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4)
- 2023(16014)
- 2022(13221)
- 2021(12357)
- 2020(10292)
- 2019(23711)
- 2018(23334)
- 2017(43918)
- 2016(23719)
- 2015(27413)
- 2014(27343)
- 2013(26878)
- 2012(24756)
- 2011(22460)
- 2010(22216)
- 2009(20782)
- 2008(20194)
- 2007(17828)
- 2006(15713)
- 2005(14246)
- 学科
- 济(119000)
- 经济(118889)
- 管理(64466)
- 业(60807)
- 方法(48920)
- 企(48471)
- 企业(48471)
- 数学(43652)
- 数学方法(43197)
- 中国(31418)
- 农(28439)
- 财(24877)
- 地方(24463)
- 业经(23305)
- 学(22583)
- 贸(20512)
- 贸易(20500)
- 易(19928)
- 制(18971)
- 农业(18839)
- 融(16019)
- 金融(16013)
- 银(15912)
- 环境(15889)
- 银行(15874)
- 和(15872)
- 行(15220)
- 务(14859)
- 财务(14805)
- 理论(14787)
- 机构
- 大学(349154)
- 学院(346730)
- 济(156323)
- 经济(153477)
- 管理(130382)
- 研究(122229)
- 理学(112277)
- 理学院(111014)
- 管理学(109111)
- 管理学院(108459)
- 中国(92753)
- 京(73256)
- 科学(72325)
- 财(67949)
- 所(61323)
- 农(56463)
- 研究所(55834)
- 中心(55417)
- 财经(54853)
- 江(50593)
- 经济学(50237)
- 经(49940)
- 业大(49255)
- 北京(46253)
- 范(45285)
- 经济学院(45084)
- 师范(44850)
- 农业(44365)
- 院(43294)
- 财经大学(40671)
- 基金
- 项目(229426)
- 科学(181406)
- 基金(169101)
- 研究(166628)
- 家(147357)
- 国家(146205)
- 科学基金(125354)
- 社会(109170)
- 社会科(103469)
- 社会科学(103444)
- 基金项目(88497)
- 省(87331)
- 自然(79419)
- 自然科(77627)
- 自然科学(77604)
- 教育(76900)
- 自然科学基金(76232)
- 划(73882)
- 资助(69547)
- 编号(65769)
- 成果(53573)
- 部(52065)
- 重点(51924)
- 发(50209)
- 创(47092)
- 国家社会(46505)
- 课题(45498)
- 教育部(44997)
- 创新(44304)
- 科研(44220)
- 期刊
- 济(172442)
- 经济(172442)
- 研究(104736)
- 中国(65555)
- 学报(53851)
- 财(53140)
- 农(51778)
- 科学(49944)
- 管理(48588)
- 大学(41318)
- 学学(38789)
- 农业(35128)
- 教育(33903)
- 技术(31189)
- 融(31007)
- 金融(31007)
- 经济研究(29116)
- 财经(28426)
- 业经(25213)
- 经(24648)
- 问题(23051)
- 贸(19838)
- 业(19656)
- 技术经济(18695)
- 统计(18405)
- 世界(18402)
- 国际(17508)
- 版(16346)
- 策(16061)
- 理论(15223)
共检索到518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聂志红
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日益深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中国经济的性质,剖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基本规律,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框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发展的三大"节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下半期中国经济的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伍新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世纪,21世纪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成功的世纪。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时代特征的工业革命的产物,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信息社会为时代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为土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革命精髓和把握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霞 侯怀银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社会广泛结合,产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逐渐形成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思维层面的传统,以教育和人为核心、以时代发展为主题的内容层面的传统以及契合中国文化精神的阐释层面的传统等,凸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论特色。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理论 传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琴 刘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样永无止境。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该只是口号,而应该是深入持久的伟大行动,必须站在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进行精心谋划。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诉求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振中
自1883年卡尔·马克思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历了曲折然而深入的发展,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颇有影响力的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先后对马克思的有关经济思想做出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并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战。可以说,20世纪的经济学家如果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不能算是经济学家;对20世纪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晴 王瑞红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龙 陈佳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两种生产"原理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科学地阐释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充分地体现了"均衡"的基本思想内核。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均衡"为主线的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均衡"的内涵得到更深刻的阐释、更系统的论述,这集中反映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人口思想上。在马克思主义人口均衡观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成果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人口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人口发展道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口均衡 中国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端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置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探索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最为重要的担当和最崇高的使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大计。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对"十三五"规划作出战略部署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卫兴华 陈享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美平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发展为主题,着力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赤字问题和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分析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入手,揭示资产阶级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容量的狭隘性和生产力扩张的无限性之间的深刻矛盾,阐释一定时期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共存的内在机理,比较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绩效。马克思主义国家经济学以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承载国家关系的全球化之演变过程、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全球治理机制等问题。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全球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由中国推动的全球化新实践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人骏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初步探索和改革开放40年的创新发展两个阶段,通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自我探索,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价值和当代价值。70年的演进过程中总结了诸多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话语的解释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当代实践就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解读当代中国发展逻辑,进而构建蕴含中国话语、彰显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霞飞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夯实了思想与理论基础,并从实践的角度科学指导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演进与创新。由颜鹏飞、丁霞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一书立足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与需求,系统化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发展进程与实践发展路径,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