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0)
- 2023(6995)
- 2022(6117)
- 2021(5646)
- 2020(4799)
- 2019(10742)
- 2018(10922)
- 2017(20602)
- 2016(11279)
- 2015(12687)
- 2014(12076)
- 2013(11286)
- 2012(9833)
- 2011(8767)
- 2010(9102)
- 2009(8473)
- 2008(7813)
- 2007(6626)
- 2006(5578)
- 2005(4794)
- 学科
- 济(40742)
- 经济(40706)
- 管理(27885)
- 业(25994)
- 企(21588)
- 企业(21588)
- 方法(21213)
- 数学(19243)
- 数学方法(18696)
- 中国(12502)
- 农(10961)
- 学(8747)
- 理论(8632)
- 业经(8613)
- 财(8331)
- 贸(7530)
- 贸易(7524)
- 易(7306)
- 农业(7256)
- 地方(6832)
- 制(6278)
- 和(6077)
- 教学(5979)
- 技术(5725)
- 环境(5709)
- 教育(5596)
- 划(5497)
- 策(5221)
- 银(5156)
- 银行(5142)
- 机构
- 学院(148192)
- 大学(143415)
- 管理(54937)
- 济(54540)
- 经济(53326)
- 理学(48095)
- 理学院(47600)
- 管理学(46091)
- 研究(45875)
- 管理学院(45862)
- 中国(33627)
- 科学(30685)
- 京(29534)
- 农(24136)
- 财(23824)
- 所(23191)
- 业大(22796)
- 江(21442)
- 研究所(21365)
- 中心(21050)
- 范(19726)
- 师范(19492)
- 财经(19328)
- 农业(19207)
- 技术(18972)
- 北京(18056)
- 经(17542)
- 州(17410)
- 院(16839)
- 经济学(16622)
- 基金
- 项目(103770)
- 科学(81470)
- 研究(74679)
- 基金(73632)
- 家(64670)
- 国家(64186)
- 科学基金(55226)
- 社会(45389)
- 省(43157)
- 社会科(42951)
- 社会科学(42942)
- 基金项目(37955)
- 自然(37237)
- 教育(36941)
- 自然科(36445)
- 自然科学(36440)
- 划(35863)
- 自然科学基金(35723)
- 编号(31622)
- 资助(31217)
- 成果(24721)
- 重点(24014)
- 课题(22545)
- 创(22201)
- 发(22151)
- 部(21612)
- 创新(20586)
- 科研(20163)
- 大学(19619)
- 计划(19591)
共检索到207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跃华 朱殊洋
资本存量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就业量的两个基本因素,从对就业的影响角度看,资本存量结构表现为劳动密度,资本存量规模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就业量就是时间和劳动密度的函数。运用偏微分方程建模法,不仅可以得到解析解,而且可以得出解析解恰恰就是一个解耦式。
关键词:
马克思 就业 均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林芝 周剑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国内外相对价格变化是国际收支自动均衡的调节机制,西方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现这个理论的不足之处,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明确论证了这一理论的谬误,并指出了真正的调节机制在于资本市场而非商品市场。这对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利息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龙 陈佳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两种生产"原理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充分地体现了"均衡"的基本思想内核。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均衡"为主线的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均衡"的内涵得到更深刻的阐释、更系统的论述,这集中反映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人口思想上。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成果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人口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口均衡 中国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朱东波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首先从开放经济角度,根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构建四部类结构均衡理论,并以此比较分析西方三次产业升级理论与马克思产业结构升级理论。随后,结合中国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研究表明,忽视结构均衡的"总供求均衡"是没有意义的,单纯分析和调控"总供给"或者"总需求"都不能解决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跳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方法,跳出"三驾马车"的总需求分析模式,立足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勇
在Kihlstrom&Laffont一般均衡创业模型(K-L模型)基础上,引入"关系"变量,探讨效用均衡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下创业与就业均衡形成的机理。第一类均衡是当"关系"仅作为创业者降低初始成本的手段时,存在一个均衡点,使高"关系"强度个体选择创业,低"关系"强度个体选择就业;第二类均衡是当"关系"可以同时保障创业者降低初始成本及就业者职业稳定时,存在三个均衡点,职业选择按照"强度"由高到底呈现出"创业—就业—创业—就业—失业"交叉分布。各类均衡模型中均存在"创业家效应"和"难民效应"。
关键词:
创业均衡“ 关系” 职业选择 难民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璐 杨庆丰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应当是以解释和探索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研究目的的古典和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而不是由著名“剑桥资本争论”所揭示的在技术关系分析上存在着一系列逻辑悖论、但却仍位居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的新古典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为群 陶川
本文针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具体结构,以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举例作为背景素材,建立马克思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优化问题的多参数线性规划。通过运用两阶段单纯形法,获得了两部类间的比例取值在不同区间情形下,完整的、以参数表达的线性规划模型最优解。这些最优解能够替代任何一个数值型的马克思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线性规划的解。本文还获得了线性规划模型有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进而给出最优解唯一性的必要条件。最后引用和借鉴《资本论》中的两个举例,对获得的最优解做了算例验证。
关键词:
再生产 线性规划 单纯形法 最优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孟捷 冯金华
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是在假设再生产均衡的前提下讨论的。在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流行的"置盐定理"(OkishiO TheOrem)也建立在该假设之上。本文则从资本积累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再生产失衡的立场出发,构建了一个新的解释平均利润率变动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平均利润率变化是由技术进步、实际工资和产品实现率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如果在计量分析中能有效地解决这三个因素(尤其是产品实现率)的经验度量问题,则该模型也可为解释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经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易风
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科学拓荒,独立地开辟了后来被称为经济增长理论的新领域。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研究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据此建立的经济增长数学模型,借鉴西方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合理因素,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怡
试论马克思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刘小怡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当人们谈及象总供给、总需求这样的总量概念时,总是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这样,无形之中,总供求分析似乎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专利品.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小怡
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影响,实际上建立了自己的宏观经济模型。文章将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形式化并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作了对比,认为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更加科学。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干预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模型 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守健二 李天姿
在经济理论史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因"两部门模型"而广为人知。然而,对马克思原始手稿的研究表明,马克思的多部门分析不仅包含了"两部门模型",还有"六部门模型",这个模型在《资本论》第2卷手稿的编辑中被恩格斯全部忽略。分析被恩格斯忽视的"六部门模型"中的两个理论片段,阐发马克思关于生产价格和两种均衡状态过渡的动态过程的观点,对理解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助益。
关键词:
马克思 六部门模型 非基本商品 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丽
通过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所蕴含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认为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于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肯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当代价值,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义。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指出运用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建立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磊
市场经济能否自动实现均衡的关键,在于供求失衡之后的经济波动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历史证明,市场经济走向"正反馈"的趋势,乃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经济危机的结果,就是通过"暴力去产能"使得失衡的市场供求被强制性地恢复均衡。离开"暴力"和"强制"的经济危机来谈"市场均衡",只能是"伪均衡"。晚近以来,虽然"市场均衡"理论已经为很多学者所证伪,但这些证伪工作大多并没有对"市场均衡"的基本逻辑提出反思。在本文中,笔者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有购买力的消费不足"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伪均衡"做出批判性的分析。最后,笔者进一步讨论了"矛盾分析"与"均衡分析"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不仅在于对矛盾状态的定位不同,还在于二者的逻辑不同。换言之,"矛盾分析"是"辩证逻辑"的展开,而"均衡分析"则局限在"形式逻辑"里面兜圈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