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3)
- 2023(2289)
- 2022(1668)
- 2021(1584)
- 2020(1074)
- 2019(2316)
- 2018(2016)
- 2017(3523)
- 2016(1989)
- 2015(2065)
- 2014(2074)
- 2013(1943)
- 2012(1791)
- 2011(1670)
- 2010(1656)
- 2009(1445)
- 2008(1447)
- 2007(1176)
- 2006(1047)
- 2005(900)
- 学科
- 济(5884)
- 经济(5869)
- 管理(4252)
- 业(3584)
- 企(2907)
- 企业(2907)
- 学(2869)
- 财(2859)
- 教育(2539)
- 收入(2525)
- 中国(2310)
- 农(2217)
- 方法(1861)
- 业经(1819)
- 国民(1810)
- 国民收入(1745)
- 理论(1615)
- 富(1581)
- 财富(1581)
- 农业(1579)
- 政治(1568)
- 思想(1494)
- 数学(1443)
- 制(1425)
- 数学方法(1383)
- 和(1295)
- 思想政治(1248)
- 政治教育(1248)
- 治教(1248)
- 德育(1236)
- 机构
- 大学(29522)
- 学院(28711)
- 研究(10711)
- 济(9670)
- 经济(9467)
- 管理(8292)
- 科学(7657)
- 中国(7263)
- 理学(7203)
- 理学院(7104)
- 管理学(6900)
- 管理学院(6855)
- 农(6116)
- 京(5876)
- 所(5516)
- 研究所(5158)
- 财(5098)
- 农业(4943)
- 范(4885)
- 师范(4806)
- 业大(4794)
- 中心(4553)
- 江(4285)
- 财经(3986)
- 师范大学(3911)
- 院(3896)
- 技术(3895)
- 教育(3840)
- 经(3693)
- 北京(3569)
共检索到42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明桂
马克思公平分配思维具有追求整体公平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政治解放下的分配权利、实然层面的现实幸福、工人阶级意志的分配规制等多重逻辑。新常态下我国分配遭遇新的突出问题,存在"资本贫困"和"按级分配"倾向、"收入崇拜论"和"分配性努力"倾向、"权力中心论"和"审批红利"倾向。据此,该文从传承公平分配新思维出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层面强化贫困者的资本能力和资本权利、社会层面谋求有质量的收入数量增长、政治层面保障底层人民实际上有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光
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大体经历了探索期、转变期、关键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几个阶段。唯物史观的确立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分配思想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由否定到肯定并扬弃是马克思分配思想形成的逻辑前提。实现经济范畴内涵的超越是马克思分配思想的产生的必要环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分配思想产生质变的理论节点。探究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可以使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分配思想的认识,正确运用马克思分配思想指导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分配现实。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折射出马克思毕生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真正解放的追求、探索与实践。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的"形成历程""形成缘由""现实意蕴",分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成逻辑与确立原因及当代出场意义,对于在新时代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认知 原因 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欢进
按照马克思的逻辑展开分析,可以看出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并不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而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分配规律。它是存在范围更为广泛、本质层次更高的经济规律。"按劳分配"的"马克思条件"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会具备。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是统一在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当中的。我们只能在这一基础上来研究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进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中存在着形式上结论与逻辑上结论之间不一致的矛盾。从资本本质及其内在矛盾的逻辑发展看,资本积累的结果不仅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一定是劳动供给的不足和工人阶级的富裕化;而对资本家阶级来说,资本积累只是使他们得到权力与荣誉,但积累的主要成果却并不被他们所享有。因此,资本积累是对资本与资本主义的自我异化过程。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积累 竞争 市场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顺 程东杰
马克思消费观具有三个逻辑层次:工具层次——作为社会产品的物质性消耗,消费是生产的手段;价值层次——作为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层次——消费推进人的需要的发展及满足,其本真意义体现为人本质的确证及实现。马克思消费观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对消费的作用、地位及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拓展并深化了消费的科学内涵,对当今诸多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消费观 逻辑层次 工具 价值 本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敬才 谷菁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生态语境、一般性理论语境、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和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之中。不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样态各异,后人理解成百家争鸣之势,但其中有的内容被忽略,如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有的内容被主观性解读,如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农业公社命运的例外论。这种理论情势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问题: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什么关系?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例外论是马克思基本立场吗?如果是,该立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相冲突如何解释?为了维护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的纯正性,语境问题成为必须在自觉意识层面被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研究不同语境中马克思原生态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思想,是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任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建华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马克思在肯定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同时,对资本和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内部,深入到资本矛盾的内在本质,将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关系等置于批判的核心,在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统一的基础上揭示资本生产的基本规律及其财产分配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资本的两重性,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有效地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建构政府、资本、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逻辑 批判 当代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异化价值观批判的逻辑进路,并彰显出“辩证性”“现实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同时表征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断裂的可能性,不仅为西方现代性批判内容扩充释放了新的理论能效,还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异化价值观批判的逻辑进路,并彰显出“辩证性”“现实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同时表征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断裂的可能性,不仅为西方现代性批判内容扩充释放了新的理论能效,还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人骏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初步探索和改革开放40年的创新发展两个阶段,通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自我探索,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价值和当代价值。70年的演进过程中总结了诸多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话语的解释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当代实践就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解读当代中国发展逻辑,进而构建蕴含中国话语、彰显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王彦西
当前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这样则需厘清学术界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基础的纷争,应回到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分配关系论述的文本性理解上来。可以说,《资本论》的逻辑从研究对象包含了分配关系,收入分配研究服从于剩余价值研究的主线,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是从各种具体收入形式的现象形态入手,而最终抽象出现象形式背后的实质性规定并确定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全景式逻辑扩展的理论解析,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逻辑起点,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王彦西
当前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这样则需厘清学术界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基础的纷争,应回到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分配关系论述的文本性理解上来。可以说,《资本论》的逻辑从研究对象包含了分配关系,收入分配研究服从于剩余价值研究的主线,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是从各种具体收入形式的现象形态入手,而最终抽象出现象形式背后的实质性规定并确定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全景式逻辑扩展的理论解析,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逻辑起点,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的。因此,价值创造提供了分配的对象,价值分配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