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9)
2023(3536)
2022(2913)
2021(3083)
2020(2344)
2019(5429)
2018(5668)
2017(8445)
2016(6075)
2015(7096)
2014(7378)
2013(6307)
2012(6154)
2011(5680)
2010(6065)
2009(5331)
2008(5473)
2007(5234)
2006(4765)
2005(4451)
作者
(15654)
(13111)
(12891)
(12460)
(8328)
(6430)
(6170)
(5163)
(5064)
(4970)
(4527)
(4327)
(4213)
(4203)
(4179)
(4157)
(4136)
(3940)
(3868)
(3772)
(3633)
(3392)
(3261)
(3211)
(3047)
(2980)
(2938)
(2844)
(2773)
(2761)
学科
教育(19430)
(12007)
经济(11987)
中国(10680)
管理(9995)
(7660)
理论(7532)
(7357)
教学(6647)
(6342)
企业(6342)
方法(4711)
(4161)
思想(4049)
政治(4006)
发展(3782)
研究(3717)
(3659)
(3629)
思想政治(3585)
政治教育(3585)
治教(3585)
数学(3565)
德育(3561)
(3448)
(3439)
数学方法(3369)
改革(3198)
高等(3154)
学法(3098)
机构
大学(81274)
学院(75306)
研究(31219)
教育(27681)
(22073)
师范(21931)
科学(19935)
(19896)
(18215)
师范大学(18150)
管理(17833)
经济(17368)
中国(17233)
(16487)
研究所(14912)
理学(14674)
理学院(14337)
技术(14167)
(13985)
管理学(13656)
北京(13582)
管理学院(13500)
中心(13015)
职业(12671)
(12346)
(11106)
(10769)
教育学(10518)
业大(10255)
农业(9869)
基金
项目(43077)
研究(37299)
科学(33970)
教育(26626)
基金(26596)
(22952)
国家(22566)
社会(19163)
成果(18709)
(18266)
编号(18117)
(17848)
社会科(17573)
社会科学(17569)
科学基金(17534)
课题(16476)
(14563)
基金项目(12514)
重点(11484)
规划(11316)
资助(11153)
(10937)
项目编号(10925)
(10704)
自然(10461)
(10411)
自然科(10226)
自然科学(10224)
研究成果(10023)
自然科学基金(10013)
期刊
教育(47230)
研究(33275)
中国(28064)
(24074)
经济(24074)
学报(14245)
大学(11507)
(11475)
职业(11267)
科学(11032)
技术(10874)
学学(9043)
(8050)
农业(7707)
技术教育(7321)
职业技术(7321)
职业技术教育(7321)
管理(7126)
(5600)
论坛(5600)
高等(5558)
成人(5051)
成人教育(5051)
(4936)
高等教育(4929)
图书(4711)
(4312)
(4189)
(4136)
金融(4136)
共检索到132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我们追求怎样的教育正义,取决于我们阐释教育正义的思想方式。马克思正义理论为我们阐释教育正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因为马克思不否定"正义"问题,只是对"人权"或"法权"视角阐释"正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现实社会是讨论正义问题的前提,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正义的价值尺度。重读马克思正义理论,目的是准确把握马克思处理正义问题的思想方式,并以这种思想方式指导我们对教育正义的阐释,它要求我们立足现实社会理解教育正义,坚持教育正义的历史性原则,确立人的自由发展目标是评判教育正义的依据,并以此作为建构教育制度的价值追求,展现马克思正义理论对指导中国教育改革的当代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超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均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受此影响,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学者在介绍、分析、反思、批判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展开了丰富的探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层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蕴含的正义伦理思想,以正义尺度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义秩序,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武装  
空间介入正义并不断生产出各种空间正义问题早已稀松平常。西方哲学在经历了古代原初经验空间与近代科学化空间讨论之后,尤其是自笛卡尔以降,空间的主体与身体向度得以渐次展现,并在梅洛·庞蒂、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圆熟。在西方众多空间阐叙逻辑中,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可谓一个伟大发现,但它终究有别于马克思意义上的空间生产(空间实践)理论,因为在根深蒂固处,后者更具批判特质与实践旨趣。我们今天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空间面相并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一方面旨在资源萃取基础上阐扬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砥砺其新时代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穿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着回应新时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空间堂奥,希冀从反思批判中获得合宜的本土空间方案。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奕文  
马克思正义思想具有批判和建构两个面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交换领域的“正义”表象,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领域、制度层面的非正义性;在讨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时,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区分,并分别设想了两阶段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批判面向预见性地阐明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正义”幻相,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层分化、占有关系和剥削关系等本质性问题,说明资本主义是非正义的制度。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建构面向是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事业必须回溯和深掘的思想资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公平正义事业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目标,并在进展过程中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偲祺  温立洲  
对于《穆勒评注》的解读,学者多倾向于直接建立起马克思与穆勒之间的对话,并将货币异化或交往异化看作是对异化劳动论的补充。当文本考察从经济异化进入到政治异化,马克思对个人占有的批判就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逐渐呈现出来,他首先批判并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个人占有的合理性,接着批判并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个人占有的合法性。通过前者,马克思完成了对穆勒式个人占有问题的理性去蔽,揭示出货币的存在属性、商品契约的异化属性以及市民社会的异化属性。通过后者,马克思指明了货币交换所致的形式需要与现实需要之间的错位,戳破并消解了洛克式原始正义的虚假自洽。马克思在文中所实现的政治哲学批判,本质上是为探寻无产阶级于私有财产束缚下实现自由解放寻找新的可能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一、等价原则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原则,而且是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在1876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在论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时,虽然有它的局限性,如他认为按劳分配是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个根据集体主义原则组织起来而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在这里“个人劳动已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湘荷  赵占强  
