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6)
2023(2604)
2022(2231)
2021(2255)
2020(1724)
2019(3774)
2018(3588)
2017(6639)
2016(3735)
2015(4395)
2014(4262)
2013(4172)
2012(4001)
2011(3868)
2010(4183)
2009(3864)
2008(4059)
2007(3901)
2006(3609)
2005(3317)
作者
(11823)
(9954)
(9687)
(9348)
(6364)
(4818)
(4423)
(3717)
(3695)
(3574)
(3472)
(3307)
(3295)
(3267)
(3253)
(3014)
(2894)
(2854)
(2807)
(2790)
(2656)
(2476)
(2457)
(2433)
(2278)
(2241)
(2233)
(2014)
(1973)
(1913)
学科
(15649)
经济(15633)
(11456)
管理(11106)
(10451)
企业(10451)
教育(6307)
(5769)
(5762)
方法(5704)
中国(5453)
理论(4675)
(4197)
(4077)
财务(4061)
财务管理(4055)
数学(4044)
数学方法(4001)
企业财务(3949)
思想(3891)
政治(3787)
(3770)
金融(3766)
(3634)
业经(3584)
(3443)
银行(3432)
(3269)
思想政治(3188)
政治教育(3188)
机构
大学(66175)
学院(63142)
(24641)
经济(24139)
研究(21470)
管理(18930)
中国(16292)
理学(15498)
理学院(15273)
管理学(15022)
管理学院(14892)
(14021)
(13598)
科学(13117)
(11576)
财经(11031)
(10742)
师范(10665)
研究所(10353)
(10298)
(9928)
(9171)
经济学(8819)
北京(8722)
师范大学(8581)
中心(8527)
(8194)
财经大学(8152)
经济学院(7735)
业大(7371)
基金
项目(34408)
科学(26742)
研究(26398)
基金(24843)
(21109)
国家(20876)
社会(17425)
科学基金(17348)
社会科(16163)
社会科学(16156)
教育(13266)
(12861)
基金项目(12413)
(11241)
成果(10746)
编号(10398)
自然(10095)
资助(9912)
自然科(9823)
自然科学(9822)
自然科学基金(9672)
(8078)
课题(7984)
重点(7925)
(7848)
大学(7318)
教育部(7249)
(6985)
国家社会(6979)
(6781)
期刊
(32060)
经济(32060)
研究(23445)
中国(13224)
(13078)
学报(13063)
教育(11725)
科学(9921)
大学(9814)
学学(8909)
(8710)
财经(8034)
管理(7847)
(6971)
(6902)
金融(6902)
农业(5232)
经济研究(4785)
问题(4395)
技术(4117)
(4070)
(3679)
图书(3660)
业经(3512)
社会(3270)
国际(3110)
(3108)
论坛(3108)
世界(3094)
书馆(3037)
共检索到102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冯明宇  
基于资本主义“崩溃论”的不同时期境遇,可将其在马克思之后的思想史演进分为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理论家围绕其各持己见的“论争期”;20世纪上半叶,列宁以科学的帝国主义论对其赋予新内涵的“发展期”;20世纪中期以来,当代西方左翼在新帝国主义研究中使其发生变形的“裂变期”。马克思之后“崩溃论”思想史演进的“论争期”和“裂变期”,与资本主义两次发展高峰相重叠,理论家因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现实考量而偏离“崩溃论”的经典分析模式;产生于“发展期”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同马克思的“崩溃论”分析模式内在一致,是“崩溃论”的20世纪新发展。在21世纪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遵循马克思与列宁的资本—帝国主义发展趋势分析模式,坚持并续写资本主义“崩溃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批判,是其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关键“病理”入口。这一批判具有鲜明靶向,使他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二重性,即把资本矛盾传导至全球和在驱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加速社会革命。批判的价值和意义,始于经济问题但不止于经济领域、始于批判但决非停留在批判,而是站在人类解放和制度进阶视野上,“由此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源矛盾及演进趋势。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受资本逻辑操弄的虚假自由贸易大行其道。这不仅侵蚀全球产供链的稳定韧性,而且隐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样态、折射资本主义制度新困境、透射资本主义演进新趋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在早期的著作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关注更多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后来马克思逐渐远离了通过危机促发政治事件的灾变式革命的想法,转而在资本主义长期发展趋势的视角下探讨危机理论。从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的危机思想理解为一种"崩溃论"意义上的理论。但马克思所说的"崩溃",是当一切矛盾都展开了、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生产关系的外壳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时的结果,而不是具体因素造成的特定危机必然导致"崩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在早期的著作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关注更多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后来马克思逐渐远离了通过危机促发政治事件的灾变式革命的想法,转而在资本主义长期发展趋势的视角下探讨危机理论。从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的危机思想理解为一种"崩溃论"意义上的理论。但马克思所说的"崩溃",是当一切矛盾都展开了、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生产关系的外壳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时的结果,而不是具体因素造成的特定危机必然导致"崩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毅武  
