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0)
2023(2668)
2022(2102)
2021(2022)
2020(1484)
2019(3498)
2018(3541)
2017(6594)
2016(3549)
2015(3947)
2014(3975)
2013(3943)
2012(3751)
2011(3472)
2010(3517)
2009(3235)
2008(3301)
2007(2985)
2006(2720)
2005(2568)
作者
(10556)
(8979)
(8726)
(8342)
(5627)
(4187)
(3927)
(3438)
(3369)
(3263)
(2946)
(2886)
(2874)
(2855)
(2802)
(2764)
(2599)
(2543)
(2512)
(2505)
(2265)
(2172)
(2141)
(2090)
(2061)
(1926)
(1892)
(1792)
(1764)
(1743)
学科
(16660)
经济(16633)
(9100)
方法(8067)
管理(8056)
(6832)
企业(6832)
数学(6227)
数学方法(6164)
(5738)
中国(5600)
(5044)
劳动(5027)
(4899)
理论(4863)
(3957)
农业(3674)
业经(3452)
教育(3333)
(3124)
(3108)
人口(2473)
(2470)
贸易(2469)
动力(2430)
(2418)
金融(2414)
劳动力(2400)
(2384)
经济学(2357)
机构
大学(57882)
学院(55024)
(23943)
经济(23513)
管理(19269)
研究(18406)
理学(16828)
理学院(16648)
管理学(16301)
管理学院(16209)
中国(14137)
(12008)
(11409)
科学(11264)
财经(9308)
(9291)
经济学(8721)
(8537)
(8527)
研究所(8489)
中心(7925)
(7894)
(7871)
师范(7782)
经济学院(7738)
北京(7451)
业大(7419)
财经大学(7068)
农业(6799)
师范大学(6350)
基金
项目(34666)
科学(27517)
基金(26171)
研究(25418)
(22588)
国家(22388)
科学基金(19182)
社会(16850)
社会科(15877)
社会科学(15875)
基金项目(13312)
(12568)
教育(12255)
自然(11884)
自然科(11638)
自然科学(11635)
自然科学基金(11438)
(10886)
资助(10758)
编号(10356)
成果(9305)
(8031)
重点(7779)
国家社会(7268)
教育部(7189)
大学(7013)
(6942)
课题(6832)
科研(6749)
项目编号(6701)
期刊
(26227)
经济(26227)
研究(16451)
中国(12243)
学报(10186)
(8500)
科学(8091)
(7661)
大学(7479)
管理(7458)
教育(6863)
学学(6596)
图书(5412)
财经(5195)
农业(4884)
(4569)
经济研究(4438)
书馆(4085)
图书馆(4085)
技术(3994)
(3947)
金融(3947)
问题(3392)
业经(3115)
理论(3002)
经济学(2930)
(2751)
情报(2657)
实践(2642)
(2642)
共检索到8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必源  
马克思在劳动还原理论上的贡献是 :提出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科学概念 ,指出了不同复杂程度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与不同复杂程度劳动力的价值的区别 ,阐明了劳动复杂程度划分标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马克思的劳动还原理论 ,也受到西方学者所谓人为制造劳动时间的差别、是一种随意性解释及不能解释个人天赋的影响等多种责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张明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中国劳动者既是生产社会财富的主体,又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主体。正确理解劳动在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既要承认一切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共同劳动的必要性,又要彰显劳动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防止异化劳动的危害。异化劳动的危害主要有:劳动者生产的物质财富被私人占有;劳动自我异化的工人丧失更多取得收入的机会;劳动异化的工人会与美好生活疏离;劳动的异化将导致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在揭示异化劳动对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会产生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规避异化劳动的路径安排:一是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在初次分配中;二是构建劳动贡献导向的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机制;三是切实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侵犯劳动者自由劳动的权益;四是始终坚持劳动贡献为主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孟捷  
围绕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净产出价值量成正比的讨论,为从劳动价值论角度解释国民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单位时间净产出可以分解为净产出价值和劳动生产率,这意味着净产出的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率,而且在特定条件下还取决于净产出价值的增长。依照本文的观点,与生产率进步相伴随的复杂劳动还原,造成了部门乃至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由于复杂劳动还原的出现只限于某些部门和某些企业,并不能同时遍及所有企业和部门,这就意味着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是以生产率在部门及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为前提的。生产率的这种结构性差异越大,促进增长的价值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孟捷  
围绕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净产出价值量成正比的讨论,为从劳动价值论角度解释国民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单位时间净产出可以分解为净产出价值和劳动生产率,这意味着净产出的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率,而且在特定条件下还取决于净产出价值的增长。依照本文的观点,与生产率进步相伴随的复杂劳动还原,造成了部门乃至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由于复杂劳动还原的出现只限于某些部门和某些企业,并不能同时遍及所有企业和部门,这就意味着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是以生产率在部门及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为前提的。生产率的这种结构性差异越大,促进增长的价值效应就越显著;生产率的这种结构性差异一旦消失,促进增长的价值效应也就不再发挥作用。对社会净产出价值量的增长条件的分析,为发展一种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创造了可能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金华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明确提出了价值函数的基本假定和基本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推导出相应的短期和长期价值函数;并借助短期和长期价值函数,具体分析了商品价值量在短期和长期中的变化规律,特别是详细讨论了劳动变化、资本变化、劳动和资本同时变化、劳动和资本同时和同比例变化以及生产函数变化对价值量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赖婵丹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讲坛社会主义者们以各种形式攻击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阿·瓦格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与讲坛社会主义者们进行了顽强地斗争。马克思在哲学立场问题、价值论问题、社会发展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方法论问题等方面批判了阿·瓦格纳唯心的、抽象、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马克思揭示了阿·瓦格纳的资产阶级本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盛绍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基于资本主义形式下的大工业的革命本性而提出的一个与人的全面发展直接相联系的特定的历史概念。它的基本涵意就是指通过教育这个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使工人掌握物化在机器与人工业中的科学原理,以及据此建立的生产工艺,从而使大工业生产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并使工人获得与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相适应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它的实现也是和不断打破与消灭和私有制相联系的旧分工直接相联系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把《资本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现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裂为二重性,生产产品的劳动不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区分开;马克思揭明生产商品的劳动不是在交换过程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所发现的劳动二重性是物质商品生产的劳动二重性,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被排除在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培兆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应当 发展,但不应当穿凿附会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实践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真理的相对性就更明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身就是从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发展过来的。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发展观以燃烧中的氧气的发现为比喻有个具体生动的描绘。他说马克思是“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储东涛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在劳动价值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进行过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建立起他的劳动理论。但是,马克思并没有穷尽真理,也没有堵塞我们对劳动的新认识。因此,我们今天首先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理论,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