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6)
2023(2817)
2022(2276)
2021(2458)
2020(1858)
2019(4426)
2018(4701)
2017(6861)
2016(5167)
2015(5820)
2014(6025)
2013(5143)
2012(4846)
2011(4607)
2010(4913)
2009(4090)
2008(3955)
2007(3715)
2006(3282)
2005(3099)
作者
(11443)
(9293)
(9287)
(8982)
(6038)
(4550)
(4543)
(3735)
(3620)
(3549)
(3222)
(3110)
(3031)
(3023)
(3015)
(2987)
(2955)
(2782)
(2737)
(2696)
(2611)
(2462)
(2369)
(2335)
(2289)
(2142)
(2113)
(2049)
(1971)
(1941)
学科
教育(18693)
中国(9490)
(6862)
经济(6846)
理论(6280)
(5706)
教学(5625)
管理(4949)
(3761)
思想(3597)
发展(3556)
(3433)
(3418)
研究(3396)
政治(3369)
(3358)
改革(3145)
高等(3051)
思想政治(3003)
政治教育(3003)
治教(3003)
德育(2971)
教育改革(2778)
学校(2578)
学法(2534)
教学法(2534)
(2499)
(2430)
技术(2353)
(2311)
机构
大学(63039)
学院(57054)
教育(26908)
研究(25457)
(20302)
师范(20221)
师范大学(16979)
(15405)
科学(15106)
(13273)
(13012)
经济(12634)
中国(12617)
管理(12190)
研究所(11913)
技术(11196)
职业(11010)
北京(10784)
教育学(10395)
(10335)
理学(10113)
中心(9950)
理学院(9819)
管理学(9384)
管理学院(9247)
(9085)
(8178)
(7865)
教育学院(7657)
职业技术(7521)
基金
项目(32899)
研究(31707)
科学(26939)
教育(23934)
基金(19692)
成果(16750)
(16372)
社会(16240)
国家(16064)
编号(15859)
社会科(14844)
课题(14844)
社会科学(14842)
(14696)
(14051)
(13223)
科学基金(12289)
规划(10391)
(9557)
(9405)
项目编号(9385)
重点(9259)
(9220)
基金项目(9117)
研究成果(8985)
教育部(8521)
(8516)
(8476)
年度(8474)
阶段(8457)
期刊
教育(45561)
研究(28440)
中国(22791)
(15136)
经济(15136)
职业(10775)
技术(8311)
学报(8220)
(7340)
大学(7155)
技术教育(7035)
职业技术(7035)
职业技术教育(7035)
科学(6673)
农业(5236)
高等(5185)
(5145)
论坛(5145)
(4868)
成人(4802)
成人教育(4802)
学学(4789)
高等教育(4603)
(4501)
管理(4218)
发展(3849)
(3849)
比较(3757)
职教(3673)
(3485)
共检索到100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正江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之一。国外最新科学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对人的社会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利己的,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反复地论述。现代科学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利己有损人利己、利人利己等多种情况。前者产生恶,后者产生道德。道德教育不能把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概念等灌输给学生,而应从人的利己性开始,培养理性、情感等道德要素,培养合作与互惠互利等道德精神,教育学生追求道德真理,获得道德自由。教育过程与方法上要坚决反对灌输,采用引导、发现、建构、对话等方法。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林祖华  
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对当今中国不断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京平  苏荣  
近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价值观念偏差、道德意识低下等问题仍需引起足够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道德教育,以科学的理论引领道德教育实践,推动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讲师高凤敏写作的《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一书,在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具体可归纳为三个特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教育思想来源于他们对工业革命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教育思想主要围绕技术教育的地位、目的和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包括技术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观、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教育目的观以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技术教育方法论。在这些思想的启发下,新工业革命时代的职业技术教育应重申其基础性地位,强化其人文本性,凸显其跨界特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瑾  王敢  
在深刻揭穿自由贸易论者所散播的贸易自由可以提高工人工资、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谬论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辛辣讽刺了自由贸易论者以"自由"之名掩盖剥削雇佣工人和殖民地人民之实。他们还揭示了自由贸易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自由贸易背后的工业垄断优势。针对有人提出中国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逆全球化是一种"错位"的质疑,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贸易思想,指出自由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只有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自由贸易乃至对外开放才能行稳致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善迈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最终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教育思想必须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经典著作,从方法论角度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经济基本关系的思想,即经济决定教育,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玉顶  
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城市的扩张所引起的城乡对立和矛盾的现实,提出了丰富、系统且富有科学预见性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学习和领会这些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桂枝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人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的生存发展也是客观的,从而分析出人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持续满足源于人类可持续的实践劳动;这个劳动过程使人类渐渐渴求平等,而人类真正实践平等则需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保障,这个保障只有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提供。所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即实现人的真正平等架构社会制度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冬娜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源在于资本逻辑,提出了站在社会历史视域考察自然概念、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完全的变革等人与自然和解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应有之道的生态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峰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在其宏伟的理论大厦中尚有许多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便是其中尚待挖掘的宝藏。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航运是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航运利用自然力的作用降低运输成本,航运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航运与世界市场是马克思航运经济思想的三要素。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虽然比较分散,但却是大量的、全面的、深刻的,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乃至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利  王俊涛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 ,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 ,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 (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 ;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 ;尤为突出的是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郎廷建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存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不等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或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也不等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交集部分,即马克思和恩格斯达成共识的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态文明思想上的共识,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自然界的先在性问题、人的起源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同一性问题、劳动实践的历史作用、现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看法的一致性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范式,揭示了现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本主义根源,提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散见于两人的著作中,用以思考"自然—人—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演进的思考,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他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体的系统结构。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角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寻求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向国成  刘晶晶  罗曼怡  
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理论,可以发现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而这被理论界称之为"斯密-杨格定理"。从思想史贡献和理论体系来看,这一命名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贡献。本文忠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著,开展了以下工作:(1)追溯思想渊源,梳理发展脉络,从思想史上阐明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最完整地论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思想;(2)阐明"两类分工"在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中的地位,并对"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提出新解释;(3)基于分工是"社会劳动的总体形态",解析分工的内在结构,提出以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机制,以此为基础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与市场思想的当代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观,对我国学校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人的本质观是"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必须关注的基点;人的受动与能动的一致的人的本质观要求"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要把学生看做是德育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体;共性与个性统一发展的人的本质观要求"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共性发展与个性塑造两方面要保持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