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6)
2023(12845)
2022(10992)
2021(9872)
2020(8554)
2019(19818)
2018(19548)
2017(38769)
2016(20909)
2015(24160)
2014(24346)
2013(24544)
2012(23672)
2011(21939)
2010(22268)
2009(21402)
2008(21339)
2007(19392)
2006(17528)
2005(16255)
作者
(65000)
(54350)
(54213)
(51825)
(35071)
(26039)
(24845)
(21091)
(20698)
(19712)
(18663)
(18225)
(17498)
(17452)
(17299)
(17068)
(16276)
(16023)
(15957)
(15921)
(13830)
(13609)
(13421)
(12591)
(12452)
(12254)
(12097)
(11865)
(11187)
(10723)
学科
(111749)
经济(111634)
管理(61242)
(58200)
(47265)
企业(47265)
方法(47172)
数学(41291)
数学方法(40992)
中国(27535)
(26781)
(24988)
(23146)
地方(22933)
业经(20890)
(20214)
(18349)
贸易(18340)
(17685)
农业(16626)
(16525)
银行(16482)
(16464)
财务(16445)
财务管理(16400)
(16147)
金融(16142)
(15735)
企业财务(15618)
(15239)
机构
大学(330273)
学院(326387)
(145748)
经济(142821)
管理(120245)
研究(114779)
理学(102409)
理学院(101250)
管理学(99745)
管理学院(99133)
中国(87832)
(69619)
(69601)
科学(67947)
(59797)
(54949)
财经(54826)
研究所(53657)
中心(51084)
(50707)
(49494)
经济学(47008)
业大(46034)
北京(44639)
农业(43451)
(42312)
经济学院(42263)
(42219)
师范(41759)
财经大学(40453)
基金
项目(201474)
科学(157543)
基金(146585)
研究(146081)
(127742)
国家(126655)
科学基金(106772)
社会(94168)
社会科(89120)
社会科学(89094)
(77589)
基金项目(76448)
教育(67893)
自然(67709)
自然科(66049)
自然科学(66023)
(65823)
自然科学基金(64884)
资助(61863)
编号(58631)
成果(49504)
(46257)
重点(45864)
(44264)
课题(41176)
(40890)
教育部(39765)
国家社会(39020)
科研(38763)
创新(38320)
期刊
(169579)
经济(169579)
研究(104854)
中国(61545)
(54799)
学报(52078)
(49084)
科学(46365)
管理(44681)
大学(38829)
学学(36639)
(33680)
金融(33680)
农业(32241)
教育(31580)
财经(29537)
经济研究(28519)
技术(26907)
(25431)
业经(25007)
问题(22926)
(19354)
技术经济(18135)
统计(17001)
(16762)
理论(16149)
国际(16071)
商业(15913)
世界(15071)
(14601)
共检索到503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国  
私营经济、剩余价值和剥削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必然产物 ;剩余价值的存在 ,是私营企业主投资经营的内在动力 ;剩余价值和剥削也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客观结果。剩余价值和剥削作为一种激励机制 ,能够调动私营企业主投资经营的积极性 ,在发展生产、扩大就业、繁荣经济、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欣望  高劲  梁爱云  
文章借助中国数据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撑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会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判断,并发现现阶段实际工资的上升并不能扭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态势,有必要采取其他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政策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广第  
发展私营经济与消灭剥削张广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而适当地发展私营经济,无疑是说,在我国现阶段,不但要容忍剥削,而且要适当地发展剥削。这是一种矛盾现象,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一、私营经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国  江华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企业主对财产的支配和使用过程不单纯是个人行为,而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身的社会属性。本项研究证明,私营企业主的财产在社会再生产运动中表现为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的功能和作用是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加,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扩大,就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增强,而经济基础的扩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必定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伍旭中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立论之初就抓住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加以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福垣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李铁映同志的《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予以双重探讨。《改革》编辑部在检索该文已显现的社会效应、党的重要文献、胡锦涛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当前理论热点后,洞悉其核心思想和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刊于2010年第8~12期开辟"劳动价值论研究——李铁映同志论著思想探讨及其引申"专栏,分别就"生产要素市场与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规律"、"分配方式与公平正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等五个主题或组织笔谈,或展开研讨,或发表署名文章。本期推出"马克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近来,理论界在讨论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中。涉及到“剥削”问题。见解很不一致,有人说:剥削“指的是一种应当否定的负面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确认某人存在剥削,几乎等于宣判了该人政治上的死刑”。有人说:过去认为“一切非劳动的报酬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剥削,因而是不道德的,应当受到谴责。可是按照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就不能说存在剥削”。有的虽承认剥削,只是指在劳动力价值以下给付工资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收入。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讨论中事实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看待“剥削”问题和怎样认识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实际情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郑志国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主要是把劳动力价值归结为使用劳动力所创造的一部分新价值,忽略了劳动力价值转移。实际上,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按照劳动力价值转移的分析思路,能够把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彻底贯彻到剩余价值理论之中,从而发展和完善剩余价值理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文章尝试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探讨:一是依据马克思剩余价值基本理论抽理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并在这些假定条件下构建经典马克思剩余价值函数的基本模型,然后根据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改变部分假定条件,尝试构建一个新约束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动态模型,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二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最大化生产模型与西方利润最大化的沟通与连接的问题,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两个模型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志远  
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我们只有搞清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这个范畴的内涵,才能进一步理解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依据马克思的解释,创造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耗费是指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基于这一质的规定性,可以对劳动概念进行拓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2009年12月,十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面世。重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巨著,笔者体会依然深刻,感受依然丰富,特别是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以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所获颇多。本文对商品价值的构成及源泉、价值源泉之活劳动的内涵、剩余价值的主要来源、价值分配以及剩余价值的归属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心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妙宽  
首先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范畴的适用范围 ,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来看 ,剩余价值范畴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不仅继续适用 ,而且极其重要 ;如果改用其他范畴 ,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个来源 ,充分开发一切剩余价值的源泉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来源的最大化。再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种去向 ,注重防止剩余价值的各种流失和浪费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去向的最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茂林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剥削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剥削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剥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由于各有侧重点,他们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同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对剥削的一种经济学解释──马克思与罗宾逊理论的比较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段文斌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几乎是不承认剥削的。萨伊的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以及“三位一体”公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社会财富(价值)的创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而工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柳晓明  段学慧  王秀芹  
与深入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与实质的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同,西方市场剩余思想是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坚持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而市场剩余思想的虚伪性和辩护性源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期望的资本主义永恒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也导致两种剩余的内涵具有根本差异。剩余价值理论将资本与劳动及生产关系相结合,注重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内在本质,西方市场剩余思想则以个体行为最优化为基础进行均衡分析。因此,我们应在对西方剩余思想进行鉴别和批判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