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8)
- 2023(13908)
- 2022(11839)
- 2021(10715)
- 2020(9012)
- 2019(20295)
- 2018(19666)
- 2017(37795)
- 2016(20054)
- 2015(22635)
- 2014(22390)
- 2013(22029)
- 2012(20646)
- 2011(18788)
- 2010(19281)
- 2009(18487)
- 2008(17412)
- 2007(15650)
- 2006(13878)
- 2005(12600)
- 学科
- 济(98345)
- 经济(98264)
- 管理(54000)
- 业(51793)
- 企(42207)
- 企业(42207)
- 方法(37069)
- 数学(32200)
- 数学方法(31934)
- 中国(29097)
- 融(28497)
- 金融(28492)
- 银(25914)
- 银行(25882)
- 行(25038)
- 地方(23973)
- 财(23413)
- 农(22763)
- 学(20622)
- 业经(19849)
- 制(19145)
- 贸(17890)
- 贸易(17877)
- 易(17347)
- 农业(15477)
- 务(14654)
- 财务(14621)
- 财务管理(14583)
- 理论(14359)
- 地方经济(13957)
- 机构
- 学院(289987)
- 大学(288824)
- 济(130132)
- 经济(127552)
- 管理(105503)
- 研究(100382)
- 理学(89695)
- 理学院(88706)
- 管理学(87278)
- 管理学院(86739)
- 中国(81742)
- 财(59625)
- 京(59199)
- 科学(58209)
- 所(50845)
- 中心(47433)
- 财经(47409)
- 农(46380)
- 研究所(45892)
- 江(43644)
- 经(42835)
- 经济学(42370)
- 业大(39410)
- 经济学院(38128)
- 范(37744)
- 师范(37385)
- 北京(37343)
- 农业(36509)
- 州(35224)
- 院(35108)
- 基金
- 项目(183386)
- 科学(143420)
- 研究(137190)
- 基金(131871)
- 家(113238)
- 国家(112298)
- 科学基金(95691)
- 社会(88540)
- 社会科(83938)
- 社会科学(83912)
- 省(72306)
- 基金项目(68826)
- 教育(63104)
- 划(59739)
- 自然(58437)
- 自然科(57063)
- 自然科学(57047)
- 编号(56389)
- 自然科学基金(56000)
- 资助(53807)
- 成果(46748)
- 重点(41804)
- 发(41455)
- 部(40770)
- 课题(38895)
- 创(38642)
- 国家社会(36778)
- 创新(36188)
- 性(35700)
- 教育部(35457)
- 期刊
- 济(149368)
- 经济(149368)
- 研究(90184)
- 中国(54907)
- 财(47019)
- 学报(42956)
- 农(42905)
- 融(41532)
- 金融(41532)
- 科学(38398)
- 管理(38095)
- 大学(32366)
- 学学(30520)
- 教育(28982)
- 农业(28136)
- 经济研究(25480)
- 财经(24494)
- 技术(24352)
- 业经(22686)
- 经(21195)
- 问题(19165)
- 贸(17280)
- 国际(16377)
- 技术经济(15282)
- 业(14500)
- 世界(14272)
- 理论(14158)
- 统计(14124)
- 商业(14020)
- 版(13024)
共检索到446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岩
关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需要分层次讨论:虚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新自由主义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助推器。对市场经济体系进行必要的调节、监督、管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避免市场经济"不断产生巨大的紊乱"的基本保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所做的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是社会向更高级阶段演进的结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金融危机 解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建奇 乔轶娟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普遍实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这一实质没有改变,只是具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危机的新的形式——它以需求过剩的假象形式存在。形成现代危机新形式的逻辑是:直接生产过剩的传统经典危机→虚假需求膨胀→虚假需求过剩而实际需求不足的现代危机。消除金融危机的出路似乎不是"救市"而是"治市"(治理金融市场)和"救实"(救助包括增加人民实际收入在内的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裴小革
马克思主义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创建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化解危机和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倩 张志敏
频发的金融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金融领域中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也让人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价值性和重要性。文章在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对二者理论进行比较,指出相似和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不仅发现二者可借鉴之处,还可在实际分析中将二者联系一起,为我国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匡国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的对经济危机的系统阐述。2008年9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和恶化,充分验证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值此金融海啸一周年之际,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经济危机的论述,对于认清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提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路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建伟 徐玉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产生、形式、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构成了比较系统的虚拟资本理论。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看来,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以次贷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根源在于经济自由主义或称金融创新的无政府主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 虚拟资本 泡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若痴 卫兴华
对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从技术层面或运行层面或监管层面去解释,有的从体制层面或制度层面去解释,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从深层次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其根源依然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和消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其次要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再次要减少我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最后要防止金融与经济危机危害的继续扩大,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有效监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惠昶 孙涵
债务的有效使用能使债权国和债务国实现互利互惠,但如果债务使用不当,无法转化为资本,反而会导致经济衰退、本国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下降,且无法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希腊没有把外债用于发展生产、扩大贸易,而是直接用来提高工资和社会福利,结果造成了GDP和人均GDP下降,国际收支逆差,无力按期对外债还本付息。为了偿还外债,希腊政府实行紧缩的经济政策,导致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希腊国内广大民众与政府发生对抗;希腊不能按期对外债还本付息,又与债权国发生了经济对抗。
关键词:
主权债务危机 外债 贸易 对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敏 刘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在信用制度的推动下,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并最终演变为世界市场危机。西方经济学也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包括否认全面经济危机说、消费不足说、投资过度说、有效需求不足说等在内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对经济危机研究目的、危机根源、危机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应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性的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小革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延续至今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以后,对不同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的研究日益引起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于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把对经济问题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从而为全面科学阐明经济危机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于克服经济危机曾经起过非常积极的历史作用。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相关理论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的30多年的时间内,对于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资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东波 任力
金融化是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已有研究对金融化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存在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及其本质有待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对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为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循环运动的视角,在分析金融与金融化基础上,论述了金融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构建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1)"适度金融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化"则导致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的约束,并挤压实体
关键词:
金融化 资本循环 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捷
本文结合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形势,重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现创造性转化所需解决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市场经济达成协调的可能性;如何解释市场经济与创新在制度上的内在联系;如何解释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生态主义的关系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贾有姣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实质、根本原因、后果和解决办法,对分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此次危机虽然表现为消费信贷过度,但其实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的爆发虽然与金融监管缺失有关,但根源仍然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两种表现形式。危机的对策主要有:增加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缓解生产过剩问题;加强政府干预,减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盲目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素 刘璐
在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各项经济指标显现出危机已经见底的信号,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时刻,思考这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进一步分析其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马克思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剖析了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并提出后危机时期应着重于制度建设的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小亮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经济学分析框架与逻辑思维,分别从直接诱导成因、基本制度成因及社会背景条件等三大层面,侧重于制度角度,并结合本次金融经济危机的特征,去剖析金融危机的市场运行与制度成因。并以此为戒,分析、探讨了我国和谐改革与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