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7)
2023(9844)
2022(8511)
2021(7652)
2020(6547)
2019(15205)
2018(14916)
2017(28398)
2016(15721)
2015(18216)
2014(18428)
2013(18465)
2012(17936)
2011(16786)
2010(17137)
2009(16228)
2008(16256)
2007(14962)
2006(13379)
2005(12274)
作者
(51588)
(43617)
(43270)
(41327)
(27676)
(20863)
(19680)
(16891)
(16537)
(15618)
(15236)
(14522)
(14195)
(13954)
(13910)
(13583)
(13154)
(12912)
(12756)
(12598)
(11091)
(11022)
(10770)
(10202)
(10015)
(9754)
(9706)
(9456)
(8977)
(8753)
学科
(87899)
经济(87816)
管理(40758)
(37234)
方法(33918)
数学(29854)
数学方法(29555)
(29219)
企业(29219)
(20799)
地方(20226)
中国(19236)
(18785)
(16259)
业经(15479)
地方经济(13487)
(13178)
(12804)
贸易(12800)
农业(12657)
(12302)
(12026)
(11350)
金融(11344)
环境(11280)
理论(10786)
(10730)
银行(10677)
(10227)
(9660)
机构
大学(252038)
学院(248042)
(108937)
经济(106725)
研究(94436)
管理(86213)
理学(73360)
理学院(72378)
管理学(70891)
管理学院(70441)
中国(69147)
科学(60220)
(54414)
(51326)
(49700)
(47700)
研究所(46871)
中心(41064)
业大(39679)
农业(39640)
(39481)
财经(37909)
经济学(35198)
北京(34629)
(34185)
(33866)
师范(33441)
(32835)
经济学院(31465)
(30329)
基金
项目(157790)
科学(121566)
基金(113379)
研究(110047)
(101209)
国家(100390)
科学基金(82629)
社会(69310)
社会科(65396)
社会科学(65371)
(61291)
基金项目(59249)
自然(53939)
自然科(52618)
(52598)
自然科学(52589)
自然科学基金(51653)
教育(50692)
资助(47815)
编号(43210)
成果(36920)
重点(36712)
(35443)
(35058)
(31527)
课题(31300)
科研(30721)
计划(30507)
创新(29716)
教育部(29258)
期刊
(128238)
经济(128238)
研究(76574)
中国(48897)
学报(46948)
(44894)
科学(40809)
(37021)
大学(34137)
学学(32344)
管理(31746)
农业(29977)
教育(24679)
(21736)
金融(21736)
经济研究(21351)
技术(20647)
财经(20290)
业经(17708)
(17651)
问题(16865)
(16045)
技术经济(14031)
(13430)
(13393)
统计(13036)
世界(12817)
国际(11836)
业大(11541)
理论(11216)
共检索到381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对经济思想学派或流派的分析,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重要内容。1845年对李斯特经济学的评论,是马克思对经济思想学派独立研究的开端。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对经济思想流派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根本原则以及当时"宿命论学派"、"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的理论家"等"各种学派"作了分析。《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思想的比较分析中,对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经济思想分野的四种倾向和作为"例外"的庸俗经济学流派的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对经济思想流派分野的"起源型"因素作了分析。《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按照剩余价值思想的历史发展,对经济思想的各种流派的基本脉络和嬗变作了系统分析。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英杰  
按照斯威齐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解,马克思的分析暗含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产品的同质性。整体来看,马克思虽然有对产品异质现象的描述,但确实没有进行过系统地阐述,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分析中系统地考虑产品异质性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张伯伦将"产品差异"假设引入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当中,他之后的诸多学者延续了他的分析思路,但这样的研究在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本文以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产品差异"为分析对象,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界定,说明"产品差异"假设的引入有助于理解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文奇   胡雄飞  
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的一个学派,我们将其称之为“中国学派”。从新民主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致也就是中国学派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它确实具有中国的特色,既不完全相同于传统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不同于西方的经济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砚莉  汤吉军  
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沉淀成本这一概念,但已认识到沉淀成本的本质特征——成本补偿或价值实现问题。因此,从马克思价值实现角度扩展西方学者对沉淀成本概念的理解,不仅突破了西方学者沉淀成本概念仅仅与资产特征和市场交易成本相关的局限性,而且将沉淀成本和生产过程与产品价值实现联系起来,从而纳入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中。从马克思价值实现角度出发,再次回到投资生产上来,充分理解影响沉淀成本的诸多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或制度安排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在于避免出现沉淀成本,形成良好的再生产过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士英  
现实观基于实在观。马克思判定实在即历史递进性存续。马克思现实观以历史递进性存续要求对历史样态强制规约为取向;把现实理解为满足历史递进性存续要求的历史样态;把现实的实现机理理解为客观强制与自觉强制的实践性统一;把历史是否满足历史递进性存续的要求,判定为区分正现实、负现实的尺度。现实观的特征是:具有纵、横融通的结构;以历史递进性存续为其历史与逻辑起点;可验证;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和追求人递进性解放属性;以历史内在尺度为其生成的根据;以历史递进性存续要求对历史样态强制规约为其理论框架;以现实概念为其哲学总体性范畴。现实观的意义是:优化实践观、彰显消解现代性困境的出路、孕育科学的社会危机理论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阳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而西方新旧制度学派制度分析的逻辑起点则是交易。这种逻辑分析起点的差异是导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制度经济学一些根本性歧异的重要源泉。同时,商品与交易作为不同层次的理论抽象,二者也可以相互借鉴与相互补充。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立男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工具主义的贫困以及美学的世俗转向使得经济美学的建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经济美学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美和经济学的工具美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是通过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既是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兼具美学内涵,成为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核心思想;此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蕴含着"简洁美"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今天,马克思经济美学思想对"以人为本"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泽一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民  
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独特的理论。它在劳动力价值、劳动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价格、资本积累、劳动力供求和工资争议等一系列经济范畴上全面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工资运动规律。本文力图整体和准确地概括这一分析体系,并揭示其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规律和工资改革问题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装  
从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入手,可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已形成的经济学派主要分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由于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秉承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并在这种经济学价值判断指导下来思考、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从而进行相应的改革路径选择;而中国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逻辑,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创新和发展。它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认为经济改革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从而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方向新  
马克思是在批判马尔萨斯人口思想,研究了资本主义和人类历史上的人口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人口科学体系的。但这一理论的建立,也是吸取了前人,尤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人口思想的正确部分,扬弃其不正确的部分。本文着重说明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某些人口观点的评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深化《手稿》中资本理论的再研究,对习近平提出的“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手稿》先后提出的资本的“六分结构”和“三分结构”,阐明资本运动既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为条件,又受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制约的特征;资本是生产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与劳动相对立的生产要素,也是生产资本在价值转移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的“普照的光”,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在总体中的“色彩”和“比重”。《手稿》以劳动过程的新的结合方式为基础,对资本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展开论述;从资本本质及其运动过程中,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命运,由此因势而新提升资本治理本领、因时而进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的资本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五堂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使用结构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增长过程,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揭示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认为资本主义增长具有不稳定性。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利用宏观调控和收入政策保持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基本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