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4)
2023(10791)
2022(9093)
2021(8625)
2020(7182)
2019(16333)
2018(16118)
2017(29886)
2016(16262)
2015(18365)
2014(18470)
2013(17479)
2012(15984)
2011(13962)
2010(13865)
2009(12322)
2008(11904)
2007(10323)
2006(8724)
2005(7782)
作者
(43450)
(36073)
(36015)
(34542)
(23203)
(17387)
(16569)
(14067)
(13935)
(13025)
(12395)
(12078)
(11653)
(11392)
(11191)
(11132)
(10948)
(10709)
(10556)
(10408)
(8996)
(8752)
(8645)
(8520)
(8203)
(8176)
(8029)
(8011)
(7310)
(7122)
学科
(60577)
经济(60497)
管理(46940)
(43675)
(37650)
企业(37650)
方法(29560)
数学(25134)
数学方法(24702)
(17923)
中国(16578)
(16440)
(14808)
业经(14132)
理论(13630)
(12551)
(11581)
财务(11537)
财务管理(11501)
农业(10893)
企业财务(10877)
地方(10798)
(10524)
银行(10501)
(10467)
贸易(10459)
(10157)
(10152)
(9908)
教育(9623)
机构
大学(218354)
学院(218054)
(84391)
管理(83742)
经济(82491)
理学(71958)
理学院(71232)
管理学(69870)
管理学院(69461)
研究(65468)
中国(51786)
(44134)
(42248)
科学(39868)
(34776)
财经(33394)
中心(33213)
(32507)
(30718)
业大(30493)
(30368)
(30048)
师范(29669)
研究所(27609)
(27208)
经济学(26841)
北京(26733)
农业(25263)
财经大学(25007)
技术(24761)
基金
项目(147742)
科学(116749)
研究(110862)
基金(107047)
(92333)
国家(91516)
科学基金(79801)
社会(69753)
社会科(65962)
社会科学(65949)
(58428)
基金项目(56052)
教育(53565)
自然(51238)
自然科(50067)
自然科学(50052)
自然科学基金(49129)
(48819)
编号(46212)
资助(43084)
成果(37442)
重点(33553)
(32748)
课题(31616)
(31583)
(31067)
创新(29410)
大学(29155)
国家社会(28976)
科研(28944)
期刊
(91972)
经济(91972)
研究(63008)
中国(43436)
(35782)
学报(33403)
管理(31824)
教育(31053)
科学(29511)
(28616)
大学(26314)
学学(24372)
技术(21883)
(20614)
金融(20614)
农业(18610)
财经(16844)
业经(15218)
(14528)
经济研究(13698)
图书(13265)
问题(12123)
(11451)
财会(10945)
理论(10836)
实践(9983)
(9983)
技术经济(9946)
书馆(9557)
图书馆(9557)
共检索到323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兰英  王彦淳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做出的前期论证,其目的在于阐明意识形态从“批判性”到“建设性”的进位实现路径。基于对马克思的意志、阶级意志、等级意志、资本意志和人民意志系列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向度,即共产主义理想所向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为,在基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共产党领导下,显现为实现人民意志集中和思想观念解放的根本指向。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周伟婷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了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批判施蒂纳,施蒂纳的"我(唯一者)"使马克思进一步明确了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体";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也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乃至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划清界限提供了理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施蒂纳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本解读分析马克思对施蒂纳"我(唯一者)"的批判,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  孟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理论文本,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生产为逻辑起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被学术界公认为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要求,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遵循,着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来研究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韩汶轩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需要我们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刻把握,阐述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进一步统一全党意志的需要,也是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应有之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韩汶轩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需要我们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刻把握,阐述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进一步统一全党意志的需要,也是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应有之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包含一般历史关系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关系两个维度,两个思维行程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物象化、事后分析、概念即对象、把研究对象当生命有机体是马克思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把握生产方式范畴必须坚持马克思的这些思想方法的指导。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生产方式范畴具有四种基本含义,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生理结构”的不同侧面,判断生产方式各种样态与四种含义的对应关系,以及生产方式与社会整体的其他环节的关系。把握生产方式范畴,不仅是准确解读经典著作的必须,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助于理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换  刘儒  杨颖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广泛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成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实践依托。从探寻救亡图存之路的中国革命的实践之需,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播阵地的平台支撑,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的学术氛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播的理论话语四个维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传播的内生性逻辑,对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境界、全面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熊玲  吴琼  
民族地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多样性的文化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等因素对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引领多样性民族文化、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大众媒体宣传,是加强当前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虹  咸怡帆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视界和逻辑视角。把握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本真意涵,需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进程中,考察三形态理论阐发的具体经济学语境。从主体与客体双重逻辑视角出发,探讨人的发展形态是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理论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做到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谢璐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基础之上,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因而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坚持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占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强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再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收入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我们认为,马克思没有提出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全世界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百年误解都源于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误读。由此,可以得到三个“无关论:”(1)生产劳动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无关;(2)生产劳动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无关;(3)生产劳动理论与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无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远  
人们囿于马克思的部分论断,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范畴,这是不准确的。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剩余劳动主要以价值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范畴一般。剩余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为剩余价值,我们应鼓励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剩余价值。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垠  
剥削作为一种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社会现象,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认真地区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两项学术工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范畴,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含义;推导剥削范畴的现代形式,需要高度重视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不能将剥削的现代形式用于简单置换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客观总结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变化的剥削范畴,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成安  
马克思在不同场合对价值范畴内涵的解释存在较大差别。应当从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中来理解价值范畴的内涵。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或者说价值创造理论是价值分配理论的逻辑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