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6)
- 2023(5116)
- 2022(4181)
- 2021(3529)
- 2020(2818)
- 2019(6100)
- 2018(5902)
- 2017(11026)
- 2016(5659)
- 2015(6472)
- 2014(6394)
- 2013(6448)
- 2012(6332)
- 2011(6094)
- 2010(6324)
- 2009(6200)
- 2008(5837)
- 2007(5378)
- 2006(5145)
- 2005(4677)
- 学科
- 济(50852)
- 经济(50828)
- 管理(15672)
- 地方(14198)
- 方法(12893)
- 学(12019)
- 业(11631)
- 地方经济(11436)
- 数学(11113)
- 数学方法(11072)
- 企(9979)
- 企业(9979)
- 中国(8950)
- 业经(8229)
- 经济学(6462)
- 环境(6016)
- 财(5864)
- 和(5699)
- 农(5690)
- 理论(5207)
- 发(5196)
- 产业(5093)
- 制(5013)
- 融(4897)
- 金融(4894)
- 体(4871)
- 教育(4635)
- 资源(4497)
- 总论(4459)
- 信息(4338)
- 机构
- 大学(97447)
- 学院(96328)
- 济(50511)
- 经济(49697)
- 研究(37647)
- 管理(31682)
- 中国(26668)
- 理学(26583)
- 理学院(26223)
- 管理学(25906)
- 管理学院(25706)
- 科学(21393)
- 财(20865)
- 京(19656)
- 所(19288)
- 经济学(17666)
- 研究所(17385)
- 财经(16692)
- 经济学院(15478)
- 中心(15298)
- 经(14990)
- 江(14885)
- 范(13786)
- 师范(13669)
- 农(13054)
- 院(12874)
- 北京(12514)
- 财经大学(12125)
- 科学院(11665)
- 州(11306)
- 基金
- 项目(57115)
- 科学(44924)
- 研究(42410)
- 基金(41717)
- 家(35776)
- 国家(35491)
- 科学基金(29921)
- 社会(29672)
- 社会科(27995)
- 社会科学(27987)
- 省(21939)
- 基金项目(20917)
- 教育(19308)
- 划(17799)
- 自然(17073)
- 资助(16752)
- 自然科(16604)
- 自然科学(16600)
- 自然科学基金(16305)
- 编号(15779)
- 发(13826)
- 成果(13703)
- 重点(13273)
- 国家社会(12891)
- 济(12699)
- 部(12674)
- 经济(12582)
- 发展(11818)
- 课题(11714)
- 展(11678)
共检索到155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金富
笔者认为,各种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基本价值取向不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原子"式的"经济人"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虚幻的、集权的"集体"为中心的绝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很显然,这是把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的两种极端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肯定个人的主体地位也肯定集体的重要作用,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真正共同体"为目标的"个人-集体"主义的新型价值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锡文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想。在这个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人道主义:以追求人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提升、社会进步、人的发展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但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发言权是不匹配的。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为基点,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田沐雨 齐宏欣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今天学来具有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双重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人民立场的理论基础,是中国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和实体经济转向等重大经济战略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本人所发现和证明的一个重要命题的基础上的,即目前人们作为经济分析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所有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被认为是反映实物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本人所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统计变量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它们只是反映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完全抽象掉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把社会关系作为分析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全可以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突出地表明了这种分析方法。以技术关系分析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不仅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而且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使人们误入歧途。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分析对于建立能够解释现...
关键词:
价值理论 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聪 张奎良
<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不同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构架,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石,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机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冯金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应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依托,试图将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有机统筹,用价值规律这一基本原理来破解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价值逻辑困境以及在市场应用中的诸多难题,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机制效应来规划合理的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与自然科学不同,经济学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经济学的阶级性决定其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重申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 指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虎涛
长期以来,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命题——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外,则存在着与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相对的,以迈克尔·曼等人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的多元论。后者认为,并不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领域(如经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分歧本质,不仅只是观点之争,也是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春生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翀教授所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该书根据马克思第五册《对外贸易》和第六册《世界市场》的基本思路,展开对现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全书分"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卷,围绕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从马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成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东波 任力
金融化是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已有研究对金融化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存在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及其本质有待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对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为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循环运动的视角,在分析金融与金融化基础上,论述了金融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构建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1)"适度金融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化"则导致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的约束,并挤压实体
关键词:
金融化 资本循环 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宇晖 李贺军
经济学首先是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它在社会科学上的地位以及它的功能,在于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释经济现实,并且对经济事物未来发展的规律性作出正确的预测。评价和检验经济学说科学性与否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即看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经济现实。我们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科学观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蕾 王非
基于马克思的流通以及分工与协作理论,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1)企业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选择特定的区域从事生产,推动了产业集聚;(2)集聚区域形成以后,追求与分享集聚区域的集体生产力Ⅱ成为企业选择集聚区域的主要原因,由此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机制。集体生产力Ⅱ的产生源于分工与协作引起的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配套投入的节约。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体生产力 分工 协作 流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文
西方公共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也是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深层本质认识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民主制度背景下的先进科学理论是否与这水火不容?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于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说教后,再无科学因素可言,只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象,给不会再有值得吸收的成分。因此,基本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公共经济学也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肯定是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