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5)
- 2023(6512)
- 2022(5513)
- 2021(4918)
- 2020(4063)
- 2019(8925)
- 2018(8766)
- 2017(16096)
- 2016(8959)
- 2015(10410)
- 2014(10395)
- 2013(10336)
- 2012(10317)
- 2011(9797)
- 2010(10381)
- 2009(9911)
- 2008(9918)
- 2007(9197)
- 2006(8693)
- 2005(8102)
- 学科
- 济(62603)
- 经济(62555)
- 管理(22997)
- 方法(19450)
- 业(18136)
- 学(17418)
- 数学(16110)
- 地方(15909)
- 数学方法(15800)
- 企(15192)
- 企业(15192)
- 中国(12621)
- 地方经济(12042)
- 业经(10749)
- 理论(9419)
- 农(9366)
- 教育(8487)
- 财(8234)
- 和(8181)
- 制(7866)
- 融(7687)
- 金融(7683)
- 经济学(7615)
- 环境(7486)
- 发(6758)
- 体(6639)
- 策(6568)
- 银(6499)
- 银行(6472)
- 农业(6454)
- 机构
- 大学(157956)
- 学院(152831)
- 济(68222)
- 经济(66843)
- 研究(60280)
- 管理(49152)
- 中国(43472)
- 理学(40843)
- 理学院(40206)
- 管理学(39218)
- 管理学院(38921)
- 科学(37689)
- 京(34066)
- 所(32489)
- 财(30821)
- 研究所(29437)
- 农(24962)
- 江(24821)
- 中心(24790)
- 财经(24426)
- 范(24072)
- 师范(23867)
- 经济学(23002)
- 北京(21926)
- 经(21867)
- 院(20619)
- 业大(20445)
- 经济学院(20168)
- 农业(19576)
- 师范大学(19514)
- 基金
- 项目(90780)
- 科学(70715)
- 基金(65986)
- 研究(64804)
- 家(58171)
- 国家(57719)
- 科学基金(47783)
- 社会(42315)
- 社会科(39940)
- 社会科学(39925)
- 省(34216)
- 基金项目(32997)
- 教育(30170)
- 自然(29620)
- 划(29348)
- 自然科(28893)
- 自然科学(28883)
- 自然科学基金(28343)
- 资助(27942)
- 编号(24537)
- 成果(22888)
- 重点(21369)
- 发(20390)
- 部(20199)
- 课题(18555)
- 国家社会(18001)
- 创(17344)
- 教育部(17194)
- 大学(17083)
- 科研(16858)
共检索到248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一方面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力图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关键词:
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现实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平成涛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查审,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重要一维。通过变革哲学基底和重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完成了市民社会的解剖学,进而诊断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病理:以抽象的原子式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方法论上的非历史主义;错认"物质"本身与其"社会形式"从而把特定社会历史的规定性赋予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否定剥削与对抗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对这一诊断的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平成涛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查审,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重要一维。通过变革哲学基底和重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完成了市民社会的解剖学,进而诊断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病理:以抽象的原子式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方法论上的非历史主义;错认"物质"本身与其"社会形式"从而把特定社会历史的规定性赋予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否定剥削与对抗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对这一诊断的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来理论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
关键词:
地租 人口过剩 稀缺 资本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地租 人口过剩 稀缺 资本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哲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马克思构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和原则性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和再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围绕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系统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决定、来源以及理论载体,强调了马克思构建其宏大经济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夯实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解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颖 田一平
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主观主义思想障碍,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统摄于马克思思想的问题架构与意义领域,是当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作。由户晓坤著写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一书力图完整呈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一方面,该书尝试展现马克思进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进路与革命性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道一
秉持批判的理性精神,马克思以其卓著的创造性书写了《资本论》这一“资本批判”的理论典范。正如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的,在“《资本论》的逻辑”的展开过程中,马克思从黑格尔所开创的辩证逻辑中“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也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批判性地反思黑格尔式唯心辩证法所造成的“意识形态的颠倒”的前提下,深入考察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中规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矛盾运动”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概念逻辑”,可将其展开为“对旧概念的批判”“对新概念的规定”“概念的改造”“概念的转化”四个层次的“概念—运动”,通过对“剩余价值”概念在“《资本论》的逻辑”论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的阐发,以此拒斥和否定当代资本主义辩护中的种种意识形态辩护,从而在“概念逻辑”高度上,透彻地显明马克思的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所达致“资本主义整体性批判”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邦文 赵景峰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的根本方法,是充分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阐述的总体方法论是以"具体总体"与"思想总体"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涵,以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对立统一关系、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等为基本原则,并利用范畴的内在规定性、范畴联系的有序性、范畴运动的关联性与范畴转换的中介性等特征来构建能反映研究对象本质联系的范畴体系,最后上升至理论体系的元方法。当前,要重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总体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来确定研究对象、起点范畴、中心范畴、逻辑主线,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鲍金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纯粹的经济学,而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才成立的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对象,古典经济学用实证主义的眼光去观察对象,高度重视事物的现象和事实,但是它从不去探究现象的历史来历和事实的内在根据,这就会走向对经济事实的非历史性理解。就此而言,马克思批评了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以历史性研究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视野,并且将"批判"在政治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意义上加以实现。具体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批判的价值立场、批判的研究方法和批判的观点结论等方面,实现自身作为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实证主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善发
目的:探讨马克思健康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蕴。方法:基于与健康相关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采用理论研究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卫生健康问题的本质,其健康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层次性,是整体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结论:马克思健康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我国新时代健康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黑格尔在完成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用"需要—欲望"思辨机制构建精神思辨体系,而马克思谈论需要问题则是面向人类生存之根本并对前者构成批判。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家们仅抓住社会发展的某一因素所完成的批判工作都停留于表象世界,未曾像马克思那样触及人类生存需要之根基。由此马克思针对需要和资本逐利之本性欲望问题所展开的批判便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这恰是当代西方理论批判家们无法超越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马克思认为,国家并不仅仅是一个维护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和执行社会公共管理的行政机构,它还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经济载体,具有经济的属性。因而是政治、社会与经济属性的统一。在《资本论》及其一系列经典文献中,马克思告诉我们,国家具有多重经济角色,有着多种经济职能,在社会的经济运行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对之进行经济学思考,会得到一些重要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映西 王大顺
马克思主义为揭示人性的本质提供了真正科学的方法。劳动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并使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成就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需要的层次不断提升,行为动机呈现多向性,为利他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会转化为现实性,并且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中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必要性。2008年开始爆发的西方经济危机再次证明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利己会导致利他的"和谐社会"不可持续,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经济学的人性基础以实现对经济学理论的重构,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