批判教育学以批判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实现社会正义和个人解放为己任,而包华士的生态正义教育学则认为关于社会正义的问题需要在更广泛的生态正义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二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和论争,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生态和生态正义观。二者对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关系,或者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均有不同的认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军  
国家治理语境中,正义是价值取向,税收是基础保障。税收正义则属于国家治理的重要价值观和制度保障。本文从两个层次讨论税收正义:一是税收促进生产关系诸环节正义,即促进生产正义、交换正义、分配正义、消费正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收在维护代际公平、降低社会交易费用、遏制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经济主体消费行为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有力。二是税收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经济新常态对税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视角下的税收正义的实现路径和具体对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腾飞  霍然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判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显然,政治经济学是研究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理论语境,也应当成为推进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理论自觉。在马克思看来,正义不是基于抽象平等的绝对法权,而是由相应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现实,正义不仅关乎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也体现于人类个性自由的充分实现。纵观当前马克思理论研究趋势,虽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推进马克思正义观研究已成学界共识,但究竟如何在此语境下深入阐释马克思的正义观点、推动马克思正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仍有广阔的思考余地和论述空间。对此,由高广旭所著的《政治经济学语境下的马克思正义观研究》一书作出了研究示范。该书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切入马克思正义观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哲学研究,在深度还原马克思正义观思想本质的前提下,对中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正义批判问题的研究问题、成果、争议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引导研究走向正轨的新思路,并尝试从政治经济学语境下再现马克思正义批判的思想内涵与真实意义,对于推进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建构具有明显的奠基意义。总体来看,该书呈现出如下几个特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波  
通过对康德与马克思理论的分析研究,哲学价值论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论意义问题。价值理念只是随着人的不断发现、确证、建构与批判阐释得以澄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价值问题旋转的枢纽。人是有生命的,生命的生存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活动。在此活动中,人不断创造、确证并追问着自身存在的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正当的,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使每一个个体能够得以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柏略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消费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实考察所形成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问题进行了批判,明确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造成社会生产的相对过剩与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资本主义出现财富与贫困双重积累而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社会主义条件下,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目的,也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生产和需要之间建立起一种更为合理的联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加快消费模式转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赖婵丹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讲坛社会主义者们以各种形式攻击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阿·瓦格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与讲坛社会主义者们进行了顽强地斗争。马克思在哲学立场问题、价值论问题、社会发展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方法论问题等方面批判了阿·瓦格纳唯心的、抽象、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马克思揭示了阿·瓦格纳的资产阶级本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韵韵  刘同舫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小资产者"立场和"先验的上帝"假设进行了批判,从而揭示出蒲鲁东历史意识的前提性局限。蒲鲁东在对所有权合法性的质疑和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建"中完成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并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意识。但他将历史规律归结于某种观念的逻辑演绎,因而无法提出变革所有权和建构未来社会形态的可行性方案。马克思指认出蒲鲁东的历史意识是植根于"小资产者"的狭隘、精致的利己主义,其根本目的在于捍卫"小资产者"的个人财产与私人利益,所以蒲鲁东的理论非但无法将人类社会引向未来的光明前景,甚至可能会诱使人们倒退回中世纪。马克思批判蒲鲁东无法理解与把握"现实的人"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人类历史这一客观事实,只能将历史规律诉诸"先验的上帝"这种"冒牌的黑格尔词句",陷入了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泥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有奎  孔明安  
在身体与灵魂的二分中,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强调灵魂、理性、思想对身体的贬低、鄙视和压制,尼采颠覆了这一传统,他反对以理性为准绳,主张身体才是生命的基本条件,强调"对肉体的信仰"。尼采肇始的以身体为中心代替以灵魂为中心的观点,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导致身体的解放。相反,伴随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身体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强暴了,它被纳入资本的结构化运作体系之中,异化为工具性和效用性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身体异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性的身体异化,另一种是消费性的身体异化。这两种异化都是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完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