC)与全球价值链(GVC)理论则完全忽视资本—劳动关系,只描述企业间不对等关系的现象,彻底与其马克思主义传统割裂。全球生产网络(GPN)理论虽复归了资本—劳动关系分析,深入讨论地方性的劳动过程,但也没能充分衔接劳动过程与资本积累,更遑论分析其对国际分工现象的影响。本文指出,调节资本概念对资本再生产条件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补充资本之间权力分化的分析,而马克思主义国际劳动分工的分析应当充分融合地方性因素塑造的劳动过程、基于地方性再生产条件形成的资本差异化积累能力,以及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彭修银  尹一帆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取道日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期间他们大量引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术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运动的勃兴。在"日本因素"影响下的文艺理论家如蔡仪、周扬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构建展开了积极探索,丰富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有益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留下了经验和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伟如  
惯性是社会普遍"固有的力",它植根于社会稳固的生产和再生产结构,致使社会"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社会惯性主要表现为外力改变社会现有状态的难易程度,亦即社会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力。资本惯性源于资本自我增殖的运动本能,这一没有限度的运动是资本确立超时空资本主义实践惯性的过程,它在空间上表现为自我扩张,在时间上表现为自我永恒化。资本惯性是围绕生产惯性的核心指令,通过制度惯性、意识形态惯性和惯性心理的层层保护,才得以运转和延续,扩大再生产则全面保障并增强了资本惯性的这几个方面。资本的惯性运转不仅是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的扩张性重复,而且是把这种剥削及其重复加以遮蔽。批判资本惯性运转要以此为核心,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完成对它的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