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5)
2023(10649)
2022(8806)
2021(7881)
2020(6400)
2019(13614)
2018(13036)
2017(24472)
2016(12549)
2015(13888)
2014(13349)
2013(12885)
2012(11863)
2011(11077)
2010(11347)
2009(11006)
2008(9654)
2007(8558)
2006(7892)
2005(7210)
作者
(35379)
(29172)
(29103)
(27747)
(18500)
(13902)
(13329)
(11198)
(11095)
(10224)
(10063)
(9721)
(9315)
(9221)
(9208)
(9159)
(8605)
(8509)
(8247)
(8196)
(7530)
(7096)
(6951)
(6836)
(6814)
(6611)
(6298)
(6058)
(5874)
(5843)
学科
(71332)
经济(71290)
管理(32206)
(28059)
(25498)
金融(25494)
中国(23043)
(22708)
企业(22708)
(22534)
银行(22516)
地方(22319)
(21940)
方法(19819)
数学(17460)
数学方法(17334)
(15363)
业经(14071)
地方经济(14038)
(13622)
(13418)
(12995)
中国金融(11075)
环境(9981)
农业(9970)
(9406)
理论(9252)
(9026)
贸易(9013)
(8646)
机构
学院(179067)
大学(175804)
(83410)
经济(81765)
研究(64972)
管理(60998)
中国(54650)
理学(51344)
理学院(50698)
管理学(49860)
管理学院(49525)
科学(37789)
(37372)
(35418)
(32486)
中心(30645)
财经(29590)
研究所(29348)
经济学(28458)
(26999)
(26667)
(25552)
经济学院(25339)
(24233)
师范(23998)
(23051)
(22297)
北京(22160)
财经大学(21876)
业大(21647)
基金
项目(114782)
科学(90565)
研究(86559)
基金(82569)
(70895)
国家(70319)
科学基金(60194)
社会(57598)
社会科(54667)
社会科学(54656)
(46223)
基金项目(42391)
教育(38730)
(37468)
自然(35436)
编号(34949)
自然科(34552)
自然科学(34546)
自然科学基金(33879)
资助(32868)
成果(28491)
(27825)
重点(26749)
课题(24716)
国家社会(24481)
(24424)
(24307)
发展(23294)
创新(22990)
(22972)
期刊
(100368)
经济(100368)
研究(58682)
中国(35131)
(31602)
金融(31602)
(28402)
学报(25492)
(24350)
管理(23538)
科学(23408)
大学(18893)
经济研究(18157)
学学(17975)
教育(17852)
财经(15720)
农业(15666)
技术(15135)
业经(14588)
(13740)
问题(11829)
(9428)
技术经济(9384)
统计(8905)
商业(8767)
国际(8703)
世界(8484)
理论(8152)
(8080)
现代(7778)
共检索到284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尹悦  
产融结合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视角,对"产融结合"进行分析解读。马克思主义学者为"产融结合"建立了理论体系基石,为分析产融结合的必要条件、动力源泉、运作机制、发展规律、积极作用、消极影响等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产融结合作为提高资源效率、促进银企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成功案例积累经验,而一些失败的案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相关理论与案例,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以产融结合的主体和宏观经济为对象分析利弊。对于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积极效用、促进产融结合健康发展,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超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普遍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渊源及成果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含并指导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为实现政治经济学宏伟目标而进行具体路径探索。在二者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演化更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发展也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演化创新历程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学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二者创新发展,不仅根植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经济的伟大实践中,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繁荣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的一些观点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一般体系框架背后研究,就能够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并不是新问题,马克思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对其早有分析。对"再生产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部类划分理论"以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必然性"等的分析中,马克思都超越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比例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结构比例关系,探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繁荣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的一些观点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一般体系框架背后研究,就能够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并不是新问题,马克思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对其早有分析。对"再生产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部类划分理论"以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必然性"等的分析中,马克思都超越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比例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结构比例关系,探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解读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新的理论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原因,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就能够找准改革切入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威  董德福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髓,是新时期政治经济学说的核心概念,是引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现阶段的时代特征,进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正确的梳理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供需矛盾,为实现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天睿  唐栋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髓,是新时期政治经济学说的核心概念,是引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现阶段的时代特征,进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正确的梳理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供需矛盾,为实现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东波  任力  
金融化是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已有研究对金融化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存在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及其本质有待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对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为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循环运动的视角,在分析金融与金融化基础上,论述了金融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构建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1)"适度金融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化"则导致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的约束,并挤压实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嘉懿  李家祥  
中国经济发展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存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这可能是导致经济存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找到新的平衡点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稳中求进总基调进行了研究,认识"稳"和"进"在经济发展中的内涵及作用,阐述了在经济运行中把握"进"力度与保持"稳"态势的举措,得出了运用稳中求进总基调指导经济工作中,要遵循经济运行四个环节的整体原则、实物形态与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嘉懿  李家祥  
中国经济发展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存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这可能是导致经济存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找到新的平衡点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稳中求进总基调进行了研究,认识"稳"和"进"在经济发展中的内涵及作用,阐述了在经济运行中把握"进"力度与保持"稳"态势的举措,得出了运用稳中求进总基调指导经济工作中,要遵循经济运行四个环节的整体原则、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适应原则、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优化原则,进而提出实施稳健性的财政政策、做好社会政策托底工作、推进经济结构的中高端发展等建议,以期在不断波动起伏的经济运行中彰显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战略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嘉懿  李家祥  
中国经济发展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存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这可能是导致经济存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找到新的平衡点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稳中求进总基调进行了研究,认识"稳"和"进"在经济发展中的内涵及作用,阐述了在经济运行中把握"进"力度与保持"稳"态势的举措,得出了运用稳中求进总基调指导经济工作中,要遵循经济运行四个环节的整体原则、实物形态与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绍东  潘敬萍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产业之间的生产关系引导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国内外的流动、组合和搭配,由此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成了"中观生产关系"的核心。现代产业体系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位协同的有机整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把握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之间、发展现代农业与推动新型城镇化之间以及劳动力"走出去"和生产资料"走出去"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国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资本主义国家本质问题围绕"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展开了持续而激烈的论战,最终莫衷一是。其实,经典作家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论述是采取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与"理想的总资本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分别在"一般"、"特殊"与"个别"意义上的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一般"、"特殊"与"个别"的统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佳   陈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命题。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理论创新和推动经济实践,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探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路径,旨在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新宇  
中国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结构也不断趋向科学合理,"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不断吸收、借鉴的重要对象。这一切都源于我国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不断创新和现代化改革的现实需求,在踽踽前行中艰难地探索。创新是持久而非一蹴而就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着虚心向学的心态,一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