北京大学商德文教授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已有多年,积长期研究与教学之精华,主编成《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一书,洋洋24章32万字,并有经济学说史泰斗陈岱孙老先生为该书所作的赞誉之序,从而成为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专著.历史是一面镜子.温故知新,明史知鉴.今日之马克思主义,乃历史之马克思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因此,面临当今世界急剧变化的复杂形势,特别是要解决好社会主义在改革的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包括经济思想),不坚持就会变成机会主义,不发展就会变成教条主义.坚持和发展又是与创新分不开的.这里,马克思主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博  胡涵锦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博  胡涵锦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20世纪50—80年代的著名"剑桥资本争论"揭示出主流新古典理论存在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表明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所有由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完全由社会关系或特定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而与主流经济学基于生产函数的技术分析无关。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其核心是以货币为基础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由此形成以获取货币利润为目的的特殊竞争制度或比谁挣钱多的游戏。通过采用抽象的价值与剩余价值概念说明这种资本主义关系的性质并阐释现实中的工资、利息、利润和国民收入等概念,马克思在表明资本主义企业成本收益计算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用于讨论现实资本主义的有效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皓文  赵晓磊  王煜  
从西方发达国家泛起并向全球蔓延的逆全球化浪潮,表面原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一系列逆全球化操作达到维持和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的目的,然而其本质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导致的。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并激化,从而内生出了与其相伴相生的"逆全球化"现象,从自身内部不断地"否定"自己。当前逆全球化现象的本质是对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否定,这恰恰证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所开启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秉持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凸显了政府对资本的有效规制和引导,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的扬弃和超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必将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在世界范围内的此消彼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并走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乔榛  
过去理解资本主义制度演变时简单地采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这给我们带来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其实,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着一个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深入解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要通过生产方式这样一个中介,一方面体现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孕育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制度演进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三个时期正相对应。这不仅表明用生产方式的演进可以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变迁,而且也表明马克思经济学中包含着具有现实解释力的理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顺元  
伯克特认为,从马克思价值论的视角看,资本主义有固有的敌对自然的倾向。价值与自然的矛盾是价值只有量的属性,它反映不了自然与劳动的多种多样的质的属性。价值与自然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下具体表现为毁灭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使人与自然异化分离、造成自然碎片化、使生态危机扩展到全球等。通过给自然指定租金的方式,解决不了价值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世华  
郭寿玉教授著《资本主义南北经济关系新论——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学者文库”丛书之一。它作为第一部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观,阐述了从资本主义萌芽期到当代的国际经济理论,填补了学术空白。该书的首要特点就是作者从马克思《资本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巧玲  
对资本主义长期波动的研究是分析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代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与新创新熊彼特学派长波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长期运动的两个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对这两个学派的研究可以发现,以蜂聚形式出现的新兴产业部门的生命循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由此可以解释资本主义长周期存在上升阶段的原因;而剩余价值生产及其实现之间矛盾的发展,将造成利润率和利润量趋于下降,从而为长波下行铺垫道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弗雷德·莫斯利  马思杰  陈山  
马克思的理论和明斯基的理论对发展全面且基础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实体部门的利润理论和利润率下降趋势理论,并将其作为实体部门危机的主要原因。明斯基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金融部门金融脆弱性的理论,并将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的外部原因。马克思危机理论与明斯基理论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脆弱性的理论。基于内在原因,这比主流理论优越得多,主流理论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具有内在的稳定性,而危机和不稳定的产生只是出于外在的、偶然的原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应祥  蔡禾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发展和变迁中出现的城市问题进行的一种理论解读。它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屈从于一个更大系统,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对城市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放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资本主义体系包含着内在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些基本矛盾影响并决定着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迁连接、反映并调节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与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劳动力再生产等资本主义运作过程相联系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