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3)
2023(12398)
2022(10739)
2021(10212)
2020(8409)
2019(18955)
2018(18886)
2017(35787)
2016(19528)
2015(22026)
2014(21417)
2013(21009)
2012(19061)
2011(17170)
2010(17104)
2009(15542)
2008(14923)
2007(12976)
2006(11155)
2005(9583)
作者
(55354)
(45901)
(45620)
(43322)
(29124)
(22035)
(20710)
(18054)
(17447)
(16216)
(15790)
(15294)
(14573)
(14415)
(14177)
(13919)
(13720)
(13610)
(13075)
(12998)
(11380)
(11262)
(10900)
(10528)
(10287)
(10209)
(10106)
(10086)
(9157)
(9048)
学科
(77576)
经济(77505)
管理(56765)
(52722)
(45304)
企业(45304)
方法(33959)
数学(28888)
数学方法(28557)
(20800)
中国(19902)
地方(18824)
(18588)
业经(17263)
(16950)
技术(16912)
理论(14172)
教育(13347)
(13173)
农业(12668)
环境(12557)
(12204)
(12104)
贸易(12095)
(11653)
技术管理(11429)
(10840)
(10834)
银行(10791)
地方经济(10696)
机构
大学(272243)
学院(269627)
管理(108544)
(103008)
经济(100685)
理学(94653)
理学院(93554)
管理学(91966)
管理学院(91468)
研究(89442)
中国(64462)
科学(58290)
(57859)
(45133)
(44459)
(41282)
研究所(40995)
业大(40472)
中心(39915)
(38389)
(37942)
师范(37603)
财经(36873)
北京(36341)
(33560)
(32967)
农业(32426)
(31729)
经济学(30675)
师范大学(30592)
基金
项目(191476)
科学(150765)
研究(140802)
基金(138005)
(120174)
国家(119157)
科学基金(102519)
社会(87829)
社会科(83018)
社会科学(82996)
(75897)
基金项目(74041)
自然(66847)
自然科(65250)
自然科学(65236)
教育(64344)
自然科学基金(64034)
(63629)
编号(57670)
资助(55139)
成果(46567)
重点(42702)
(41782)
(41184)
(41126)
课题(39560)
创新(39026)
科研(36400)
项目编号(35923)
大学(35624)
期刊
(110571)
经济(110571)
研究(78018)
中国(49907)
学报(44413)
科学(40663)
管理(39569)
(36721)
教育(34600)
大学(32716)
(32458)
学学(30439)
农业(25953)
技术(23537)
(19499)
金融(19499)
业经(18040)
经济研究(17444)
财经(17328)
图书(16766)
科技(15115)
(14701)
问题(13865)
理论(13537)
(13472)
技术经济(13147)
实践(12616)
(12616)
(12370)
资源(12100)
共检索到383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浩然  
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价值和颇为殷实的实践价值,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以及思想质料。通常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常以列宁提出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为维度进行划分。但随着对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研究,发现其人类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理论研究意义。故本文立足于《人类学笔记》思想,以人类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角,试析马克思晚年将研究视域转为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原因,分析马克思转向于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目的,不仅对于原始文本考察具有丰富的学术意义,同时也能够对于我国现当代社会发展建设提供颇有裨益的实践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马克思在揭露和批判马尔萨斯所虚构的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自然规律”的反科学性时,确立了科学的过剩人口理论。学习这一理论,对认识和分析现实人口问题有重大意义。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在《经济学手稿》中的论述,马克思的科学的过剩人口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爽  刘同舫  
学界关于《人类学笔记》的研究,以文本群为基础,对文本群与其他文本、文本群内部各文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在《人类学笔记》文本群的外在关联上,苏联学者从文本群与马克思晚年书信具有共同主题的角度,强调文本群对书信的铺垫作用。在《人类学笔记》文本群的内在关联上,从文本群中文本的地位来看,文本之间有主次之分,体现出核心与补充的差异;从文本群各个文本的主旨及其背后所揭示的问题来看,各个文本的主旨并不相同,但都是围绕社会形态问题进行探索。学者们在准确把握各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寻找研究文本群内外关联性的科学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勋  
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及其启迪———读《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笔记李成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所包涵的丰富的理论财富,至今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关于自然力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人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淑梅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视域下的财产权批判思想经历了由资本主义架构内的批判到超越资本主义视野批判的演变过程。马克思起初为贫民捡拾枯树枝的权利作辩护,指责富人的“先占权”;揭露官僚政治是导致葡萄种植者贫困、财产权遭受损害的原因。马克思继而批判了黑格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思想,揭露了国家最高统治结构是私有财产的结构,提出了建立真正民主制的构想。他进而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揭露了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权是少数人独占的、自利的权利,提出了否定私有财产、实现社会的普遍财产权的人的解放的路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思想的进路和启示性在于,他对底层民众内涵和历史作用的理解越来越具体、丰富;由从历史中寻找财产权根据转变为要求社会人权的全面恢复;从建构理性伦理共同体到建立人与人直接联系的社会共同体;为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来斌  
