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8)
2023(11746)
2022(10268)
2021(9725)
2020(8011)
2019(18750)
2018(18821)
2017(36543)
2016(19959)
2015(22742)
2014(22749)
2013(22471)
2012(20550)
2011(18362)
2010(18392)
2009(16887)
2008(16699)
2007(14641)
2006(12879)
2005(11514)
作者
(58346)
(47924)
(47679)
(45688)
(30795)
(23114)
(21740)
(18963)
(18340)
(17345)
(16552)
(16078)
(15180)
(15121)
(14899)
(14811)
(14381)
(14244)
(13735)
(13731)
(12007)
(11788)
(11572)
(11055)
(10766)
(10689)
(10683)
(10557)
(9651)
(9459)
学科
(79448)
经济(79341)
管理(57943)
(55696)
(47065)
企业(47065)
方法(38492)
数学(32333)
数学方法(31792)
(21211)
中国(20835)
(20234)
(19978)
业经(17854)
理论(16032)
地方(14650)
农业(14384)
(14058)
(13747)
(13667)
贸易(13662)
(13475)
财务(13404)
财务管理(13376)
(13249)
教育(12894)
企业财务(12673)
技术(11924)
环境(11726)
(11643)
机构
大学(288606)
学院(285301)
管理(114252)
(109465)
经济(106898)
理学(99156)
理学院(98078)
管理学(96180)
管理学院(95695)
研究(92511)
中国(68804)
(61983)
科学(59344)
(50683)
(46825)
(43836)
研究所(42593)
业大(42528)
中心(41648)
(41147)
财经(41034)
北京(39422)
(38935)
师范(38616)
(37157)
农业(34299)
(33879)
(33599)
经济学(32505)
师范大学(31291)
基金
项目(194471)
科学(152482)
研究(142789)
基金(140696)
(121866)
国家(120823)
科学基金(103957)
社会(88062)
社会科(83205)
社会科学(83181)
(75741)
基金项目(74571)
自然(68629)
自然科(67007)
自然科学(66996)
教育(66083)
自然科学基金(65739)
(63891)
编号(58999)
资助(58822)
成果(48722)
重点(43114)
(42606)
课题(40474)
(40168)
(39935)
科研(37369)
创新(37073)
项目编号(36841)
教育部(36615)
期刊
(120371)
经济(120371)
研究(84540)
中国(52479)
学报(45809)
管理(41909)
科学(41559)
(39608)
(38460)
教育(34934)
大学(34240)
学学(31956)
农业(27456)
技术(24500)
(22168)
金融(22168)
财经(19894)
业经(19462)
经济研究(18471)
(16905)
图书(16852)
问题(15772)
理论(15065)
技术经济(13909)
实践(13845)
(13845)
科技(13608)
(13422)
(12995)
现代(12568)
共检索到413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泓远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社会观和经济观的共同基础和枢纽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有可能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于这一认识 ,作者进一步就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善明  杨致恒  
固持所谓“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与维护马克思主义──与钱伯海先生商榷(之)李善明,杨致恒顽固坚持所谓"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同维护马克思主义,是冰炭不容、根本对立的两回事。因为所谓"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针锋相对的,从而是同马克思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国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泓远  康静萍  
钱伯海教授提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是本期活劳动”,并强调“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二重性就不能成立”,“谁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一个科学体系,有如一个同心圆体系,同心圆的核心内容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物化劳动只是劳动二重性这个同心圆的外部层次。用物化劳动取代抽象劳动是不对的。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有三种形态,即潜在劳动形态、流动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只有当流动形态劳动结束时凝结为一个劳动结果,并表现为一种有形体的物质形式或物化劳动,这时才是价值表现,钱教授把劳动表现形式就当作劳动创造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善明  杨致恒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吗?──与钱伯海先生商榷李善明,杨致恒钱伯海教授曾在《经济学家》1994年第2期上发表《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之我见》一文,后来又在该杂志1995年第3期上发表《劳动价值理论与三次产业》一文(以下均简称钱文,本文对钱文的引述都出自此二文,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遵循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具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特征,是活的理论和活的体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化必须依照马克思的思想方法进行体系创新,并通过约束条件的放松重构价值—价格关系。"转形问题"百年争论的根源在于不同理论思想方法的差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接轨",相反,它可以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提供宏观基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中枢  
“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观点的异议——与钱伯海同志商榷谢中枢ABSTRACTThepaperputforwarddiscussedopiniontothestandpointof"materializedlabourcreateValue".厦门大学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仁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深化与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深化与发展应当立于科学的基础上,所谓“突破”,也要符合现实,也要讲究概念与逻辑。“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是马克思的思想,也不能以理服人。但物化劳动可以增强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方面的助推力和催化作用,应当给予公正评价和充分重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易培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涉及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晏智杰同志在《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文(以下简称《晏文》)中提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我们加深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首先还是需要对这个理论本身的原意和真谛有更深和更准确的理解”,“因而确有重温并准确把握该理论之必要”(以下所引晏智杰同志的观点均出自该文——作者注)。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在读了该文后我却发现文中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理解,却存在不准确甚至误解。为此,以下就两个问题与晏智杰同志进行商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在争论中出现和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要解决争论和错误,必须运用正确的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既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系,还要重视研究马克思对古典学派劳动价值理论的革新。要有能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的研究,则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还须确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完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长期而认真的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本——知识,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西方一些学者错误地提出知识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知识的价值,情况并非如此,知识商品的价值W= c+ v+ m ,其中c 是知识资本,是不变资本;v 是人力资本,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仍是人——人力资本的劳动。之所以产生巨额利润是因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知识垄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素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这一基石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 ,是系统揭示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及其支配具体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理论。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从《资本论》所运用的抽象法和唯物辩证法中去透彻理解和对待这一科学理论 ,并用以深化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值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