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5)
- 2023(8395)
- 2022(6416)
- 2021(5656)
- 2020(4446)
- 2019(9857)
- 2018(9942)
- 2017(18008)
- 2016(10362)
- 2015(11826)
- 2014(11844)
- 2013(11274)
- 2012(10406)
- 2011(9524)
- 2010(9901)
- 2009(9197)
- 2008(9509)
- 2007(8619)
- 2006(7978)
- 2005(7334)
- 学科
- 济(44656)
- 经济(44598)
- 管理(25022)
- 业(22757)
- 企(17827)
- 企业(17827)
- 中国(16264)
- 方法(15011)
- 学(14599)
- 农(11850)
- 数学(11762)
- 数学方法(11450)
- 业经(10773)
- 地方(10411)
- 理论(9024)
- 教育(8461)
- 财(8376)
- 农业(8071)
- 制(8046)
- 发(7882)
- 城市(7539)
- 和(7147)
- 环境(6707)
- 银(6557)
- 银行(6527)
- 融(6447)
- 金融(6443)
- 行(6275)
- 体(6035)
- 发展(6000)
- 机构
- 大学(163839)
- 学院(159968)
- 研究(61064)
- 济(58349)
- 经济(56784)
- 管理(52145)
- 中国(44286)
- 理学(43938)
- 理学院(43201)
- 管理学(41946)
- 管理学院(41659)
- 科学(41654)
- 京(36660)
- 所(32630)
- 研究所(30052)
- 农(29557)
- 财(28265)
- 范(26246)
- 中心(26197)
- 师范(25995)
- 江(25935)
- 业大(24500)
- 农业(23388)
- 北京(22963)
- 财经(22624)
- 院(22195)
- 师范大学(21324)
- 州(20626)
- 经(20430)
- 经济学(19023)
- 基金
- 项目(105427)
- 科学(82971)
- 基金(76828)
- 研究(73432)
- 家(69226)
- 国家(68693)
- 科学基金(57484)
- 社会(46821)
- 社会科(44142)
- 社会科学(44124)
- 基金项目(39983)
- 省(39978)
- 自然(37781)
- 自然科(36919)
- 自然科学(36909)
- 自然科学基金(36201)
- 划(35580)
- 教育(33826)
- 资助(30128)
- 编号(28668)
- 成果(25217)
- 重点(25039)
- 发(22978)
- 部(22469)
- 课题(21319)
- 创(20447)
- 计划(20212)
- 科研(20123)
- 国家社会(19945)
- 创新(19315)
共检索到245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婷
马克思城市化思想的深化和方法论的演进是同其哲学发展历程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文本阶段,马克思先后提出"资本战胜地产""城市战胜乡村"与"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的核心论点,坚持从历史的观点、从城乡之间生产和交往关系的矛盾运动、进而从整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来揭示现代城市化的本质。城市化是推动人类向现代社会形态变迁的历史环节,农村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化的内在组成部分。立足于马克思研究城市化的思想及方法论指导,有利于破解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之争,把问题焦点转移到人的城市化上来,从而确立中国下一阶段城市化的根本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方法论 乡村城市化 人的城市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艾博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伴随着马克思主体实践观的逐步展开得以实现。以资本概念的演进为例:在资本概念形成的初期,马克思深受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把资本理解为物,但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清算以及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性的继承,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已初步浮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雏形;随着对古典经济学的生疑、反思与解惑,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定义呈现出了社会关系层面的思考;紧接着,马克思开始从具体的、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关系,并将社会关系内涵融入资本概念之中,使资本概念进一步丰富,最终完成了资本逻辑的论证,达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历史本质与主体批判逻辑的统一。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主体实践 资本概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锦英 尹庆双
马克思不可能有“人力资本”理论,用“西方人力资本”的逻辑来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经济论述是不适当的。与西方经济学把“人力”依附于资本逻辑上不同,马克思是把“人力”作为批判“资本”(物质资本)的对立物而高举人权大旗的。“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物)为本”是马克思人力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主体地位的论述是马克思人力思想最为重要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力理论的目的论;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设想是马克思人力产权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
马克思人力思想 核心 特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久富 周竹莉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关键词:
马克思 完善论 劳动 人的发展 自我实现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哲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马克思构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和原则性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和再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围绕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系统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决定、来源以及理论载体,强调了马克思构建其宏大经济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夯实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解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嵩
关于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归属,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笔者一方面分析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个人主义思想的批判,力图弄清他不同意其中的哪些因素,又保留了其中的哪些因素;另一方面分析马克思本人关于"现实中的个人"的论述,并且对照卢瑟福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定义,明确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归属。笔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坚持从自利的、理性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现实中的个人"入手的研究视角,他是一位方法论个人主义者。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孟飞 孟德强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及其统治形式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指证了资本现代性文明境遇下人的现代性困境。对于革命的马克思来讲,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揭示“此岸世界的真理”以完成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更在于追寻“彼岸世界的道路”以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重构。立足于“建构新社会”的实践立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探索了超越资本现代性的实践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历史辩证逻辑为现时代中国现代性的创造性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资源,启迪我们要在辩证审视现代性的基础上超越资本现代性、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现代性、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统一中构建现代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岗
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归根结底是要学习马克思的经济研究方法。恩格斯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我们知道,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唯物辩证法,或者说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曾对历史唯物主义做过一个经典的表述。马克思将这个表述称为"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2)这个"总的结果",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按照笔者的理解,这个方法论原则包含着以下四个马克思主义政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和研究的历史演进,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方法论自觉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自觉,将文本研究、理论阐释和现实关切内在统一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MEGA 思想史 “理论实践” 前提批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正连
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需要转变学生的一些思想政治观念,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借助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从而促进思想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精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一方面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力图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关键词:
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现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琳
“诺斯悖论”现象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具有局限性,对它的批判需要追溯到方法论本身,即揭示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进行制度分析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阐明了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之间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分析,指出国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一致程度。“诺斯悖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悖论。国家二重性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和细化,对认识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费利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而不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理解;第二,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马克思经济学侧重制度分析,通过考察人与人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来解释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侧重于从现象层面进行经济分析,运用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和动态研究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等来研究资源配置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方法论 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比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瑜
本文通过研究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状况和理论成果,分析评价了两大体系在哲学基础、研究假设、重点和结论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进行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