马克思晚年并没有放弃《资本论》的创作 ,深化《资本论》的理论逻辑 ,完善地租篇的写作 ,是他关注和研究俄国社会问题的最初动因。马克思以俄国为典型提出的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设想 ,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 ,是他以前经济思想的继续和深化。这些思想及其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翔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利奥纳多·德乌斯  若安·宝拉  雨果·塞奎拉  卡洛斯·苏佩瑞亚克  武传鹏  刘礼  
《1864—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创了危机理论许多方面的研究先河。关于1866年危机的草稿和笔记本进一步呈现出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主要轮廓。在编辑工作中,恩格斯意识到了客观事物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马克思19世纪60年代所作文本的后续结论。尽管留有遗憾,恩格斯仍然抓住了《资本论》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为普遍的特征之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新宇  
中国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结构也不断趋向科学合理,"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不断吸收、借鉴的重要对象。这一切都源于我国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不断创新和现代化改革的现实需求,在踽踽前行中艰难地探索。创新是持久而非一蹴而就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着虚心向学的心态,一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匡一  杨阳  
前提检审、历史结构、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导向是中国现代管理哲学基础的基本层面。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与实际出发,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析为从单极主体性哲学到多元博弈性哲学的结构性历史变迁,阐释了历史辩证法作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并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视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价值导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绍影  
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一座灯塔,每当世界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每当人类处于转折关头,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研究,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文化角度的研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把自己的目光专门聚焦于文化现象,没有构建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者文化理论,但是,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超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均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受此影响,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学者在介绍、分析、反思、批判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展开了丰富的探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层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蕴含的正义伦理思想,以正义尺度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义秩序,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宪萍  孙茂竹  
在对资本的追逐中,风险随之发生并演化成与资本如影随形的系统体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风险的生成、生长、演化的各种发展形式和内在联系的逻辑,资本主义流通过程则说明了风险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特定时空序列中风险的自我发展运动过程和再生产结构。在资本的总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有机体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集成系统,风险达到顶峰,其中尤以生息资本风险状态最高。当资本内在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风险就演变成危机,风险到危机的过程是风险依傍资本又否定资本的过程。资本主义系统中的风险,实质上是资本逻辑的风险,表现为风险主体的分化、风险运行的结构化以及风险环境的全球化。基于资本逻辑的风险治理和消解,显然无法通过风险衍生系统的自适应来化解,只有通过对资本关系的根本变革,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瑶  刘禹宏  
人类个体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子,因交往建立的联系与关系,是丰富实践活动的关键因素,对和谐社会构筑与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提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互及交往,是生存和需求满足的必要条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产生新型的交往方式后,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深层次解析,明确网络交往这个新型交往方式的主要特质后,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的启示下,形成健康与积极发展的科学行动策略。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长虹  
当代中国为政之德建设的现实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对为政者至高的道德要求与现实社会腐败现象之间的巨大张力;其宏观的文化背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审视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政德观是当代中国政德规范的核心原则,以政德强制性为理论基础的政德法制化将是政德建设的趋势与目标,其策略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德原则,理性对待自我文化传统,建立统一的包括政治信仰、掌权与用权的政德规范,与科学化立法和创设专属机构等重要维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