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03)
- 2023(5331)
- 2022(4411)
- 2021(3943)
- 2020(3118)
- 2019(6861)
- 2018(6737)
- 2017(12277)
- 2016(6698)
- 2015(7620)
- 2014(7625)
- 2013(7652)
- 2012(7753)
- 2011(7447)
- 2010(7828)
- 2009(7402)
- 2008(7212)
- 2007(6572)
- 2006(6227)
- 2005(5803)
- 学科
- 济(53660)
- 经济(53625)
- 管理(15628)
- 地方(14996)
- 学(14401)
- 方法(14368)
- 数学(12385)
- 数学方法(12274)
- 地方经济(11699)
- 业(11617)
- 中国(9982)
- 企(8858)
- 企业(8858)
- 业经(8540)
- 农(7516)
- 经济学(6792)
- 环境(6531)
- 和(6125)
- 融(6007)
- 金融(6003)
- 理论(5854)
- 发(5642)
- 制(5632)
- 农业(5411)
- 财(5370)
- 体(5153)
- 产业(5075)
- 资源(5021)
- 银(4870)
- 银行(4845)
- 机构
- 大学(116922)
- 学院(113792)
- 济(55187)
- 经济(54227)
- 研究(47648)
- 管理(36168)
- 中国(33635)
- 理学(30242)
- 理学院(29746)
- 科学(29592)
- 管理学(29139)
- 管理学院(28919)
- 所(25706)
- 京(24693)
- 研究所(23509)
- 财(22999)
- 农(20153)
- 中心(19182)
- 经济学(19022)
- 财经(18392)
- 江(18316)
- 范(17341)
- 师范(17160)
- 经济学院(16713)
- 经(16547)
- 院(16273)
- 农业(15869)
- 业大(15754)
- 北京(15654)
- 科学院(15191)
- 基金
- 项目(69888)
- 科学(54386)
- 基金(51001)
- 研究(49260)
- 家(45365)
- 国家(45045)
- 科学基金(36916)
- 社会(32800)
- 社会科(30952)
- 社会科学(30942)
- 省(26515)
- 基金项目(26035)
- 自然(22678)
- 划(22544)
- 教育(22286)
- 自然科(22092)
- 自然科学(22083)
- 自然科学基金(21679)
- 资助(20866)
- 编号(18116)
- 重点(16642)
- 发(16616)
- 成果(16307)
- 部(15336)
- 国家社会(14284)
- 课题(13722)
- 创(13609)
- 发展(13568)
- 展(13384)
- 济(13308)
共检索到183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正东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以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背景,凸显了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为背景,强调了交换关系的社会化过程的经济学意义,但他只是从价格竞争这一经济学维度来理解这种社会化过程的内涵;马克思对斯密、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超越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他以社会经济形态内在矛盾性的视角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单纯经济学思路,同时也超越了人本主义者的物化批判思路,从而把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学术层面。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唯物主义在哲学方法论上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从历史性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理解经济事实的。
关键词:
马克思 古典经济学 超越 哲学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罗仕清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只是马克思说明其历史哲学观的一个解释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起因(目的和动机)、对象、结论都具有哲学性质,因此,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应被视作政治哲学或历史哲学来解读,而不应把它当作纯粹的经济学理论来解读。如此,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理论与实践不相一致的困境,帮助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法哲学困境 哲学本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力波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是构建整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敬才编著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其经济哲学思想贯穿于全书,并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理论思想的实践发展脉络有深远影响。对此,本文深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亓光
理解马克思国家学说离不开其对古典国家理论的全面理解。启蒙运动后,西方国家理论经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和形而上学国家论的演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国家的诠释性建构。作为“古人”的马克思在批判现代国家时,将古典国家论的远景和思维投射在他的思辨中,生成了一个基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却超越其消极意义的全新的国家理论的解释路径,将古典国家论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相结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颠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的基础范畴和底层逻辑,也超越了形而上学国家学说的抽象性。经过博士论文、莱茵报、巴黎、伦敦等四个时期的接续推进,马克思将古典国家论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式国家解释进行了积极弥补和不断丰富,逐步勾勒出知识论意义上的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边界和纲要。时至今日,透过古典理解的马克思国家学说依然为现代国家理论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哲学奠基,尤其是在国家与阶级关系、现代国家问题、国家形式变革等问题的研究和论辩中,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始终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语境和建构基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越
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著中的Bürger这类术语只有市民一种含义,但在中译本中被大量误译为资产阶级。作为最早科学界定资产阶级概念的学者,马恩在把bourgeoisie(middle class)引入德文时,剔除了其原来的市民含义,用Bourgeoisie①专指资产者,在德语中将市民与资产阶级严格区分开来。在使用法文和英文著述时,因遵从别国语言习惯,他们仍在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bourgeoisie,用其指包含资产阶级在内的有产市民。在翻译时应以德语为准,将Bürger和Bourgeoisie这两类术语一词一译分别译为市民与资产阶级,并以此来确定法文和英文中的bourgeoisie是市民还是资产阶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吉军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沉淀成本的比较与综合,确立了广义沉淀成本的内涵,体现了动态调整的经济绩效。笔者不仅将沉淀成本与资本市场、折旧、产品市场价值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联系起来,还充分分析产生沉淀成本的原因,为动态经济绩效的政策或制度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指导原则,即加强沉淀成本和风险管理,处理好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预防非自愿性失业和经济危机等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丽榕
