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6)
2023(9204)
2022(8004)
2021(7374)
2020(6517)
2019(14988)
2018(14889)
2017(28238)
2016(15429)
2015(17489)
2014(17152)
2013(17155)
2012(16145)
2011(14743)
2010(15272)
2009(14450)
2008(14860)
2007(13985)
2006(12133)
2005(10938)
作者
(46437)
(38946)
(38763)
(36959)
(24639)
(18792)
(17814)
(15137)
(14465)
(14090)
(13188)
(12972)
(12617)
(12362)
(12226)
(12122)
(11899)
(11403)
(11301)
(11233)
(9833)
(9606)
(9507)
(8928)
(8915)
(8789)
(8749)
(8604)
(7969)
(7836)
学科
(66351)
经济(66292)
管理(46426)
(44710)
(37886)
企业(37886)
方法(30054)
数学(25579)
数学方法(25197)
(17747)
中国(17416)
(16945)
(16174)
技术(14776)
业经(13634)
(13065)
理论(12536)
地方(12466)
(12110)
贸易(12102)
(11696)
农业(10968)
(10896)
银行(10861)
(10501)
(10336)
(10321)
金融(10315)
技术管理(10015)
(9846)
机构
大学(231012)
学院(228122)
(92819)
经济(90821)
管理(83450)
研究(78034)
理学(70541)
理学院(69696)
管理学(68292)
管理学院(67822)
中国(59523)
(49588)
科学(48731)
(44826)
(40899)
(39858)
研究所(36890)
(36698)
中心(35629)
财经(34809)
业大(33604)
北京(31658)
(31654)
农业(31413)
师范(31363)
(31255)
(29167)
经济学(29110)
(27291)
经济学院(26197)
基金
项目(142406)
科学(110435)
研究(104641)
基金(100991)
(88178)
国家(87409)
科学基金(73542)
社会(64902)
社会科(61369)
社会科学(61348)
(56714)
基金项目(52722)
教育(48904)
(47664)
自然(46496)
自然科(45452)
自然科学(45436)
自然科学基金(44576)
编号(42721)
资助(41445)
成果(36539)
重点(32452)
(31640)
(31350)
(30819)
课题(30273)
创新(29778)
科研(27324)
大学(26966)
教育部(26681)
期刊
(106102)
经济(106102)
研究(70274)
中国(48772)
学报(38849)
(37523)
(35783)
科学(33890)
管理(31906)
教育(29446)
大学(28867)
学学(26668)
农业(23256)
技术(22007)
(20368)
金融(20368)
财经(18721)
经济研究(16989)
(16175)
业经(16141)
问题(14236)
(13786)
技术经济(13270)
图书(13244)
(12054)
(12036)
统计(11648)
科技(11374)
理论(10897)
(10792)
共检索到352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景章  
分配问题历来多争,本文主张应回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哥达纲领批判》的思想上来。按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三种分配方式,既具有历时性又具有共时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挥并应用原著思想,能够设计出符合实践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三位一体分配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榛  曹利战  
本文借助马克思初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地位论"假说,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变化所受到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由此揭示劳动者地位受此影响而变化的机理,进而选择相关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与劳动者地位的变化高度相关。所以,改变我国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地位的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樊纲在其专著《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中的新交换价值理论错误地认为,商品之间的使用价值关系在马克思简单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形式)中的表现,与效用在边际效用均衡规律中的表现有共同之处,使用价值与效用是相同的。樊纲分别篡改了马克思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学派的消费者边际效用均衡理论,然后又把它们机械地组合起来,所形成的新交换价值理论不是对马克思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的有机综合,是一个没有理论依据和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顺元  
伯克特认为,从马克思价值论的视角看,资本主义有固有的敌对自然的倾向。价值与自然的矛盾是价值只有量的属性,它反映不了自然与劳动的多种多样的质的属性。价值与自然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下具体表现为毁灭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使人与自然异化分离、造成自然碎片化、使生态危机扩展到全球等。通过给自然指定租金的方式,解决不了价值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颖辉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究竟来源于何处?马克思认为,流通领域中纯粹的商品买卖根本不能产生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来自产业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产业资本家对商业资本家的让渡。从“让渡”这个词的表面意义上理解,似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国晖  张如庆  
贸易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贸易开放又会通过贸易条件约束、所有制结构及分配制度变革、非均衡经济增长限制等途径对收入分配均衡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传导途径植根于自由市场制度,所以本质上正是由于市场力量的累积性释放才使贸易开放成为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要实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过渡,克服贸易开放对国内收入分配均衡的不利影响,促进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关键是要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国晖  张如庆  
贸易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贸易开放又会通过贸易条件约束、所有制结构及分配制度变革、非均衡经济增长限制等途径对收入分配均衡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传导途径植根于自由市场制度,所以本质上正是由于市场力量的累积性释放才使贸易开放成为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要实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过渡,克服贸易开放对国内收入分配均衡的不利影响,促进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关键是要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柳欣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邹传教  
文章在全面分析马克思社会必要扣除原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作者认为,从马克思整体经济思想来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原理应该是:"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占有产品"的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整体分配观,对于我国当前在经济改革中更好地坚持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昌用  
马克思的价值规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即"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财富的社会形式"和"交换必有共通物",其价值概念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质;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马克思的价值规定存在着既排斥使用价值又严格依赖于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从"社会总劳动"到"社会劳动"的概念替代"化解"了内在矛盾,并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构建起价值规定的完整逻辑形式。但事实上,概念替代和劳动二重性仅仅掩盖了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它,反而使价值规定更加远离了其现实基础——使用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虽然马克思没有系统地对经济危机作过专门分析,但其文本中的相关论述却是非常丰富的。马克思的这些零散且角度不同的分析,被后人所发展、引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早期发展中,曾出现"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之间的争论。争论的本质在于,危机究竟只是偏离市场均衡常态的现象,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力图证明,危机不是供给和需求的暂时失衡,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一种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放在当代经济学的语境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帮喜  刘充  赵峰  黄阳华  
现有文献对收入分配调整、经济结构变动和宏观效率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鲜有系统性研究。本文将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拓展为由固定资本、一般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组成的"马克思—斯拉法"型三部类结构表,并利用中国1987—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刻画投资驱动型增长下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之间的关系。文章测算了中国经济的工资—利润曲线,再根据实际与潜在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偏离度,评价了中国宏观效率提升的空间。结果表明,利润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符合马克思的理论预测;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外延式增长方式下固定资本投资快速增长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宏观经济效率的分析表明,在传统增长方式之下,改善宏观经济效率的空间极为有限,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凤义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令秋  王德忠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凯恩斯失业理论、货币主义失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尽管存在差别,但也存在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正是二者的一致性与差异,为失业理论进行新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基础与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