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4)
- 2023(11175)
- 2022(9281)
- 2021(8541)
- 2020(6669)
- 2019(15129)
- 2018(14643)
- 2017(26917)
- 2016(14569)
- 2015(16529)
- 2014(16232)
- 2013(16143)
- 2012(15929)
- 2011(14954)
- 2010(15058)
- 2009(14087)
- 2008(13984)
- 2007(12603)
- 2006(11703)
- 2005(11002)
- 学科
- 济(73385)
- 经济(73321)
- 管理(39761)
- 业(35407)
- 企(26659)
- 企业(26659)
- 中国(25965)
- 方法(23448)
- 数学(19670)
- 地方(19623)
- 数学方法(19522)
- 农(19178)
- 环境(17365)
- 学(16187)
- 业经(15767)
- 贸(15309)
- 贸易(15294)
- 易(14854)
- 融(13421)
- 金融(13417)
- 银(13235)
- 财(13220)
- 银行(13218)
- 发(13151)
- 行(13007)
- 制(12932)
- 农业(12872)
- 地方经济(11203)
- 和(11074)
- 划(10986)
- 机构
- 大学(224341)
- 学院(222348)
- 济(100791)
- 经济(99030)
- 研究(88040)
- 管理(75548)
- 中国(67923)
- 理学(62988)
- 理学院(62123)
- 管理学(61271)
- 管理学院(60842)
- 科学(51396)
- 京(50020)
- 所(45550)
- 财(45502)
- 研究所(41111)
- 中心(37511)
- 农(35936)
- 财经(35521)
- 江(33855)
- 范(33739)
- 师范(33458)
- 经济学(33010)
- 北京(32982)
- 经(32351)
- 院(31070)
- 经济学院(29482)
- 业大(28608)
- 农业(27917)
- 州(27297)
- 基金
- 项目(137658)
- 科学(109005)
- 研究(103159)
- 基金(100323)
- 家(87673)
- 国家(86925)
- 科学基金(73101)
- 社会(68571)
- 社会科(64942)
- 社会科学(64927)
- 省(51494)
- 基金项目(51419)
- 教育(46319)
- 划(44349)
- 自然(43604)
- 自然科(42554)
- 自然科学(42544)
- 自然科学基金(41788)
- 资助(41085)
- 编号(39473)
- 发(35930)
- 成果(33986)
- 重点(31929)
- 部(31582)
- 发展(29734)
- 国家社会(29430)
- 课题(29342)
- 展(29239)
- 中国(28315)
- 创(28307)
- 期刊
- 济(123006)
- 经济(123006)
- 研究(78506)
- 中国(50875)
- 学报(35669)
- 农(34820)
- 财(33672)
- 科学(33266)
- 管理(31441)
- 教育(28942)
- 大学(27093)
- 学学(25088)
- 融(24503)
- 金融(24503)
- 农业(23932)
- 经济研究(20601)
- 财经(19867)
- 业经(18288)
- 技术(17625)
- 经(17374)
- 问题(16385)
- 贸(15312)
- 世界(14142)
- 国际(13923)
- 业(13426)
- 图书(11309)
- 技术经济(11006)
- 资源(10447)
- 坛(10316)
- 论坛(10316)
共检索到362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步入了世界前列,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在资源要素大量消耗和污染物任意排放基础上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不仅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如何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重大考验。然而,不乏有一些悲观的言论认为中国比西方国家的环境污染更严重、更广泛、更长久,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是不相容的,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环境会进一步恶化。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以"环保卫士"自居,认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超越国界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所谓的"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故意借环境问题来排挤中国,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在中国经济转型进程中,有关中国环境与发展不相容的国内外言论不绝于耳,考验着中国的发展自信。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有力地驳斥了这些言论。绿色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源泉。在东西方有关环境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的背景中,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内核以及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对人类绿色发展的理论创新。立足中国长期以来的环境保护实践,文章阐述了中国绿色发展是从思想到行动上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创新发展和对全球环境保护的理论贡献。加快中国绿色发展还应把握好地位、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在中国经济转型进程中,有关中国环境与发展不相容的国内外言论不绝于耳,考验着中国的发展自信。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有力地驳斥了这些言论。绿色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源泉。在东西方有关环境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的背景中,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内核以及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对人类绿色发展的理论创新。立足中国长期以来的环境保护实践,文章阐述了中国绿色发展是从思想到行动上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创新发展和对全球环境保护的理论贡献。加快中国绿色发展还应把握好地位、投入、力度、配置、定位等关键问题,确保绿色发展落到实处,展现中国在全球环境保护与绿色转型发展中的样板作用,从根本上回击对绿色发展的质疑,树立中国经济转型的强大自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是建立在资源与环境的现实状况与内生变量清醒认识的现实基础上的观念系统;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生态文明的文化精髓;是强调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统一与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利益,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宗旨的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绿色发展观 结构体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整体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提出人类社会具有自然的属性,因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化自然"的哲学论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过度攫取的贪婪性,论证了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哲学指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绿色发展观 哲学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物质循环再利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得以确立的重要理论基础,体现在马克思对以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过程的论述中,是其绿色发展观呈现出来的一种理论逻辑: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循环过程,因而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具有内在必然性;循环再利用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平衡存在,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循环经济体现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的应然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物质循环再利用 绿色发展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福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雨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大量基础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都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并快速地对环境造成破坏。针对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寻找适应我国的发展道路,必须提倡全新的发展理念即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具有现实必然性,对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新时代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现代化全方位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记
以《资本论》为标志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一百多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主要揭示了劳资之间矛盾的实质,批判自由资本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很难直接从马克思经济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为此,贾后明教授主编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性与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就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当代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陈洪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考察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竞争的产生、竞争的过程和竞争的结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所出现的新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竞争理论。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对我国在发展商品经济、市场化资源配置、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推动了该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创新。当前,中国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为引领,加强与西方竞争思想的融合交流,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战略,持续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竞争理论 市场竞争 竞争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庆华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有两个涉及中国前途命运,甚至关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存亡的重大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一个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另一个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本文就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晓琳
"蓝色发展"有其特殊的概念来源,它与"蓝色"的意义与象征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同时"蓝色发展"与"蓝色"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蓝色发展"的特殊内涵与外延使中国的发展道路充满希望,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因而是具有历史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发展观点。
关键词:
蓝色 发展 蓝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人类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不当排污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大量生态观念,对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人类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不当排污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大量生态观念,对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