经济哲学是对经济世界进行理性追问的学科,具体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就是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原理与方法,阐释当代中国道路、解答当代中国问题、呈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经济哲学研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智慧支撑。张雄教授撰著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8月)是近年来学界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基本概念,诠释了与之相关的重要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高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阐明了经济哲学与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部门哲学之间的关系,为读者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依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敬才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有30余年,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历史是20年。世纪之交经济哲学研究发展到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是重大进步,但"瓶颈"性问题凸显出来: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未得到重视和研究。研究和回答这一问题,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才能深化一步,其体系性架构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马克思经济哲学存在形式承载的内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内生变量,准确理解前者,才能对后者作出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的理解和阐释。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哲学 存在形式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郝继松
经济决定论是部分第二国际理论家曲解唯物史观而呈现的一种理论形态。但从方法论及其理论实质讲,经济决定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隐含前提"。古典政治经济学构成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因而也为我们界分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本质差异提供了重要理论视域。经济决定论囿于经济范畴和旧哲学逻辑的传统框架,同样没能超脱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事实实证化的泥潭。马克思唯物史观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可逾越的界限,透过社会经济事实的幻象而深入到人与人真实社会生活关系的本质中,在深层的存在论意义上超越了经济决定论。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经济决定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伍书颖
随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商品价值问题成为关乎人的自由实现的重大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导致了经济思想史上的两种理论路向,一个是坚持科学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是坚持生产要素决定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而造成这一历史性分野的理论母机是亚当·斯密的商品价值决定论,其包括“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购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和“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三种矛盾性规定。马克思认为,斯密的价值概念实质是交换价值概念并且斯密触及商品价值问题,马克思进一步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实现对斯密理论的超越;而庸俗经济学认为,斯密始终在探讨交换价值问题而不存在矛盾。只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现了对近代社会的历史性认识,为新时代条件下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理论武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俊峰 马乔恩
"柯尔施问题"对于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在全球化的现代进程中,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才能避免它蜕变成依附理论和殖民理论,否则,这不仅不能从理论上,而且不能在实践上颠覆资本主义制度,更是无法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消灭哲学"意愿,也就无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只有全面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才能更好地理解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正确理解习近平提出打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柯尔施 马克思主义 消灭哲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思危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是马克思把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中的异化观念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结果,把传统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的社会异化扩大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异化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利用它来揭露和批评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生产关系。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异化与劳动学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 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认识和评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浅析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本质溯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维度及当代意蕴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思想)方法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之十五)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试论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某些人口观点的评价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精神生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兼谈古典经济学精神生产理论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经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