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2)
- 2023(9504)
- 2022(7604)
- 2021(7356)
- 2020(5561)
- 2019(12024)
- 2018(11873)
- 2017(21091)
- 2016(11668)
- 2015(12831)
- 2014(12103)
- 2013(11400)
- 2012(10224)
- 2011(8809)
- 2010(9067)
- 2009(8589)
- 2008(8438)
- 2007(7467)
- 2006(6532)
- 2005(5877)
- 学科
- 济(37201)
- 经济(37136)
- 管理(34852)
- 业(28623)
- 企(24671)
- 企业(24671)
- 财(24055)
- 中国(13975)
- 农(13175)
- 财政(12482)
- 方法(11240)
- 制(11077)
- 务(10599)
- 财务(10581)
- 理论(10576)
- 财务管理(10535)
- 业经(10493)
- 教育(10130)
- 学(10099)
- 企业财务(9995)
- 政(9955)
- 地方(8522)
- 农业(8411)
- 数学(8362)
- 数学方法(8210)
- 体(8041)
- 银(7516)
- 银行(7507)
- 策(7231)
- 行(7063)
- 机构
- 学院(151298)
- 大学(147661)
- 济(54522)
- 经济(53210)
- 研究(49611)
- 管理(48213)
- 理学(40220)
- 理学院(39744)
- 管理学(38951)
- 管理学院(38668)
- 中国(38091)
- 财(36865)
- 京(30175)
- 科学(29896)
- 财经(24928)
- 江(24807)
- 所(24424)
- 范(23404)
- 师范(23195)
- 经(22398)
- 中心(22327)
- 研究所(21468)
- 农(20355)
- 州(19899)
- 北京(18900)
- 技术(18425)
- 师范大学(18152)
- 业大(18038)
- 院(18014)
- 财经大学(17995)
- 基金
- 项目(93261)
- 研究(75637)
- 科学(72407)
- 基金(63866)
- 家(54240)
- 国家(53676)
- 社会(46625)
- 科学基金(45546)
- 社会科(43744)
- 社会科学(43732)
- 省(38407)
- 教育(37155)
- 编号(33325)
- 基金项目(32290)
- 划(31459)
- 成果(29286)
- 自然(25872)
- 自然科(25216)
- 自然科学(25211)
- 自然科学基金(24703)
- 资助(24560)
- 课题(24380)
- 年(22049)
- 重点(21681)
- 性(20998)
- 项目编号(20719)
- 发(20303)
- 创(20087)
- 部(19850)
- 国家社会(18831)
共检索到243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新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方式是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集中反映。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深刻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改革开放40余年,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具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战略,需要以高质量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高水平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矛盾,以高效能治理体系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 福利政治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强 吴静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以单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识论的片面性,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类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从脱贫攻坚胜利向共同富裕奋斗已经开启了坚实的步伐,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现实基础和目标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共同富裕 中国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践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些历史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共同富裕,并结合中国实践阐述路径举措。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实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宁 王智
共同富裕是指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确保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新时代,要切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由杜志雄和檀学文等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共享福祉至善求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一书,立足中国国情实际,深入分析了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详细论述了如何解决不同区域与收入群体的共同富裕难题,提出可行性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董庆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革命导师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条清缕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显出共同富裕的学理和法理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视之,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既然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份额、还富于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天赋使命;夯实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彰显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21世纪创新马克思主义常研常新的时代主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岭 唐昱茵 胡天禛 邵岩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要求。稳步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科学的经济理论指导。本文通过比较新古典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种经济学理论蕴含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发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几乎没有为探讨共同富裕留下空间,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卡莱茨基模型虽然为探讨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洞见,但其操作方案在本质上是分配视角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偏离了马克思强调的“生产视角”的优先性原则。以“劳动纪律-总需求”模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综合了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真正回归马克思的生产视角的理论模型,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晶 刘紫瑶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基于目标提质、动能转换的新要求,生态财富赋能共同富裕呈现新趋势。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守护与转化生态财富有效融合为基本进路,以强化生态成本和权益效应实现富裕程度与共享水平协同提升为推进机制。但现实中,仍面临生态财富赤字与社会财富增长压力巨大相互交织,生态财富的守护、转化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相互交织,生态财富价值实现制度短板与市场滞后相互交织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从如下方面着力:完善制度优化引导机制,实现生态财富有效配置;以创新生态科技为立足点、以打造生态产业链为主线优化动力机制;通过生态经济圈辐射、经济带联动、“两山银行”助力优化协调发展机制;通过优化补偿主体和补偿形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晓明 段学慧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解放全人类的高度,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历史性与实现这一目标的物质基础、制度前提与社会途径。此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方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设计与任务目标等层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如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预期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坤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蕴含分工演进的依据、分工的基本形式、劳动分工与生产力的发展和布局、国际分工的实质等内容,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视角。劳动分工引致的劳动者群体收入分化、资本主导分工力量的日益强大、不合理的国内分工格局,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的地位,阻碍了我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与共同富裕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工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了上述问题,由此,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劳动分工的演进中寻找,核心是实现劳动分工的充分平衡发展。具体而言,要在实现劳动更广泛地分工和结合的基础上,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以确保劳动者更多享有分工产生的经济效益,深化改革以消除国内分工不平衡的问题,加快技术创新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续创新,不断c赋予共同富裕新内涵新要求,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践行与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同时,指出这是中国特色。这一论断,从发展新征程的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赋予了共同富裕新内涵新要求,从而交给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大兵探讨了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本刊将吴大兵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艺明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试图应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等的形成机制,以及这种分配不均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的分析框架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包括阶级分析、劳动价值论和资本雇佣劳动等,又结合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某些特征,放宽了现有文献中"工人阶级无任何储蓄"的假设,所得到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1940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情况,对于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咸怡帆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原则和目标、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解其时代意涵,把握其现实情态,从而找准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需要从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上进行探析。从理论维度来看,马克思首先阐明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邓小平把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运用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新时期从改革战略、发展理念、任务目标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共同富裕理论。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国共同富裕的推进还处于相对富裕而非绝对富裕、部分富裕而非整体富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要在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理论 现实 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鲁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夙愿,消灭社会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梳理马克思关于二者关系的讨论,对于中国相对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高度澄清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雇佣劳动是现代贫困的真正根源,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大悖论性贫困,因此消灭两大贫困必须超越资本及其逻辑。马克思的反贫困哲学同时内蕴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基本前提,以构建公平正义为重要保障。中国化反贫困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有机组合,将马克思思想推进到新的理论高度。
关键词:
马克思 反贫困思想 共同富裕 经济哲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旭雯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目标。本文基于扶贫视角,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实践的历程,从宏观视角解析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富裕,在扶贫领域上的变革轨迹。从对历史的梳理中,回应后扶贫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文化扶贫作用有待进一步发展和贫困治理缺乏长效制度安排。最后,文章探讨了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选择,在反思中找到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后扶贫时代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