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8)
2023(9120)
2022(7456)
2021(6692)
2020(5131)
2019(11627)
2018(11253)
2017(20580)
2016(11254)
2015(12590)
2014(12644)
2013(12609)
2012(12603)
2011(11740)
2010(11992)
2009(11105)
2008(11054)
2007(10151)
2006(9499)
2005(9182)
作者
(37038)
(30733)
(30649)
(29044)
(19771)
(14941)
(13784)
(11957)
(11896)
(11277)
(10607)
(10353)
(10317)
(10104)
(10038)
(9656)
(9254)
(9081)
(9006)
(8927)
(7973)
(7848)
(7708)
(7286)
(7009)
(7009)
(6904)
(6823)
(6503)
(6253)
学科
(54808)
经济(54741)
管理(28188)
(27949)
(21416)
企业(21416)
中国(19558)
地方(18000)
(15731)
方法(15075)
业经(14074)
(14030)
数学(11474)
数学方法(11316)
农业(10986)
(10573)
金融(10570)
(10481)
(10335)
银行(10297)
(10266)
地方经济(10167)
(10115)
(10013)
理论(9746)
(8827)
贸易(8815)
(8673)
教育(8527)
(8393)
机构
大学(172126)
学院(172036)
研究(70175)
(69161)
经济(67517)
管理(56973)
中国(53251)
理学(46919)
理学院(46221)
管理学(45344)
管理学院(45038)
科学(44327)
(39650)
(37873)
(35114)
研究所(34034)
(33310)
中心(30236)
(29183)
农业(27591)
北京(26115)
(26084)
业大(26061)
师范(25718)
(25280)
财经(24632)
(23690)
(23357)
(22201)
科学院(21420)
基金
项目(105845)
科学(81970)
研究(77218)
基金(73677)
(66022)
国家(65368)
科学基金(53707)
社会(47608)
社会科(44807)
社会科学(44798)
(42785)
基金项目(37340)
(36632)
教育(35352)
自然(33830)
自然科(33001)
自然科学(32990)
自然科学基金(32404)
编号(30983)
资助(30181)
(29436)
成果(27074)
重点(25184)
课题(24117)
发展(23335)
(22902)
(22446)
(22007)
创新(20547)
计划(19957)
期刊
(91577)
经济(91577)
研究(59577)
中国(44902)
(34435)
学报(31972)
科学(28559)
教育(26215)
管理(24639)
(24522)
大学(23376)
农业(23141)
学学(21778)
(19843)
金融(19843)
业经(15384)
技术(15113)
经济研究(14530)
财经(12952)
(11992)
问题(11716)
(11324)
图书(9238)
世界(8992)
(8889)
(8889)
科技(8487)
(8465)
论坛(8465)
国际(8174)
共检索到291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虹  咸怡帆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视界和逻辑视角。把握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本真意涵,需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进程中,考察三形态理论阐发的具体经济学语境。从主体与客体双重逻辑视角出发,探讨人的发展形态是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理论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做到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源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生态的客观现实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对生态问题做出科学的回应,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这种理论成果,对于中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同时为世界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深刻地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辨证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在《导言》一书中对待哲学的方式,从而形成:把优秀理论同生态现实有效结合的思想渊源——把培育"生态新人"作为践行思想的基础的思想实践——以思想引导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使命的三重逻辑内涵。深入地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思想逻辑,有助于更好地践行其生态文明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杨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这就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可大体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从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述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特征;(2)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分工与私有制对人的本质的"异化";(3)通过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分析,阐述实现人的本质"复归"、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物质循环再利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得以确立的重要理论基础,体现在马克思对以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过程的论述中,是其绿色发展观呈现出来的一种理论逻辑: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循环过程,因而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具有内在必然性;循环再利用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平衡存在,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循环经济体现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的应然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振芳   章延杰  
马克思财富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人的主体实践性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创造财富的目的是实现财富增长以及人的自由和独立;财富既是生产力的载体,也是生产关系的载体。财富生产和财富权力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财富关系。社会“内卷化”的矛盾根源在于宏观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循环体系下行,不足以支撑微观财富权力的无限膨胀。社会“内卷化”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已经演变为以财富消费为核心,表现财富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要解决社会“内卷化”问题,需沿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包括树立马克思人本财富观;调节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关系;建立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扩大公共财富规模,建立公共财富共享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宝敏  董长瑞  
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视理论学术的现实解释力,最后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间接条件、实现保障和实现基础等四个方面试图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思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光  
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大体经历了探索期、转变期、关键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几个阶段。唯物史观的确立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分配思想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由否定到肯定并扬弃是马克思分配思想形成的逻辑前提。实现经济范畴内涵的超越是马克思分配思想的产生的必要环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分配思想产生质变的理论节点。探究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可以使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分配思想的认识,正确运用马克思分配思想指导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分配现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进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中存在着形式上结论与逻辑上结论之间不一致的矛盾。从资本本质及其内在矛盾的逻辑发展看,资本积累的结果不仅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一定是劳动供给的不足和工人阶级的富裕化;而对资本家阶级来说,资本积累只是使他们得到权力与荣誉,但积累的主要成果却并不被他们所享有。因此,资本积累是对资本与资本主义的自我异化过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赵学清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本真意蕴是重视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由个性,仅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人的自由发展是对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偏颇解读。人的发展程度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实现自由个性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所有制为前提,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开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独特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对象性关系"、"实践"、"劳动"及"物质变换关系"是马克思分别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们也是解读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循着马克思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发展线索,一方面,可以挖掘和梳理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中生态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全面把握,揭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学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等职业院校从无到有,在探索中发展成长,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惑,为什么要建立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提升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针对上述问题,对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发展脉络与学理逻辑做简要梳理,供高职院校决策者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现林  孙筱  
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为新阶段省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作为经济强省的江苏,对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诉求更为强烈。基于马克思关于经济活动4个环节和社会总产品再生产理论,利用国内主要统计年鉴,对江苏省域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异及其内在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地区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性与其总量和质量存在内在必然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公经济因素、不完全竞争以及公共性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整体质量及竞争力的提升。应对之策主要有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畅通省域经济体系通道,强化公共财政统筹协调能效,构建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的制度与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虎  
作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人劳动能力局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造就了人的"类的全面性",又导致了"个人的片面性"。从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分工的"自然—自发—自觉"的不同历史阶段凸显了人的发展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上对分工进行历史、辩证地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嬗变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否定和革新旧的分工形态,分工自我扬弃的过程勘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严整的理论体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总目标是共产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与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理想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石。文章从四个方面研究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指导人的发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总目标:共产主义;(2)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消灭差别;(3)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4)不断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