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2)
2023(4320)
2022(3615)
2021(3344)
2020(2619)
2019(6057)
2018(6160)
2017(11014)
2016(6167)
2015(7069)
2014(7477)
2013(7030)
2012(6537)
2011(5965)
2010(6145)
2009(5729)
2008(6037)
2007(5609)
2006(4844)
2005(4549)
作者
(17829)
(14634)
(14567)
(13989)
(9540)
(7090)
(6800)
(5686)
(5684)
(5515)
(4975)
(4967)
(4877)
(4740)
(4591)
(4562)
(4456)
(4331)
(4257)
(4230)
(3852)
(3620)
(3555)
(3486)
(3431)
(3376)
(3277)
(3263)
(3067)
(2939)
学科
(22044)
经济(22014)
管理(19501)
(16637)
(15824)
企业(15824)
理论(8235)
方法(7971)
(7609)
(7464)
业经(6575)
教育(6253)
中国(6064)
(5401)
财务(5391)
财务管理(5372)
(5356)
(5177)
数学(5021)
企业财务(5003)
(4924)
数学方法(4916)
教学(4341)
(4147)
(4002)
银行(3989)
(3954)
金融(3950)
(3743)
贸易(3740)
机构
学院(91404)
大学(90053)
(30585)
经济(29669)
管理(29595)
研究(27088)
理学(24590)
理学院(24286)
管理学(23789)
管理学院(23628)
中国(21833)
(19208)
(17469)
科学(17205)
(15575)
(14021)
(13752)
师范(13614)
财经(13404)
(12794)
中心(12442)
(12328)
研究所(12196)
北京(12181)
(11939)
技术(11598)
业大(11145)
师范大学(10598)
职业(10164)
(9949)
基金
项目(51607)
研究(41196)
科学(39178)
基金(34758)
(29490)
国家(29142)
科学基金(24481)
社会(23881)
社会科(22235)
社会科学(22231)
(21272)
教育(20585)
编号(18799)
基金项目(17569)
(17321)
成果(16752)
自然(14935)
自然科(14494)
自然科学(14492)
自然科学基金(14244)
资助(14005)
课题(13686)
(12164)
重点(11956)
项目编号(11644)
(11517)
(10930)
(10812)
(10589)
大学(10485)
期刊
(41598)
经济(41598)
研究(28479)
中国(21071)
教育(18030)
(16622)
学报(14247)
管理(12206)
科学(11713)
(11593)
大学(10529)
学学(9556)
技术(8655)
(7955)
金融(7955)
财经(7305)
农业(7236)
业经(7209)
(6315)
图书(6213)
经济研究(6008)
财会(5644)
职业(5629)
问题(4989)
(4969)
会计(4796)
书馆(4695)
图书馆(4695)
商业(4486)
(4378)
共检索到144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吕江林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论述价值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共同决定,但价值创造只来自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是同时成立的;针对今人对马克思的误解,列举事实表明马克思非常重视需求,并详细阐释马克思关于需求“地盘”说的丰富内涵及重大理论意义;指出马克思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是与产量无关这一理论环节上的欠缺,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价值规律的阐述不够完善,并给后人造成歧义的理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邹恒甫  
本文通过回顾孙冶方和顾准的学术生涯,追溯了1950年代以来马克思价值规律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文章还证明,马克思的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的科学演进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钟棣  
马克思在李嘉图放弃了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要求的世界市场上,从强度大的国别劳动可以交换到强度小的国别更多的劳动量、从生产效率高的国别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从货币的相对价值在发达国家低而在不发达国家高这样三个方面,论述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变化。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所论述的这三大作用变化,对今天世界经济中的许多现实问题,仍然有令人叹服的说服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在现有的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无论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都不是根据价值规律推导出来的,因而,按照供求关系建立起来的市场理论,缺乏牢固的价值基础。本文证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根据等价交换、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从而说明,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的竞争机制,都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并最终说明,无论是局部均衡价格还是一般均衡价格都是相应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旸  荣兆梓  
马克思在价值转形研究中运用五(多)部门数值例模型,说明了商品价值通过利润平均化转形为生产价格的数理关系。但他没有用这个数值例模型进一步推进按生产价格计算成本的转形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数值例模型没有给出计算不变资本价值转形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形的必要条件和方法。马克思的数值例模型不包含生产技术构成的完整信息,无法计算不变资本的生产价格,也不能确定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的必然性。转形理论必须在解决这一工具性缺失的前提下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继续推进。首先,需要添加生产的物质消耗矩阵;其次,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是沿着马克思研究路径继续前进的关键节点。本文从这一关键节点出发,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取代剩余价值总量不变,构建广义转形数理模型,完成了马克思转形理论的数理推导;并且用中国与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试算,得出若干初步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捷  冯金华  
