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2)
2023(3471)
2022(2892)
2021(2641)
2020(2164)
2019(4745)
2018(4604)
2017(8433)
2016(4775)
2015(5528)
2014(5263)
2013(5325)
2012(5100)
2011(4793)
2010(4613)
2009(4311)
2008(4207)
2007(3719)
2006(3404)
2005(3069)
作者
(16885)
(14141)
(14125)
(13234)
(9064)
(6959)
(6314)
(5432)
(5399)
(5042)
(4922)
(4853)
(4807)
(4680)
(4617)
(4539)
(4292)
(4253)
(4235)
(4061)
(3734)
(3673)
(3474)
(3366)
(3293)
(3219)
(3098)
(3096)
(3044)
(2989)
学科
(19156)
经济(19128)
(11763)
管理(11437)
方法(8787)
(8464)
企业(8464)
数学(7746)
数学方法(7624)
(7117)
(5596)
(5511)
中国(4829)
业经(4026)
农业(3806)
(3522)
贸易(3521)
(3432)
(3318)
教育(3160)
收入(2926)
理论(2910)
环境(2785)
(2762)
地方(2762)
(2534)
金融(2531)
(2479)
(2476)
(2364)
机构
大学(73657)
学院(71312)
研究(31100)
(29012)
经济(28455)
中国(22390)
管理(21966)
科学(21691)
(21121)
理学(18792)
理学院(18524)
管理学(18017)
管理学院(17922)
(17734)
农业(17340)
(16802)
研究所(16357)
业大(15130)
中心(13048)
(12275)
(11646)
(11210)
农业大学(10964)
(10595)
北京(10443)
科学院(10153)
(10097)
(9835)
经济学(9557)
财经(9522)
基金
项目(50260)
科学(38054)
基金(36723)
(35381)
国家(35121)
研究(31068)
科学基金(27847)
自然(19940)
自然科(19483)
自然科学(19472)
社会(19195)
自然科学基金(19150)
(19079)
基金项目(18260)
社会科(18068)
社会科学(18063)
(17333)
资助(15916)
教育(14156)
重点(12173)
计划(11652)
(11014)
(10819)
编号(10810)
科技(10419)
科研(10339)
(10260)
(9986)
创新(9765)
专项(9277)
期刊
(31673)
经济(31673)
研究(21311)
学报(19943)
(19006)
中国(16971)
科学(15622)
大学(14055)
学学(13410)
农业(12957)
管理(9587)
(9514)
(7630)
教育(7358)
业大(5966)
经济研究(5802)
技术(5631)
财经(5367)
(5224)
金融(5224)
农业大学(5123)
(5040)
(4755)
问题(4013)
世界(3931)
业经(3917)
中国农业(3877)
(3727)
科技(3680)
林业(3637)
共检索到112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桂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生产而生产"和庸俗社会主义"分配决定论"的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了财富生产和财富分配的辩证关系。在我国社会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之际,财富生产和财富分配关系异化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这为重构二者关系提供了契机。为此,我国应从根本上将为出口而生产、为GDP而生产转到为国内消费而生产上来,通过调整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来解决分配的不公问题,以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和财富生产的成果。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剑飞  
第二国际时期,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实证化理解,将马克思主义解读成庸俗经济决定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对此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他们强调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阐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批判了第二国际的庸俗经济决定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削减了实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侵蚀,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健康发展。当今,经济决定论并没有消失,正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其影响有增无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经济决定论的否定和颠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萌  
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决定论关系的争论依然存在,这既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的基本课题,更涉及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课题。跨入新时代,重新对“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吗”这一传统话题进行反思和审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由刘菲菲、郝继松等撰写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21年3月版)一书,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分析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决定论共同的理论源头,探寻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和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显性话语双重向度,重点围绕经济决定论的实质、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三个核心内容来展开深入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郝继松  
经济决定论是部分第二国际理论家曲解唯物史观而呈现的一种理论形态。但从方法论及其理论实质讲,经济决定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隐含前提"。古典政治经济学构成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因而也为我们界分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本质差异提供了重要理论视域。经济决定论囿于经济范畴和旧哲学逻辑的传统框架,同样没能超脱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事实实证化的泥潭。马克思唯物史观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可逾越的界限,透过社会经济事实的幻象而深入到人与人真实社会生活关系的本质中,在深层的存在论意义上超越了经济决定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覃志红  
在消费社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受到质疑,马克思生产理论遭遇到严峻的挑战。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这一"原本"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总体生产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坚持了一种生产的自我反思的批判态度。在他看来,"生产是总体",生产的这种总体性不仅体现在生产的内容上,还体现在生产的过程、结构、环节及其社会功能上。从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的视域来审视当今的消费社会,可以发现,消费作用的凸显并未脱离生产的逻辑,其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生产背景。在消费社会,符码并非取代物质生产而完全居于主导,而符号消费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消费,消费社会仍旧遵循着资本生产的逻辑,它本身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摆脱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钧  张广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方面。自1956年魏埙、谷书堂两位同志提出马克思有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看法以来,围绕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问题上展开的争论,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武装  
