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1)
2023(2666)
2022(2141)
2021(2184)
2020(1698)
2019(3813)
2018(3725)
2017(6164)
2016(3960)
2015(4954)
2014(5252)
2013(4572)
2012(4456)
2011(4284)
2010(4977)
2009(5058)
2008(3933)
2007(3436)
2006(3024)
2005(2811)
作者
(10985)
(9174)
(9114)
(8770)
(5896)
(4428)
(4230)
(3577)
(3517)
(3484)
(3123)
(3059)
(3011)
(2958)
(2875)
(2827)
(2814)
(2682)
(2618)
(2609)
(2520)
(2281)
(2229)
(2174)
(2101)
(2063)
(2062)
(2058)
(1985)
(1892)
学科
(11816)
经济(11797)
管理(8533)
教育(8171)
理论(6730)
(6353)
(6353)
企业(6353)
方法(5048)
(5042)
中国(4921)
思想(4418)
教学(4336)
政治(4219)
思想政治(3826)
政治教育(3826)
治教(3826)
德育(3810)
数学(3246)
(3230)
金融(3227)
数学方法(3127)
业经(2957)
(2853)
(2613)
学校(2487)
学法(2391)
教学法(2391)
(2289)
银行(2281)
机构
大学(63576)
学院(56761)
研究(20063)
(18578)
经济(18004)
管理(16566)
理学(14263)
理学院(14008)
(13860)
管理学(13487)
管理学院(13403)
中国(12803)
科学(12327)
(12038)
师范(11951)
教育(11158)
(9891)
师范大学(9722)
(9584)
北京(9046)
研究所(9045)
(8995)
(7903)
中心(7854)
财经(7687)
业大(7559)
(7147)
(7117)
技术(7089)
(7008)
基金
项目(33754)
研究(27777)
科学(26265)
基金(22403)
(18526)
国家(18285)
教育(16618)
社会(16011)
科学基金(15361)
社会科(14821)
社会科学(14818)
(13864)
成果(12683)
编号(12342)
(12256)
基金项目(11130)
课题(10368)
大学(9750)
自然(9098)
(9085)
资助(9083)
自然科(8882)
自然科学(8879)
自然科学基金(8708)
重点(8174)
(8042)
项目编号(7843)
(7716)
规划(7511)
教育部(7313)
期刊
教育(23855)
研究(22499)
(22356)
经济(22356)
中国(16541)
学报(10839)
大学(9585)
科学(8089)
(7706)
(7306)
学学(7239)
管理(6785)
高等(5088)
农业(5030)
职业(4774)
技术(4705)
财经(4689)
图书(4645)
高等教育(4328)
(4186)
(3753)
金融(3753)
书馆(3514)
图书馆(3514)
经济研究(3338)
成人(3153)
成人教育(3153)
(3152)
(2790)
论坛(2790)
共检索到92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涂平荣  
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了诸如"择业期望功利化、择业价值自我化、择业定位感性化、择业观念保守化、择业诚信淡漠化"之类的伦理"危机"。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详尽而精辟地论述了青年择业时的态度、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则与基本方针等择业理论。解读这些择业理论,可以挖掘与梳理化解上述"危机"的相应对策:即严肃认真择业,走出择业伦理的功利误区;正确认识自我,清除择业伦理的感性色彩;坚定择业信念,转变择业伦理的陈旧观念;树高职业理想,批判个人主义择业伦理思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锡铭  杨俊萍  张新  
大学生择业行为是他们对世界和职业认知价值观驱动下的选择,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时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体现了他们当时的职业态度和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因此,本文在解构大学生择业伦理流变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应面向大学生进行的就业引导,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伦理观和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志山  
民生作为民众的生存、生计和生活,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它随着社会发展理念的演进而得到凸显。在马克思哲学历史观中,虽然没有对民生伦理做过系统而集中的研究,却蕴涵着大量关于民生伦理方面的思想和论述。根据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民众与政府的关系等分析视角,可以将马克思的民生伦理析分为人性尊严、国民幸福、公平正义和共建共享等多重维度。其中人性尊严是民生伦理的逻辑起点,国民幸福是民生伦理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民生伦理的社会基础,共建共享是民生伦理的实践逻辑,政府利益与民生幸福之间的关系则是民生伦理之根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清华  
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趋势,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相统一,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及其事业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国良  
受市场经济、文化变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趋于现实化、功利化、多样化等价值取向。大学生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婉  杨坤  许勇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何和在大学生中培育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信仰,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就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宁  张旭  
经济危机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而是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经济问题。在经济危机之后,当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价值时,我们不仅要承认马克思的经济危机成因论的理论价值,更要重视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过程中所给出的走出危机的理论路径。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研究当代经济的现实问题,形成化解经济危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应是后危机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要任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其庆  
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完整、系统的危机理论,但是他对危机理论是十分重视的。马克思一直有系统研究危机理论的计划,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特点、发生机制,危机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经济危机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已经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只不过散见在他的许多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的一些政论文章中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了大量实证研究。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加以梳理并系统化,同时结合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际材料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及其方法来认识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分析,是从生产关系一般的角度阐明了经济危机根源于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既是从生产关系两重性关系的角度对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必然会和怎样会导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分析,也是从生产关系特殊的角度强调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琳华  吕艳红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现代金融衍生品为载体的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又反过来拉动了住房抵押贷款发放规模与速度的双重扩张。由于住房有效需求的增长无法与住房抵押贷款发放的扩张相同步,使得虚拟资本在自我膨胀的过程中隐含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望华  
马克思的经济服务观包含着以服务产品的形式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一般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以及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重伦理内涵,它揭示出服务是经济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的统一,给人们开启了一个理解现代服务观的辩证法视野,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服务型社会构建中存在的双重基本矛盾关系的理论视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韦正翔  
多数人说的"普世伦理"指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这种"普世伦理"的,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都是这种"普世伦理"的支持者,后来因为发现这种"普世伦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走向了科学共产主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健  
马克思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层面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剖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论"不可或缺的内容。当代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岩佐茂,依据马克思的基本思想,针对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环境危机的加剧,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在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战略的当下,我们以岩佐茂的生态伦理观为切入点,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新的阐释,不仅有利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扩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而且引导国人不断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增强保护环境意识,改善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建国  
理论揭示规律、明示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是方向、导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本质是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在高校做好理论大众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加深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姚永平  方延洪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激励理论,调适学生的择业心理,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需要,正确地迈出人生关键性的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