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1)
2023(4250)
2022(3497)
2021(3238)
2020(2517)
2019(5902)
2018(5944)
2017(10511)
2016(5901)
2015(6796)
2014(7211)
2013(6793)
2012(6188)
2011(5730)
2010(5941)
2009(5516)
2008(5820)
2007(5399)
2006(4663)
2005(4376)
作者
(17249)
(14179)
(14176)
(13548)
(9198)
(6862)
(6626)
(5556)
(5535)
(5348)
(4801)
(4798)
(4668)
(4607)
(4433)
(4406)
(4308)
(4197)
(4139)
(4096)
(3686)
(3546)
(3429)
(3410)
(3321)
(3263)
(3173)
(3166)
(2957)
(2832)
学科
(21214)
经济(21185)
管理(18338)
(16379)
(15717)
企业(15717)
理论(8275)
方法(7970)
(7326)
(7166)
业经(6392)
教育(6152)
中国(5806)
(5274)
财务(5264)
财务管理(5246)
(5151)
数学(4990)
企业财务(4940)
(4899)
数学方法(4876)
(4776)
教学(4357)
(3746)
银行(3735)
(3598)
贸易(3595)
(3471)
(3450)
农业(3408)
机构
学院(88385)
大学(87497)
(30083)
管理(29876)
经济(29179)
研究(26178)
理学(24898)
理学院(24584)
管理学(24109)
管理学院(23943)
中国(20612)
(18757)
(16931)
科学(16609)
(15140)
(13524)
师范(13383)
(13314)
财经(13006)
(12396)
中心(11973)
(11839)
北京(11753)
研究所(11687)
(11556)
技术(11467)
业大(10893)
师范大学(10422)
职业(9916)
经济学(9631)
基金
项目(50456)
研究(40236)
科学(38782)
基金(34356)
(29062)
国家(28727)
科学基金(24517)
社会(23483)
社会科(21866)
社会科学(21862)
(20816)
教育(20336)
编号(18603)
基金项目(17505)
(16896)
成果(16468)
自然(15115)
自然科(14698)
自然科学(14696)
自然科学基金(14447)
资助(13676)
课题(13281)
(11752)
重点(11651)
项目编号(11566)
(11108)
(10721)
(10677)
(10411)
大学(10287)
期刊
(40136)
经济(40136)
研究(27300)
中国(20133)
教育(17717)
(15995)
学报(13617)
管理(12057)
科学(11211)
(10786)
大学(9993)
学学(8856)
技术(8497)
图书(7114)
财经(6885)
(6846)
金融(6846)
业经(6844)
农业(6750)
(5975)
经济研究(5889)
财会(5603)
职业(5512)
书馆(5338)
图书馆(5338)
问题(4796)
(4712)
会计(4635)
商业(4448)
(4366)
共检索到139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永正  
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的缺陷是活劳动范畴的非历史性。马克思完成从本质上认识活劳动如何形成价值时,活劳动范畴达到了思维的抽象便停止了,没有把活劳动从抽象再上升到具体,这就造成了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缺乏能够与现实的具体相对应的关于活劳动的思维的具体,解释停留在本质上而对现实缺乏解释力。创立马克思价值形成理论的第四个原理,即劳动价值形成方式原理,将活劳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揭示活劳动的历史性,用以从形式上说明活劳动如何形成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妙宽  
首先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范畴的适用范围 ,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来看 ,剩余价值范畴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范畴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不仅继续适用 ,而且极其重要 ;如果改用其他范畴 ,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其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个来源 ,充分开发一切剩余价值的源泉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来源的最大化。再次 ,要全面认识剩余价值的多种去向 ,注重防止剩余价值的各种流失和浪费 ,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去向的最优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永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方法论具有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是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之方法论研究》一书从方法论的视域探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搭建了其基本构架,揭示了其内在逻辑,阐述了其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陈雪莹  陶秦青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旸  荣兆梓  
马克思在价值转形研究中运用五(多)部门数值例模型,说明了商品价值通过利润平均化转形为生产价格的数理关系。但他没有用这个数值例模型进一步推进按生产价格计算成本的转形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数值例模型没有给出计算不变资本价值转形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形的必要条件和方法。马克思的数值例模型不包含生产技术构成的完整信息,无法计算不变资本的生产价格,也不能确定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的必然性。转形理论必须在解决这一工具性缺失的前提下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继续推进。首先,需要添加生产的物质消耗矩阵;其次,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是沿着马克思研究路径继续前进的关键节点。本文从这一关键节点出发,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取代剩余价值总量不变,构建广义转形数理模型,完成了马克思转形理论的数理推导;并且用中国与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试算,得出若干初步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璐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时间的节约相当于生产能力的发展,也就等于必要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长,这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在马克思经济学中,一个社会的发展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将来自于时间的节约,社会发展的最终意义将体现于人的发展。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经济学有关节约思想的全新阐释,它对于指导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型和谐社会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蒋南翔在长期革命活动和教育实践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与开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注重在时代变局中赓续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思想精髓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功能,突显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和结合本土实际的“摸索创造”,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自觉以唯物辩证法破解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矛盾症结,求索中国现代化的教育变革路向。其孜孜不倦的努力探索彰显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崇高理想追求,以及他为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而做出的杰出贡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危旭芳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探索求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一以贯之的素养和品格。郑志国教授的新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版),在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探发展之规律。以宏大的视野、深刻的思考、详尽的论述,从三个方面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了创新探索:一是阐明人类需要与社会生产矛盾规律、竞争与合作矛盾规律、实践与认识矛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二是深化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规律的认识,分析世界三次生产方式重大变革、国际经济基础与国际上层建筑;三是根据五个规律的共同作用,分析社会形态演进和更替的总动力及其在不同时空的差异,从21世纪全球化视域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遵循和利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文飞  
<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而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就必须确立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以理性自觉为基础的自信。河海大学黄明理教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自信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对此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该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视角并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来研究理论自信,系统全面阐释了理论自信的依据和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万军  薛志清  
由于高校大学生易受社会中的不良思想和不良现象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故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面临很大挑战。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应厘清其核心是理论学习和个人修养相结合,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内置化。要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实施、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管理模式等举措,贯彻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力求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取得实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丽榕  
经济哲学是对经济世界进行理性追问的学科,具体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就是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原理与方法,阐释当代中国道路、解答当代中国问题、呈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经济哲学研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智慧支撑。张雄教授撰著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8月)是近年来学界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基本概念,诠释了与之相关的重要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高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阐明了经济哲学与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部门哲学之间的关系,为读者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开放时期面临着丧失其主流地位的局面。导致这种局面的内部原因,在于政治经济学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存在脱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脱离国内外现实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新成果的“三脱离”问题。改变“管死马克思主义多学派的发展”这一外部环境和解决“三脱离”的内部问题,是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关键所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薇  
<正>马克思经济思想与在马克思经济学说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经济学中包含的基本原理是实现经济学科学革命的显著标识,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构件和主要支柱。深化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是理解19世纪40年代初及之后40年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基点,也是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精神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现代发展和创新的基石。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姚国琴  
对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进行了再探讨 ,旨在区分市场价值与价值两个范畴 ,明晰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市场价值的确定、运动规律以及市场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吕江林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论述价值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共同决定,但价值创造只来自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是同时成立的;针对今人对马克思的误解,列举事实表明马克思非常重视需求,并详细阐释马克思关于需求“地盘”说的丰富内涵及重大理论意义;指出马克思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是与产量无关这一理论环节上的欠缺,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价值规律的阐述不够完善,并给后人造成歧义的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