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8)
- 2023(10014)
- 2022(8640)
- 2021(7858)
- 2020(6574)
- 2019(15279)
- 2018(15121)
- 2017(28877)
- 2016(15880)
- 2015(18074)
- 2014(18495)
- 2013(18570)
- 2012(17991)
- 2011(16574)
- 2010(16964)
- 2009(15638)
- 2008(15882)
- 2007(14683)
- 2006(12934)
- 2005(12030)
- 学科
- 济(75625)
- 经济(75556)
- 业(41461)
- 管理(40743)
- 企(30755)
- 企业(30755)
- 方法(28921)
- 数学(25266)
- 数学方法(25052)
- 中国(23225)
- 地方(22199)
- 农(22180)
- 财(16433)
- 业经(16259)
- 学(15363)
- 农业(15116)
- 贸(14076)
- 贸易(14065)
- 易(13540)
- 制(13444)
- 银(12935)
- 银行(12901)
- 融(12529)
- 金融(12524)
- 行(12444)
- 地方经济(12368)
- 发(11761)
- 和(11420)
- 环境(11202)
- 技术(10218)
- 机构
- 学院(235880)
- 大学(234940)
- 济(98808)
- 经济(96595)
- 研究(86667)
- 管理(84601)
- 理学(70859)
- 理学院(69929)
- 管理学(68736)
- 管理学院(68277)
- 中国(66607)
- 科学(54096)
- 京(51789)
- 所(46092)
- 财(45621)
- 农(45304)
- 研究所(41484)
- 中心(39743)
- 江(38814)
- 业大(35765)
- 农业(35508)
- 财经(34939)
- 北京(33449)
- 范(33242)
- 师范(32895)
- 经(31470)
- 州(30898)
- 院(30506)
- 经济学(30496)
- 省(28545)
- 基金
- 项目(146820)
- 科学(113375)
- 研究(108256)
- 基金(102653)
- 家(89504)
- 国家(88688)
- 科学基金(73996)
- 社会(66771)
- 社会科(63144)
- 社会科学(63123)
- 省(59265)
- 基金项目(54169)
- 划(49667)
- 教育(49529)
- 自然(46331)
- 编号(45273)
- 自然科(45201)
- 自然科学(45185)
- 自然科学基金(44353)
- 资助(42319)
- 成果(37943)
- 发(37777)
- 重点(33631)
- 课题(32159)
- 部(32158)
- 发展(30321)
- 创(30180)
- 展(29812)
- 创新(28278)
- 科研(28050)
- 期刊
- 济(119660)
- 经济(119660)
- 研究(73298)
- 中国(53815)
- 农(42788)
- 学报(38785)
- 财(35969)
- 科学(34546)
- 管理(31166)
- 教育(28979)
- 大学(28713)
- 农业(28679)
- 学学(26742)
- 融(25275)
- 金融(25275)
- 技术(21686)
- 业经(20590)
- 经济研究(18743)
- 财经(17599)
- 问题(16101)
- 业(15596)
- 经(15194)
- 贸(12932)
- 技术经济(12792)
- 图书(12718)
- 版(11816)
- 商业(11810)
- 理论(11312)
- 世界(11178)
- 国际(10907)
共检索到376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之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地位要有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要有新理解,对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举措要有新思考。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以人为本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楚廷
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 ,也对德、智、体、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衡量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的基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为丰富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 ,衡量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尺度更应在此。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马克思学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虎
作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人劳动能力局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造就了人的"类的全面性",又导致了"个人的片面性"。从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分工的"自然—自发—自觉"的不同历史阶段凸显了人的发展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上对分工进行历史、辩证地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嬗变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否定和革新旧的分工形态,分工自我扬弃的过程勘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之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黎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被“十六大”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的地位 ,这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的基础之上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公民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 ,开创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当前只有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 价值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立柱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实践人学的历史生成性存在,具有独特的致思逻辑、理解向度与内在规定。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资源的基础支撑与社会时空的延展是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当代中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恰当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展广大人民群众完整性生成的社会时空,有效推动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融共生性,真正走出了一条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主流经济学很少考虑到人的发展问题,而是将其抽象化、同质化,早期的发展经济学也仅仅关注到人的物质需求,所以度量人的发展状况只是单一维度。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提出人的发展四个维度:人的劳动性、需求性、社会性和个性及可持续性,结合已有的关于人类发展的统计方法筛选出度量人的发展的指标。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维度 人类发展指数(HDI)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 自由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理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以及改革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客观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莉
休闲是人类古老而年轻的梦想,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也是人"成为人"的重要过程。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由时间和休闲需求也大大增加。如何了解休闲、获得休闲,马克思给出了间接有力的回答。马克思作为现代休闲研究的早期开拓者和创造人,他的休闲思想隐喻在其"批判旧世界"和"发现新世界"的理论之中。在他看来,休闲强调对人自身的人文关怀,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它的实现推动着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休闲观的文本分析,试图梳理休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诠释马克思休闲思想关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黎林烽 韩小荣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梳理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辨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以发展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变革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依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发展 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崇正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的伦理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经济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我认为正是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马克思经济学远远超越了西方经济学。本文现对此做一探讨,就教于经济学界同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一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陈群
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造成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分裂,劳动发生了异化,结果使人的自由劳动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理论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异化劳动扬弃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异化劳动的全面超越,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伟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具备"双主体"的工作意识,关注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要,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