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4)
- 2023(10027)
- 2022(8862)
- 2021(8442)
- 2020(6944)
- 2019(16289)
- 2018(16384)
- 2017(31703)
- 2016(17395)
- 2015(19728)
- 2014(19856)
- 2013(19442)
- 2012(17862)
- 2011(15987)
- 2010(15875)
- 2009(14376)
- 2008(13971)
- 2007(11969)
- 2006(10345)
- 2005(9019)
- 学科
- 济(68349)
- 经济(68262)
- 管理(48177)
- 业(46086)
- 企(39153)
- 企业(39153)
- 方法(33691)
- 数学(28356)
- 数学方法(28024)
- 中国(18070)
- 学(17634)
- 农(17038)
- 财(16116)
- 业经(15358)
- 理论(13816)
- 地方(13144)
- 和(12232)
- 农业(11678)
- 贸(11656)
- 贸易(11652)
- 易(11282)
- 教育(11147)
- 制(10629)
- 技术(10545)
- 环境(10437)
- 务(10257)
- 财务(10199)
- 财务管理(10183)
- 企业财务(9667)
- 划(9444)
- 机构
- 大学(250628)
- 学院(246833)
- 管理(100237)
- 济(94396)
- 经济(92263)
- 理学(87967)
- 理学院(87001)
- 管理学(85515)
- 管理学院(85091)
- 研究(80169)
- 中国(56860)
- 京(53355)
- 科学(51870)
- 财(42122)
- 所(40145)
- 农(38112)
- 业大(37880)
- 研究所(37062)
- 中心(35421)
- 财经(34746)
- 江(33793)
- 范(33678)
- 北京(33636)
- 师范(33358)
- 经(31612)
- 农业(30139)
- 院(29024)
- 经济学(28098)
- 州(28086)
- 师范大学(27184)
- 基金
- 项目(174042)
- 科学(136166)
- 研究(127819)
- 基金(125647)
- 家(109054)
- 国家(108132)
- 科学基金(92799)
- 社会(78485)
- 社会科(74100)
- 社会科学(74082)
- 省(67932)
- 基金项目(67408)
- 自然(61206)
- 自然科(59734)
- 自然科学(59722)
- 教育(58797)
- 自然科学基金(58625)
- 划(57285)
- 编号(52817)
- 资助(51644)
- 成果(43099)
- 重点(38494)
- 部(38169)
- 发(36343)
- 创(36230)
- 课题(36025)
- 创新(33598)
- 科研(33439)
- 项目编号(32934)
- 大学(32928)
共检索到343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乔榛
对中国失业的研究已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而寻求理论支持则是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检索就业理论的资料,可以发现最有代表性的就业理论是马克思就业理论和西方就业理论。因此,对这两种就业理论加以比较,理解它们形成的不同背景和分析路径,对比它们不同的内容体系,可以发现它们其实发掘的只是失业的一个方面,遵循的是失业发生、发展的一条路径。因此,在比较中更全面地理解失业,并且可以为研究我国的失业提供某些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宁光杰
马克思就业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工资理论、补偿理论的争论、失业理论、劳动分工和劳动力市场理论等几方面的分析 ,本文对这些理论做了具体介绍 ,并给出了恰当的评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忠观
人口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学者比较研究吴忠观[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人口所成都610074]《财经科学》1997/6FINANCEANDECONOMICS马克思主义人口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口增长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宣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君
国民收入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在国民收入理论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前者以马克思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是马克思微观经济矛盾理论分析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逻辑发展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后者则是以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为最原始模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两大体系的国民收入理论,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其一致性和分歧性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两大理论体系的发展走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权贤佐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to the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western economics,and discusses their scientific viewpoints respectively.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旭 郭艳 仲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创造了巨大的供给,相对于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我国的需求一直不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是创造需求的主要动力,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比较,为我国城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恒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给贸易各方及世界整体带来巨大利益,然而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却是贸易保护,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折射出理论必然存在缺陷。本文认为这源于决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国家利益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缺位。通过研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中对于国家利益的表述,并在分析基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贸易政策对于国家利益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及其调整方向,最后以比较利益论为例讨论了重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广彬 孙善明
国际政治经济学学会(国际组织)执行委员、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系主任朱钟棣副教授的专著《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分学术性很强、系统地评介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现状与观点,并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空白的专著.它简明扼要地交代并评述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种种观点. (一)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理论基石的劳动价值论是最能激起西方学者纷争的问题.西方学者争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寄窗
最近获得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刊行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是朱钟棣副教授的一部内容独特新颖并具有高质量的学术专著。这部专著最值得称述之处就在于它的内容之独特新颖。我说它独特新颖不是指《研究》的著者新创了什么突出的观点,而是指他把数十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通过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模型可以推导出包括有哈德罗——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后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等现代西方增长理论基本思想的“增长模型”。由于再生产增长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它还能科学解释现代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的国民收入“人均增长”问题。本文论证表明,再生产增长理论是“一般”,而现代增长理论(含近年出现的“内生增长理论”)是特殊。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柳晓明 段学慧 王秀芹
与深入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与实质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同,西方市场剩余思想是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坚持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而市场剩余思想的虚伪性和辩护性源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期望的资本主义永恒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也导致两种剩余的内涵具有根本差异。剩余价值理论将资本与劳动及生产关系相结合,注重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内在本质,西方市场剩余思想则以个体行为最优化为基础进行均衡分析。因此,我们应在对西方剩余思想进行鉴别和批判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是后者在理论基础、理论深度、哲学观以及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均远胜于前者。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发,不仅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现象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内在本质、外在压力以及根本动因,而且还能在引进外资、扶持民族品牌、重视产业安全方面获得重要的政策启示。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非只是西方经济学所专属的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对之能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南平 蒋玲
长期以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实情况表明,这种思路及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悖论。坚持马克思失业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顺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潮流,提升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调整各产业的资本结构,使各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处于一个适当的程度,才是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马克思失业理论 第三产业 就业途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南平 蒋玲
长期以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实情况表明,这种思路及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悖论。坚持马克思失业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顺应社会科技发展的潮流,提升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调整各产业的资本结构,使各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处于一个适当的程度,才是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马克思失业理论 第三产业 就业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