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2)
2023(12497)
2022(10691)
2021(10187)
2020(8468)
2019(19746)
2018(19789)
2017(38034)
2016(20897)
2015(23716)
2014(23875)
2013(23462)
2012(21566)
2011(19406)
2010(19368)
2009(17585)
2008(17231)
2007(15006)
2006(13184)
2005(11621)
作者
(62255)
(51330)
(51009)
(48615)
(32955)
(24767)
(23109)
(20320)
(19613)
(18525)
(17606)
(17247)
(16539)
(16353)
(16097)
(15961)
(15613)
(15412)
(14741)
(14694)
(12924)
(12702)
(12554)
(11910)
(11558)
(11529)
(11435)
(11329)
(10517)
(10152)
学科
(79110)
经济(79003)
管理(57792)
(54425)
(46468)
企业(46468)
方法(36962)
数学(30818)
数学方法(30409)
(21447)
中国(20593)
(20543)
(19629)
业经(18400)
理论(16925)
地方(15571)
(14312)
(14251)
(14223)
贸易(14216)
农业(13783)
(13783)
教育(12995)
技术(12698)
(12244)
财务(12180)
财务管理(12155)
环境(11974)
(11944)
银行(11879)
机构
大学(299267)
学院(295912)
管理(114945)
(109944)
经济(107306)
研究(100035)
理学(99744)
理学院(98598)
管理学(96716)
管理学院(96233)
中国(72728)
科学(65820)
(64873)
(51603)
(51546)
(50335)
研究所(47423)
业大(47390)
中心(44629)
(43017)
北京(41131)
农业(41010)
(40640)
财经(40443)
师范(40121)
(36727)
(36361)
(35231)
技术(33750)
经济学(32488)
基金
项目(204962)
科学(158745)
研究(147767)
基金(146218)
(129168)
国家(128104)
科学基金(108234)
社会(89141)
社会科(84090)
社会科学(84062)
(80850)
基金项目(77663)
自然(72486)
自然科(70751)
自然科学(70731)
自然科学基金(69447)
(68790)
教育(68460)
编号(60940)
资助(60734)
成果(50158)
重点(46248)
(44318)
(43406)
(42804)
课题(42538)
创新(39834)
科研(39629)
计划(38238)
大学(38007)
期刊
(120669)
经济(120669)
研究(86195)
中国(56330)
学报(52963)
科学(46798)
(46343)
管理(42438)
大学(38914)
教育(38530)
(37445)
学学(36425)
农业(32400)
技术(25572)
(22604)
金融(22604)
财经(19374)
业经(19358)
经济研究(19033)
图书(17310)
(16982)
(16444)
问题(15286)
科技(15258)
理论(14833)
(14583)
业大(13827)
实践(13711)
(13711)
技术经济(13360)
共检索到427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茂林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剥削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剥削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剥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由于各有侧重点,他们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同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茂林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对剥削的一种经济学解释──马克思与罗宾逊理论的比较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段文斌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几乎是不承认剥削的。萨伊的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以及“三位一体”公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社会财富(价值)的创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而工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垠  
剥削作为一种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社会现象,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认真地区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两项学术工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范畴,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含义;推导剥削范畴的现代形式,需要高度重视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不能将剥削的现代形式用于简单置换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客观总结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变化的剥削范畴,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近来,理论界在讨论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中。涉及到“剥削”问题。见解很不一致,有人说:剥削“指的是一种应当否定的负面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确认某人存在剥削,几乎等于宣判了该人政治上的死刑”。有人说:过去认为“一切非劳动的报酬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剥削,因而是不道德的,应当受到谴责。可是按照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就不能说存在剥削”。有的虽承认剥削,只是指在劳动力价值以下给付工资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收入。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讨论中事实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看待“剥削”问题和怎样认识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实际情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闵乐  时家贤  
剥削学说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现代金融学为理解剥削理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供了的一个新的视角。利用现代金融学的投资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入手研究剥削,利用资本预算决策和凯恩斯经济学来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文章的重要尝试。通过分析专业化分工对投资风险的影响,能够从资本所有者要求回报率的角度来理解私有制资本的剥削本质;利用公司财务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结合,能够从私有资本投资决策的角度来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应该从分析不同资本的性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国  
私营经济、剩余价值和剥削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必然产物 ;剩余价值的存在 ,是私营企业主投资经营的内在动力 ;剩余价值和剥削也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客观结果。剩余价值和剥削作为一种激励机制 ,能够调动私营企业主投资经营的积极性 ,在发展生产、扩大就业、繁荣经济、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春玲  郭志娟  
