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1)
- 2023(12038)
- 2022(10056)
- 2021(9084)
- 2020(7364)
- 2019(15966)
- 2018(15722)
- 2017(29149)
- 2016(15475)
- 2015(17064)
- 2014(16638)
- 2013(16295)
- 2012(15463)
- 2011(14404)
- 2010(14720)
- 2009(13681)
- 2008(13009)
- 2007(11519)
- 2006(10612)
- 2005(10012)
- 学科
- 济(85840)
- 经济(85776)
- 管理(38508)
- 业(34305)
- 地方(26912)
- 企(25192)
- 企业(25192)
- 中国(24828)
- 方法(23450)
- 数学(20135)
- 数学方法(19973)
- 农(19905)
- 业经(17724)
- 地方经济(16626)
- 学(16524)
- 农业(14098)
- 融(13378)
- 金融(13374)
- 发(13035)
- 环境(13028)
- 财(12930)
- 制(12817)
- 银(12750)
- 银行(12729)
- 行(12480)
- 贸(12343)
- 贸易(12332)
- 易(11775)
- 和(10577)
- 理论(9937)
- 机构
- 学院(222280)
- 大学(218761)
- 济(100374)
- 经济(98337)
- 研究(85784)
- 管理(76626)
- 中国(65470)
- 理学(64051)
- 理学院(63170)
- 管理学(62111)
- 管理学院(61683)
- 科学(51201)
- 京(47536)
- 所(44100)
- 财(43937)
- 研究所(39626)
- 中心(37923)
- 农(35543)
- 江(35382)
- 财经(33696)
- 经济学(32325)
- 范(32272)
- 师范(31951)
- 院(30883)
- 北京(30527)
- 经(30420)
- 业大(29252)
- 经济学院(28641)
- 州(28420)
- 农业(27421)
- 基金
- 项目(141292)
- 科学(111446)
- 研究(106148)
- 基金(100443)
- 家(87368)
- 国家(86627)
- 科学基金(73466)
- 社会(68987)
- 社会科(65375)
- 社会科学(65364)
- 省(56729)
- 基金项目(51940)
- 教育(47802)
- 划(47154)
- 自然(44211)
- 自然科(43160)
- 自然科学(43151)
- 编号(42849)
- 自然科学基金(42352)
- 资助(40186)
- 发(37739)
- 成果(35199)
- 重点(32859)
- 课题(31185)
- 发展(30935)
- 展(30467)
- 部(30201)
- 创(29498)
- 国家社会(28842)
- 创新(27716)
- 期刊
- 济(127781)
- 经济(127781)
- 研究(73906)
- 中国(51550)
- 农(34522)
- 学报(32775)
- 财(32316)
- 管理(31670)
- 科学(31243)
- 教育(27321)
- 大学(24706)
- 融(24400)
- 金融(24400)
- 农业(23550)
- 学学(23237)
- 经济研究(21786)
- 业经(20527)
- 技术(20422)
- 财经(17502)
- 问题(15876)
- 经(15394)
- 贸(12783)
- 业(12116)
- 技术经济(12000)
- 世界(11838)
- 国际(11499)
- 商业(11291)
- 资源(10838)
- 现代(10270)
- 统计(10241)
共检索到362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林烽 韩小荣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梳理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辨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以发展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变革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依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发展 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军华 许崇正
确立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需要界定资源配置的科学内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配置资源的起点是建立在广义效用基础上的人的需求,对象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资源。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寻找。文章结合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深化的特殊阶段,从政治资本积累改革的新动向、经济资本转型形成的新选择、社会资本演进生成的新途径和生态资本发展孕育的新源泉四个方面分析资源配置的动力引擎,以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虎
作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人劳动能力局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造就了人的"类的全面性",又导致了"个人的片面性"。从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分工的"自然—自发—自觉"的不同历史阶段凸显了人的发展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上对分工进行历史、辩证地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嬗变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否定和革新旧的分工形态,分工自我扬弃的过程勘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莉
休闲是人类古老而年轻的梦想,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也是人"成为人"的重要过程。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由时间和休闲需求也大大增加。如何了解休闲、获得休闲,马克思给出了间接有力的回答。马克思作为现代休闲研究的早期开拓者和创造人,他的休闲思想隐喻在其"批判旧世界"和"发现新世界"的理论之中。在他看来,休闲强调对人自身的人文关怀,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它的实现推动着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休闲观的文本分析,试图梳理休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诠释马克思休闲思想关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黎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被“十六大”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的地位 ,这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的基础之上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公民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 ,开创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当前只有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 价值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崇正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的伦理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经济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我认为正是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马克思经济学远远超越了西方经济学。本文现对此做一探讨,就教于经济学界同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立柱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实践人学的历史生成性存在,具有独特的致思逻辑、理解向度与内在规定。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资源的基础支撑与社会时空的延展是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当代中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恰当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展广大人民群众完整性生成的社会时空,有效推动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融共生性,真正走出了一条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之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地位要有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要有新理解,对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举措要有新思考。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以人为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 自由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理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以及改革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客观条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柳在《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人生全过程全方位。在现代意义上所理解的人的全面发展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柳
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通过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职业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它在增强职业人的自尊和自信,培养职业人的自重和自爱,强化职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职业人的职业理想升华和创造力拓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职业文化,应自觉实现其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现代超越,对一般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及对职业教育价值的人文拓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衡 徐惠红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的教育组织,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任。高校要突破现有以现实功用为中心、以外在形式为主导的职业文化教育模式,认识当前职业文化教育存在的误区和困境,积极建构高校职业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依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建设职业文化教育的多元方向;推动职业文化教育的实践化,实现职业文化教育与社会职业组织的有效嫁接。
关键词:
高校 职业文化 人的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从“理性经济人”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根本观点
人的发展指标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分析
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实践——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循环经济伦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演进与创新
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当代价值——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视角
共同富裕时代教育价值的内敛与提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性转化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