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967)
- 2022(1719)
- 2021(1800)
- 2019(2919)
- 2018(2958)
- 2017(4973)
- 2016(3038)
- 2015(3428)
- 2014(3301)
- 2013(3106)
- 2012(2952)
- 2011(2969)
- 2010(3107)
- 2009(3040)
- 2008(3152)
- 2007(3089)
- 2006(2947)
- 2005(2664)
- 2004(2543)
- 2003(2739)
- 学科
- 济(10669)
- 经济(10654)
- 管理(6848)
- 教育(6538)
- 业(6331)
- 企(5900)
- 企业(5900)
- 学(5533)
- 理论(4099)
- 思想(3935)
- 中国(3862)
- 政治(3812)
- 思想政治(3252)
- 政治教育(3252)
- 治教(3252)
- 德育(3228)
- 制(3154)
- 方法(2917)
- 财(2690)
- 和(2623)
- 业经(2595)
- 农(2347)
- 策(2326)
- 体(2241)
- 银(2092)
- 银行(2083)
- 融(2044)
- 金融(2040)
- 行(1987)
- 贸(1910)
- 机构
- 大学(50927)
- 学院(48122)
- 研究(17106)
- 济(16529)
- 经济(16121)
- 中国(12693)
- 管理(12095)
- 科学(11093)
- 京(10920)
- 财(9816)
- 范(9662)
- 师范(9601)
- 理学(9463)
- 所(9354)
- 理学院(9271)
- 管理学(9054)
- 管理学院(8954)
- 江(8436)
- 研究所(8333)
- 师范大学(7731)
- 财经(7558)
- 农(7336)
- 北京(6991)
- 教育(6971)
- 州(6887)
- 经(6737)
- 中心(6652)
- 经济学(5902)
- 农业(5704)
- 业大(5607)
共检索到8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文佩 郭毅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思潮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曾力求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构建现实市民社会的批判方案。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开始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人本主义。文章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的恰恰是历史观上的"半截子唯心主义",而非本体论上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进而从社会历史主体性质和市民社会批判方案两个方面说明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与人本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义良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关键词:
马克思 卢梭 教育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与资本主义时期提出的人本主义,二者具有共同性:都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都承认人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内容。虽然在本质上,二者都把百姓的作用看作是维护自身存在和保持统治地位的工具。二者兼也存在区别:前者体现的是人身依赖关系,后者表现的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的独立性的增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虽然也表现出对人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确认,但在社会关系的内容上则与它们有根本区别:这里的"人"是有具体社会规定性的人民,提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勤青
本文辨析了“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含义。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是自由自觉活动的个体 ,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劳动价值论及实现人的价值的按劳分配论等“人本”经济思想。说明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经济思想具有理想性和物质性 ,阶级性和革命性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特点。马克思“人本”经济思想仍然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生产活动的理论指导。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加以理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人本主义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价值,马克思毕生的追求都在探索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途径。一般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两大社会问题的关注:一是社会分配,二是人性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性的异化是资本主义中极端不公正之社会分配下的必然结果,因而要克服人性的异化,也需要从社会再分配入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志尚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理论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被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理念,也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理念。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建超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两个结合”等方面的本质特征、战略地位、内在要求、根本立场及创新之路,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智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真理魅力,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严金强
积累的社会结构(SSA)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传统,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其核心方法,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法,同时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现代具体研究方法。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仅成就了SSA学派的理论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
从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何理解作为教育基本对象的人,如何理解学生的发展,如何理解自由教育的价值,如何理解教育的社会性,如何理解教育者角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毅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楠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行“以人为本”,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本刊特转载北京大学黄楠森教授的这篇文章,以期帮助我们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开展必要的讨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人的发展经济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理论基础尚有待确立。当务之急,是把人的发展问题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规定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是一个议论颇多的领域。本文拟对近期理论界有关马克思人本思想、人本主义及其中国解读、人本经济学的提法和内容进行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中建
精准扶贫,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扶贫理念和措施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闪光的理论单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制度性反贫困理念等反贫困的精神内核的继承和实现。从实践看,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采用更丰富的、针对多种贫困类型的工作方案,动员社会合力进行扶贫,形成了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梅纪萍
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方法论以利益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践方法和整体性方法为基本方法。习近平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利益分析方法;习近平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方法具体化、细化,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更为具体的根本途径;习近平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整体性方法,坚持了职业教育对象的全民教育、内容的全面教育,并提出了建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总体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