在全球经济下行与主流经济学理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基于库恩“范式”的视角,对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与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发现:两种范式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在方法论特征、理论基础、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危机治理政策以及理论预设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实质性差别。但是,两种范式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在宏观总量方法、经济危机爆发的诱因以及经济复苏的基础等方面都有共同触点。马克思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论证被实践和历史证明是真理性的认识,仍然是解释当今经济危机及周期性波动最有效的工具。为此,要消弭经济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指导,同时有甄别地借鉴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峰  陈诚  
本文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剥削"视角出发,探讨了金融化时代的金融利润来源问题,将其来源归因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对全球无产阶级开展"超时间""超空间"和"超界限"的剥削。三个剥削维度是相互联系、互有重叠的有机结合关系。我们以美国数据为基础的经验研究表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在金融化时代中对工人阶级开展得愈演愈烈的"超时间"维度的剥削、"超空间"维度的剥削和"超界限"维度的剥削,是这一时期金融利润不断增长的本质原因。但是,当前以"三维剥削"为显著特征的剥削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金融泡沫破裂和更大危机爆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磊  
生态性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呈现出的重要特点,从生态的视角探析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确立和创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生态内涵是其休闲思想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的生态范式转向是休闲发展的现实诉求,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完善并确立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有助于当代生态休闲文化的建设;坚持研究过程中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研究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的审视与观照,促进研究过程中视界的多维度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生态范式转向的切实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磊  
生态性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呈现出的重要特点,从生态的视角探析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确立和创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生态内涵是其休闲思想研究范式转向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的生态范式转向是休闲发展的现实诉求,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完善并确立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研究范式,有助于当代生态休闲文化的建设;坚持研究过程中学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研究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的审视与观照,促进研究过程中视界的多维度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生态范式转向的切实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乔榛  
本文认为,应以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为分析范式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包括分工不同形式、分工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分工形式间关系等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在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中包含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逻辑,以及不同经济体制建立的根据,同时通过分工的发展和分工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解析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美云  
如何科学认知财富以及实践什么样的财富观,是中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急需应对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的财富观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均远超越于汤普逊的财富观。从马克思的财富观出发,不仅能客观把握财富的内涵、本质、源泉和衡量尺度,还能在财富的生产、分配及消费等环节得到若干重要的政策启示。梳理和比较两大理论体系,合理借鉴汤普逊财富观的科学成分,有利于深刻理解并完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并对中国构建新时代财富观以推进高质量发展极具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财富观也必将在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检验中继续完善发展,以体现其科学性和指导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大超  
剥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也是存在数干年之久的历史现象,更是当今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目前,理论界对剥削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很大分歧。剥削应分直接剥削与间接剥削,主要剥削与次要剥削,私有剥削与公有剥削,我们应全面历史地理解剥削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宫敬才  
始自前苏联且持续至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只关注研究方法,不顾涉研究范式。此种传统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践不一致。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确实存在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但更有内容丰富得多的研究范式。正是此种研究范式使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成为自身。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由如下内容构成:(1)设定劳动人性论的逻辑前提;(2)主、客体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3)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贯通;(4)让当事人出场说话;(5)解剖典型。作为基础性根本性方法的解剖典型由三个具体性方法支撑:理解、"充分地占有材料"和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在比较的意义上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