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1)
2023(6162)
2022(5040)
2021(4950)
2020(4084)
2019(8768)
2018(8556)
2017(15172)
2016(8056)
2015(8903)
2014(8112)
2013(7895)
2012(7200)
2011(6109)
2010(6360)
2009(6022)
2008(6149)
2007(5540)
2006(4731)
2005(3961)
作者
(20684)
(17156)
(17077)
(16248)
(11003)
(8188)
(7620)
(6455)
(6387)
(6151)
(5708)
(5678)
(5568)
(5494)
(5471)
(5161)
(4960)
(4910)
(4892)
(4872)
(4428)
(4163)
(4113)
(3936)
(3901)
(3831)
(3781)
(3762)
(3478)
(3366)
学科
管理(32683)
(30999)
(28982)
企业(28982)
(25413)
经济(25391)
(22077)
技术(14043)
财政(12142)
技术管理(11345)
中国(10067)
(9809)
(9665)
(9438)
财务(9435)
财务管理(9393)
企业财务(8991)
方法(8675)
(8151)
业经(7014)
理论(6787)
数学(6572)
(6556)
数学方法(6477)
(6261)
地方(5903)
教育(5864)
(5840)
(5414)
银行(5395)
机构
大学(104445)
学院(103739)
(41895)
经济(41087)
管理(40206)
理学(34313)
研究(33961)
理学院(33957)
管理学(33543)
管理学院(33323)
(28459)
中国(25890)
(20827)
科学(20476)
财经(18335)
(17101)
(16590)
(16532)
中心(15117)
研究所(14551)
(13485)
(13434)
师范(13333)
经济学(13332)
财经大学(13291)
北京(13035)
(12797)
业大(12537)
(12223)
(11690)
基金
项目(67005)
科学(53788)
研究(51460)
基金(48006)
(41006)
国家(40620)
科学基金(35820)
社会(33577)
社会科(31637)
社会科学(31630)
(28127)
基金项目(25138)
教育(24308)
(22453)
自然(21833)
自然科(21403)
自然科学(21397)
(21225)
自然科学基金(21055)
编号(19814)
创新(18663)
资助(17443)
成果(17285)
重点(15257)
课题(14685)
(14301)
(13978)
(13852)
国家社会(13840)
(13525)
期刊
(49816)
经济(49816)
研究(35954)
(28069)
中国(26646)
管理(18161)
教育(16127)
学报(15576)
科学(13779)
大学(11929)
(11848)
学学(10914)
财经(10066)
技术(9441)
经济研究(8848)
(8748)
金融(8748)
(8713)
科技(7875)
农业(7647)
会计(7379)
(7107)
财政(7107)
业经(6937)
财会(6836)
技术经济(5972)
问题(5297)
图书(5285)
(5200)
(5196)
共检索到168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馨  
传统财政学尽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服务于计划经济,在市场化改革中必须被否定。马克思从对立统一角度看待政府与市场关系,并没有完全否定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市场化改革和公共化改革否定了"阶级财政论",和谐社会的提出对"阶级财政论"作了最后一击。"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文章还分析了市场型财政的"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筹集和供应社会资金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财政方式,一种是信贷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文章从马克思财政思想的角度,对我国建国以后的分配方式进行了分析,将建国以来的分配方式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财政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信贷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21世纪以后,财政分配的信贷化和信贷分配的财政化。我国建国后的分配方式变迁总体来说是信贷分配和财政分配交叉进行,根据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式则更多地偏重于信贷分配和财政分配互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筹集和供应社会资金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财政方式,一种是信贷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文章从马克思财政思想的角度,对我国建国以后的分配方式进行了分析,将建国以来的分配方式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财政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信贷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21世纪以后,财政分配的信贷化和信贷分配的财政化。我国建国后的分配方式变迁总体来说是信贷分配和财政分配交叉进行,根据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分配方式占主导地位,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式则更多地偏重于信贷分配和财政分配互为补充的综合性市场化方式。文章最后得出了现实意义的分配方式变迁研究结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力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梳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伟大理论成就,并重点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本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党领导下我国财政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建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形成;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构建;四是结合笔者的长期研究提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体系的一些认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成威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基于风险理性的财政改革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财政改革要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唯有通过实践来实现,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渐进式改革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释放改革措施,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量变和质变原理的改革路径,增值税改革就是渐进式改革的典型案例。"否定之否定"原理说明适时变与不变应基于事物变化的情况特别是风险的变化来考虑。这一点在我国收费制度的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说明改革不能搞一刀切,这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非常明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调动两个积极性的重要哲学基础。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根据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做出优化调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全  
教师的阶级身份与资本主义制度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了传统的以经济纬度对教师阶级的划分,认为在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应通过教师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特征对教师的阶级身份进行识别。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专业化在促进教师阶层"升迁"的同时也具有使教师阶层"无产阶级化"的危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命题的确立,意义十分深远,它将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深刻广泛的影响;在理论上,它将引起整个“马克思主义”(原初的、后续的、现行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学等)的大调整、大改革、大充实、大发展;在实践上,它将推进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推进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提高、大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杨培祥  邬璟璟  李韵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及进一步发挥好农民工的作用,从根本上看,就需要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进行科学的界定,并让其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化。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基于农民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加以界定,认为我国农民工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半无产者,在社会身份则为半工半农,而后者是由前者所决定的。然后,文章利用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对自身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并检验了上述理论观点。最后,文章将我国农民工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为四种可能性,并指出我国农民工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半工半农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妥善地处理好农民工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使农民摆脱现有的尴尬处境,朝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绥生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对史前社会研究的缺乏,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阶级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阶级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规律,以及国家的产生途径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摩尔根史前社会亲族制度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启示:氏族共产制是原始社会的根本特征,私有制只是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的;父权制是从母权制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不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最初形式,而是婚姻家庭制度演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艺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财政领域的最新体现,是财政理论的创新。财政不仅在经济层面发挥着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保障每个公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享有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实现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较强的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并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艺明  胡久凯  
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并明确指出新时代下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从现在到2020年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论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中央-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模型,研究发现,实施倾向于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不但不会影响整体经济增长率,还会促进整体消费增长率的最大化,缩小地区间差距。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财政扶贫政策的绩效进行了经验评估,发现中国对贫困县的财政扶贫政策绩效是比较显著的。本文研究结果对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和通过财政政策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胜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其主要包含国家治理是新时代财政理论的逻辑起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职能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长治久安,财政现代化路径在于完善预算、税收和财税体制等内容。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科体系、正确指导新时代中国财政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辉  
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不同历史时期,与之相适应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等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到古典经济学,都将资产阶级财富来源看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过,前者将资产阶级财富的来源归因于流通领域,后者则实现了将资产阶级财富原因的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从研究对象的确定来看,古典经济学从生产领域研究资产阶级财富的来源更接近于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达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最高界限。庸俗经济学以资源稀缺和人类欲望无限为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则远离了物质生产方式作为财富源泉这个科学研究对象,由此决定了庸俗经济学作为一个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振一  
针对我国财政学界财政理论创新在指导思想和一些基础理论范畴认识上缺少共识的现象,本文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搞好财政理论创新的惟一正确选择、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公共财政职能各有鲜明特点、正确看待财政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关系以及公共性也是计划经济财政的本质属性等几个主要理论方面谈了作者的观点。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路军  
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目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这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坚守,也是始终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经验的结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自19世纪中期创立以来,一直与不同社会阵营的经济思想、不同流派的经济学理论和不同思潮的经济学观点进行博弈,并且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实践检验,得到新的发展与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2021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