本文试图把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即以组织知识生产的专有性为中介,不同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或不同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属于一个部门的产品,纳入马克思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会形成一个与马克思的模型不同的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部门内竞争也相应地转化为不同企业之间以各自产品的性价比为前提的市场份额竞争,即代谢竞争。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的模型,探讨价值规律在这种竞争结构里得以实现的新形式,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同一部门内的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代谢竞争关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聪   张奎良  
<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不同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构架,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石,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机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冯金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应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依托,试图将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有机统筹,用价值规律这一基本原理来破解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价值逻辑困境以及在市场应用中的诸多难题,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机制效应来规划合理的经济政策。
关键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成龙  
问题的提出货币流通规律有一个还是有两个?传统的说法,似乎只有一个,而马克思著作中明确论述过的应当有两个:一个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论述。马克思在列了一个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以后讲:“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由于这个规律的核心是货币流通量必须与商品流通需要量相平衡(适应),因此我简称为货币流通的平衡规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姚国琴  
对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进行了再探讨 ,旨在区分市场价值与价值两个范畴 ,明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市场价值的确定、运动规律以及市场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艺明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出发,在一个存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经济中,证明了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结果会使不同商品的交换价值之比恰好等于它们的价值之比。资本家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目标,和追求商品交换价值的最大化是一致的,交换价值成为资本在行业之间流动的推动力。只有社会分工结构中各行业的劳动者数量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实现供求平衡,此时商品的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致的,它们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过程,就是价值规律协调社会生产分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在经济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微观视角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的成立,并阐明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爱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供求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以及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是由劣等地生产的产品来调节。根据"资本论"所揭示的原理,分析我国农产品生产与供给诸因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潜伏着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农业(尤其是粮食种值业)是需要政府特殊扶持和保护的弱质产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陈雪莹  陶秦青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妙宽  
首先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范畴的适用范围 ,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来看 ,剩余价值范畴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不仅继续适用 ,而且极其重要 ;如果改用其他范畴 ,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个来源 ,充分开发一切剩余价值的源泉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来源的最大化。再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种去向 ,注重防止剩余价值的各种流失和浪费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去向的最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永正  
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的缺陷是活劳动范畴的非历史性。马克思完成从本质上认识活劳动如何形成价值时,活劳动范畴达到了思维的抽象便停止了,没有把活劳动从抽象再上升到具体,这就造成了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缺乏能够与现实的具体相对应的关于活劳动的思维的具体,解释停留在本质上而对现实缺乏解释力。创立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的第四个原理,即劳动价值形成方式原理,将活劳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揭示活劳动的历史性,用以从形式上说明活劳动如何形成价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家珉  由壮举  
本文认为,马克思指出了实际生活中的工资运动不同于剩余价值生产分析中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相一致的理论假定;对现实中劳动力价值及工资运动的考察与正确把握,必须在劳动力价值价格界限的理论基础上来进行。这个理论揭示了工资由身体标准和社会标准确定,劳动力价值界限的决定要素是纯生理要素与社会历史要素;这个理论的实质,就是否定了工人所需生活资料是仅为劳动者生理需要部分提供生活资料的传统看法。如果工资没有达到劳动力两个界限所要求的内容,那么工资就低于劳动力价值,它成为工人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进行提高工资的斗争的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