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0)
- 2023(8486)
- 2022(7089)
- 2021(6420)
- 2020(4966)
- 2019(11106)
- 2018(10887)
- 2017(20155)
- 2016(11052)
- 2015(12351)
- 2014(12257)
- 2013(12138)
- 2012(12116)
- 2011(11277)
- 2010(11692)
- 2009(10684)
- 2008(10778)
- 2007(9913)
- 2006(9236)
- 2005(8468)
- 学科
- 济(54324)
- 经济(54169)
- 管理(26537)
- 业(25712)
- 企(19593)
- 企业(19593)
- 中国(19095)
- 地方(18046)
- 农(16344)
- 方法(15184)
- 业经(14665)
- 学(13295)
- 农业(11179)
- 和(10553)
- 数学(10482)
- 数学方法(10339)
- 发(10239)
- 地方经济(10195)
- 融(10051)
- 金融(10046)
- 理论(9966)
- 银(9652)
- 银行(9628)
- 行(9506)
- 制(9083)
- 环境(8861)
- 财(8811)
- 教育(8317)
- 贸(8082)
- 贸易(8072)
- 机构
- 学院(166615)
- 大学(166127)
- 研究(67280)
- 济(67079)
- 经济(65583)
- 管理(55509)
- 中国(49859)
- 理学(46093)
- 理学院(45342)
- 管理学(44434)
- 管理学院(44111)
- 科学(42246)
- 京(37732)
- 所(35723)
- 研究所(32290)
- 农(31906)
- 财(31554)
- 中心(28873)
- 江(27731)
- 范(27243)
- 师范(26968)
- 农业(24603)
- 北京(24577)
- 业大(24208)
- 财经(24019)
- 院(23837)
- 州(22131)
- 师范大学(21797)
- 经(21670)
- 省(21005)
- 基金
- 项目(104736)
- 科学(82218)
- 研究(77822)
- 基金(73860)
- 家(65022)
- 国家(64389)
- 科学基金(53613)
- 社会(50728)
- 社会科(46666)
- 社会科学(46649)
- 省(41889)
- 基金项目(38380)
- 划(35550)
- 教育(35402)
- 自然(33051)
- 自然科(32067)
- 自然科学(32053)
- 自然科学基金(31485)
- 编号(31466)
- 资助(29376)
- 发(28805)
- 成果(27557)
- 重点(24504)
- 课题(23725)
- 发展(23154)
- 展(22743)
- 部(22595)
- 创(21316)
- 国家社会(20177)
- 创新(19920)
共检索到275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旭
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虽然自然观理论没有在某本著作中进行完整的叙述,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的多维内涵、理论地位的认识尤其重要。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社会生产 经济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超强
<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一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著作,作者是丰子义先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危旭芳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探索求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一以贯之的素养和品格。郑志国教授的新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版),在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探发展之规律。以宏大的视野、深刻的思考、详尽的论述,从三个方面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了创新探索:一是阐明人类需要与社会生产矛盾规律、竞争与合作矛盾规律、实践与认识矛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二是深化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规律的认识,分析世界三次生产方式重大变革、国际经济基础与国际上层建筑;三是根据五个规律的共同作用,分析社会形态演进和更替的总动力及其在不同时空的差异,从21世纪全球化视域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遵循和利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人口理论都是为本国的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并且是该国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对于建立我国的人口理论体系,解决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口问题 社会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建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代生态问题、探讨解决生态危机途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从1956年6月阿格尔首次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以来,日本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日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研究: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危机生产关系说"、由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有机论"思想、由对生态价值主体的探讨而生发的"自然环境伦理"思想、由对"循环"和"共生"的关注而生发的自然民生思想、由对权力变迁的文化体认而...
关键词:
日本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莲香
西方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归结为"生产中心主义,忽视环境保护",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歪曲。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很早就关注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从属性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从主客体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和谐统一;从本体论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有机体和无机体的和谐统一;从历史观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和谐统一;从价值取向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为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和谐统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统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陈洪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考察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竞争的产生、竞争的过程和竞争的结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所出现的新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竞争理论。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对我国在发展商品经济、市场化资源配置、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推动了该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创新。当前,中国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为引领,加强与西方竞争思想的融合交流,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战略,持续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竞争理论 市场竞争 竞争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东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 自由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永新 姚静媛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地、历史地、深入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地指出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揭示出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依据其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本发展 经济学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靖道
布洛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观点不但影响着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对二战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布洛赫在他的《希望的原理》中也阐释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独特的见解。他的希望哲学以"尚未存在的本体论"和"具体的乌托邦"为核心,实现了主观的超越性、开放性与客观的现实性、可能性的统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伍诚珵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真汲取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将生态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私自利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不断发展。
关键词:
生态观 探索 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永平 朱雯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引领青年成长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把握"三大规律"的内在逻辑,认同青年价值;站在"三个事关"的战略高度,引领青年思想;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青年成长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