空间介入正义并不断生产出各种空间正义问题早已稀松平常。西方哲学在经历了古代原初经验空间与近代科学化空间讨论之后,尤其是自笛卡尔以降,空间的主体与身体向度得以渐次展现,并在梅洛·庞蒂、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圆熟。在西方众多空间阐叙逻辑中,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可谓一个伟大发现,但它终究有别于马克思意义上的空间生产(空间实践)理论,因为在根深蒂固处,后者更具批判特质与实践旨趣。我们今天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空间面相并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一方面旨在资源萃取基础上阐扬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砥砺其新时代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穿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着回应新时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空间堂奥,希冀从反思批判中获得合宜的本土空间方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伟如  
惯性是社会普遍"固有的力",它植根于社会稳固的生产和再生产结构,致使社会"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社会惯性主要表现为外力改变社会现有状态的难易程度,亦即社会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力。资本惯性源于资本自我增殖的运动本能,这一没有限度的运动是资本确立超时空资本主义实践惯性的过程,它在空间上表现为自我扩张,在时间上表现为自我永恒化。资本惯性是围绕生产惯性的核心指令,通过制度惯性、意识形态惯性和惯性心理的层层保护,才得以运转和延续,扩大再生产则全面保障并增强了资本惯性的这几个方面。资本的惯性运转不仅是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的扩张性重复,而且是把这种剥削及其重复加以遮蔽。批判资本惯性运转要以此为核心,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完成对它的批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开  许学强  
20世纪6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基于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空间研究热潮。这一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将马克思学说引入空间研究领域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从其空间批判的基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视角、城市与城市化的核心内容、超学科的学术特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述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姚晓红  郑吉伟  
在西方现代绿色思潮中,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生态批判彰显出独特性。他们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反思,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生态批判的理论前提。重点围绕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根本目的、生产方式、技术利用方式等,他们多维度透视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与生态原则的内在冲突。在对资本再生产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的过程中,他们既肯定资本积累一定限度内暂缓生态危机的能力,同时又对生态资本主义予以否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既有合理因素,又有其不容忽视的内在缺憾,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思想对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一、等价原则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原则,而且是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在1876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在论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时,虽然有它的局限性,如他认为按劳分配是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个根据集体主义原则组织起来而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在这里“个人劳动已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人类史前时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逻辑,以"生产关系的客体批判"为工作领衔,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工作原理:主体和客体构成了历史运动辩证法的主角,但客体批判的力量始终高于主体力量。这种史实摧垮了"生产力纯经济学"认识神话,但恰当地提出了科学界定"客体批判"研究性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离不开继承与发展原则,需要在坚持历史传统、时代方向之前提下重塑学科工作逻辑和夯实学科基础。生产力研究维度的恰当识别与工作整理将成为实施创新的"新入口",同时,它以"互系性思维"防止了理论建构的自足主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人类史前时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逻辑,以"生产关系的客体批判"为工作领衔,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工作原理:主体和客体构成了历史运动辩证法的主角,但客体批判的力量始终高于主体力量。这种史实摧垮了"生产力纯经济学"认识神话,但恰当地提出了科学界定"客体批判"研究性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离不开继承与发展原则,需要在坚持历史传统、时代方向之前提下重塑学科工作逻辑和夯实学科基础。生产力研究维度的恰当识别与工作整理将成为实施创新的"新入口",同时,它以"互系性思维"防止了理论建构的自足主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伍书颖  
随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商品价值问题成为关乎人的自由实现的重大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导致了经济思想史上的两种理论路向,一个是坚持科学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是坚持生产要素决定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而造成这一历史性分野的理论母机是亚当·斯密的商品价值决定论,其包括“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值”“购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和“三种收入决定商品价值”三种矛盾性规定。马克思认为,斯密的价值概念实质是交换价值概念并且斯密触及商品价值问题,马克思进一步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实现对斯密理论的超越;而庸俗经济学认为,斯密始终在探讨交换价值问题而不存在矛盾。只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现了对近代社会的历史性认识,为新时代条件下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理论武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丽洁  
马克思和西美尔两位思想家都不约而同把"货币"作为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的一个视角,他们的货币现代性批判存在着共有的内在程式:物化-幻化-异化,并对置身于货币化生存世界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持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所不同的是,马克思对货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路径主要侧重社会关系结构和社会制度层面,回归到货币经济生产实践的深处,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寻找到可行的现实之路;而西美尔对货币的文化社会学分析路径主要侧重主体的精神心理和社会文化层面,其浓厚的宿命论色调难免会陷入文化悲观主义,只能采取"与货币文化保持距离"的自我救赎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