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6)
2023(7643)
2022(6623)
2021(6289)
2020(5209)
2019(12199)
2018(12141)
2017(22534)
2016(12713)
2015(14696)
2014(15321)
2013(15041)
2012(14223)
2011(13129)
2010(13432)
2009(12386)
2008(12672)
2007(11837)
2006(10052)
2005(9138)
作者
(39033)
(32841)
(32609)
(31426)
(20665)
(15977)
(15230)
(12804)
(12308)
(11958)
(11084)
(11053)
(10624)
(10477)
(10361)
(10356)
(10232)
(9590)
(9540)
(9505)
(8211)
(8155)
(8053)
(7578)
(7568)
(7440)
(7357)
(7354)
(6719)
(6643)
学科
(53371)
经济(53313)
管理(33867)
(31859)
(25179)
企业(25179)
方法(25072)
数学(21977)
数学方法(21736)
(15572)
中国(13918)
(13852)
(13347)
地方(11724)
业经(10853)
农业(10234)
(10178)
(10090)
贸易(10085)
(9748)
理论(9297)
(9228)
(8551)
财务(8529)
财务管理(8492)
教育(8311)
(7976)
银行(7948)
企业财务(7925)
环境(7849)
机构
学院(189554)
大学(189457)
(73674)
经济(71854)
管理(66980)
研究(64002)
理学(56636)
理学院(55918)
管理学(54749)
管理学院(54390)
中国(48757)
科学(41623)
(40674)
(35717)
(34972)
(34044)
(31406)
研究所(30777)
中心(29971)
业大(29555)
农业(28244)
财经(27432)
(26664)
师范(26375)
北京(25637)
(24897)
(24635)
经济学(23209)
(22677)
技术(22018)
基金
项目(118952)
科学(90708)
研究(87426)
基金(82576)
(72102)
国家(71446)
科学基金(59272)
社会(52361)
社会科(49283)
社会科学(49264)
(47779)
基金项目(43239)
教育(41571)
(40043)
自然(37909)
编号(37651)
自然科(36776)
自然科学(36759)
自然科学基金(36080)
资助(34196)
成果(31707)
重点(27303)
课题(26468)
(25929)
(25915)
(24225)
科研(23006)
大学(22763)
(22724)
创新(22667)
期刊
(84794)
经济(84794)
研究(55254)
中国(39709)
学报(33094)
(32250)
(29606)
科学(27979)
教育(25493)
大学(24074)
管理(22829)
学学(22381)
农业(21083)
技术(17959)
(16232)
金融(16232)
业经(14140)
财经(13848)
经济研究(13141)
(11958)
(11876)
问题(11573)
(10796)
图书(10699)
技术经济(9678)
统计(9149)
(9148)
商业(9147)
理论(9096)
财会(8767)
共检索到287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本质上都是处于生成中的物质物体,是永不停息物质运动的现实过程,永远变化生长的物质运动承载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实际本质与丰富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共进”思想的第一重逻辑是整体自然成长论,整体自然成长是指自然界的发展、人的实践和人的思维的现实性发展共同行进。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共进”思想的第二重逻辑是自然世界价值论,它强调自然世界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人的劳动创造,只有实现人的不断创造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然世界价值与人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共进”思想的第三重逻辑是社会建构促进自然论,社会建构必须促进自然世界的最高本质和价值也就是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幸福,只有实现人的全方位幸福才能够真正促进自然世界的进步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冬娜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源在于资本逻辑,提出了站在社会历史视域考察自然概念、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完全的变革等人与自然和解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应有之道的生态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散见于两人的著作中,用以思考"自然—人—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演进的思考,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他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体的系统结构。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角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寻求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冬娜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论维度,注重人类怎样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改变自然界,它是人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体论维度,它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开展形式、程度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交织,这二者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不断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透过辩证思维来把握人和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为我们透察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特性寻觅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永刚  刘赣州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唯物主义学说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环境灾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失调会引发诸多环境灾害现象。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不受约束等原因是环境灾害产生的主要根源。解决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灾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人类社会逐步向更完善的社会目标发展的目的。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彬彬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道路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指明了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要有发达的生产力,历史目标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路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胜利论"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道路观为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峰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在其宏伟的理论大厦中尚有许多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便是其中尚待挖掘的宝藏。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航运是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航运利用自然力的作用降低运输成本,航运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航运与世界市场是马克思航运经济思想的三要素。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虽然比较分散,但却是大量的、全面的、深刻的,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乃至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林祖华  
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对当今中国不断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利  王俊涛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 ,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 ,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 (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 ;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 ;尤为突出的是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郎廷建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存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不等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或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也不等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交集部分,即马克思和恩格斯达成共识的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态文明思想上的共识,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自然界的先在性问题、人的起源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同一性问题、劳动实践的历史作用、现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看法的一致性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范式,揭示了现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本主义根源,提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向国成  刘晶晶  罗曼怡  
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理论,可以发现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而这被理论界称之为"斯密-杨格定理"。从思想史贡献和理论体系来看,这一命名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贡献。本文忠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著,开展了以下工作:(1)追溯思想渊源,梳理发展脉络,从思想史上阐明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最完整地论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思想;(2)阐明"两类分工"在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中的地位,并对"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提出新解释;(3)基于分工是"社会劳动的总体形态",解析分工的内在结构,提出以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机制,以此为基础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与市场思想的当代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善迈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最终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教育思想必须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经典著作,从方法论角度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经济基本关系的思想,即经济决定教育,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杨博文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国家起源、国家职能和国家制度的科学论述及中国实际国情,中国国家职能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逻辑的必然性。它是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是从中国国家起源与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是在中国特殊的国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从而体现了中国国家职能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制度逻辑。应当运用理论、历史与制度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国家职能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科学阐明中国国家职能形成的基本逻辑,构造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东方形态,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职能理论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有效推进国家治理、更好执行国家职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建设目标和必然选择,需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通过对18—19世纪西方现代化的现象批判和本质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价值观本质上是反生态的。从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发展观、生态观和群众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可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工业生产的构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建设目标和必然选择,需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通过对18—19世纪西方现代化的现象批判和本质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价值观本质上是反生态的。从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发展观、生态观和群众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可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工业生产的构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