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2)
- 2023(16182)
- 2022(13453)
- 2021(12405)
- 2020(10057)
- 2019(22816)
- 2018(22377)
- 2017(41230)
- 2016(22443)
- 2015(24987)
- 2014(24616)
- 2013(24195)
- 2012(23116)
- 2011(21545)
- 2010(21634)
- 2009(20125)
- 2008(19806)
- 2007(17467)
- 2006(16302)
- 2005(15187)
- 学科
- 济(112104)
- 经济(111986)
- 管理(56801)
- 业(53352)
- 企(41176)
- 企业(41176)
- 方法(38350)
- 中国(33706)
- 数学(33013)
- 数学方法(32762)
- 农(27652)
- 地方(27332)
- 学(25514)
- 业经(23740)
- 财(21725)
- 制(21086)
- 贸(20969)
- 贸易(20953)
- 易(20313)
- 农业(18742)
- 融(18129)
- 金融(18126)
- 银(18014)
- 银行(17951)
- 行(17500)
- 地方经济(16401)
- 环境(16229)
- 发(15660)
- 体(15371)
- 理论(14876)
- 机构
- 大学(333355)
- 学院(329164)
- 济(149094)
- 经济(146385)
- 研究(131708)
- 管理(115868)
- 中国(99236)
- 理学(98206)
- 理学院(96940)
- 管理学(95404)
- 管理学院(94805)
- 科学(79517)
- 京(73315)
- 所(69238)
- 财(66797)
- 农(64041)
- 研究所(62875)
- 中心(56179)
- 财经(51754)
- 农业(50414)
- 江(50238)
- 业大(49906)
- 经济学(47844)
- 北京(47656)
- 经(47218)
- 院(46745)
- 范(45531)
- 师范(44951)
- 经济学院(42726)
- 科学院(40449)
- 基金
- 项目(213017)
- 科学(166934)
- 基金(155519)
- 研究(151420)
- 家(139234)
- 国家(138082)
- 科学基金(115124)
- 社会(99470)
- 社会科(94187)
- 社会科学(94168)
- 省(80868)
- 基金项目(80553)
- 自然(73058)
- 自然科(71320)
- 自然科学(71296)
- 自然科学基金(70086)
- 划(69606)
- 教育(68932)
- 资助(63539)
- 编号(57156)
- 发(51434)
- 重点(49599)
- 部(47894)
- 成果(47878)
- 创(44112)
- 国家社会(42696)
- 课题(42276)
- 创新(41477)
- 发展(40960)
- 教育部(40607)
- 期刊
- 济(175860)
- 经济(175860)
- 研究(109886)
- 中国(74956)
- 学报(59576)
- 农(59205)
- 科学(53422)
- 财(48874)
- 管理(45895)
- 大学(43991)
- 学学(41344)
- 农业(39975)
- 教育(38473)
- 融(34466)
- 金融(34466)
- 经济研究(30341)
- 财经(27547)
- 技术(26308)
- 业经(25956)
- 经(24074)
- 问题(23004)
- 业(22229)
- 贸(20561)
- 世界(19329)
- 国际(19028)
- 技术经济(16882)
- 版(15726)
- 科技(14913)
- 商业(14645)
- 统计(14511)
共检索到527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少安
回顾过去4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程,有三大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影响最大: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密切相关的东欧经济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也很大;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在应对经济危机时,确实比较多地借鉴和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讲,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导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彦伶
广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以此为依据展开中国经济研究不能单凭理性思维及统计工具,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经济的客观性及特殊性。但回顾改革开放阶段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被奉为经典,颇为盛行,这也致使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较为突出的人与自然生态矛盾、资源 型经济陷阱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仝宇 林乐迎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已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站在新的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和"十四五"新开局的历史节点上,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发展势头,中国经济改革也要乘势而上。那么,中国经济改革又面临哪些新问题?又该如何实现新飞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改革》 (周新城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相结合,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及教训,提出中国经济改革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指明其发展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与遵循。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遵循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所有制结构既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又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能够促进资本集中,又有利于实现资本社会化,避免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的认识,并稳妥地推进了由计划经济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遵循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所有制结构既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又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能够促进资本集中,又有利于实现资本社会化,避免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的认识,并稳妥地推进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关于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理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安义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中国经济改革面临新挑战。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必须积极推动经济改革,让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与内涵一直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只有不断学习和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经济关系、生产力的正确论断,才能始终坚持推动经济改革,让科技创新、思想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持续不断地催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佳
<正>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世界经济发展波动频繁,而中国一方面要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通过经济改革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应对诸多困境。经济改革需要理论支撑,而对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来说,仍然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武建奇
一、中国现行经济学需要改革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也是对实践的总结。经济学理论作为威力巨大的“促进剂”,曾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起过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但经过17年的风雨变迁,不断深化的经济改革又反过来提出了对经济学本身进行改革的要求。中共“十四大”尤其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日新月异,而经济学依然板着一幅“老面孔”。改革初期,经济体制变动所蕴含的新观念与原有理论的不吻合尚未达到“白热化”地步,所以,对原有经济学稍加“发展”这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赫名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立场取向的独特性,使其具有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鲜明理论特色和理论风格。作为科学的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法、立场和目标三个维度上引导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路径和方向。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只有继续坚持共享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劳动者取向的分配制度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才能使中国经济走向新的繁荣。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经济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 ,本刊特邀请在京的部分经济学家 ,围绕“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学发展”这一主题 ,撰写了一组文章 ,以作纪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朋荣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作序,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叶远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流派》一书1994年初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中国自1978年改革以来经济改革理论的历史进展,从理论流派这一全新视角,对中国十多年来的改革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大胆评价,展示了中国一流经济学家理论求索的艰辛历程,反映了中国改革理论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研究热点和学术争论,呈现出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演进的清晰脉络。它的出版,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学术背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稳定红利"),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以及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开放红利")。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择改革路径、制定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保障以稳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成功的主导作用。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正是中国模式的这两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政府主导 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祚庥
有学者深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需要有重大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深入改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按照劳动价值论,某个国家或社会的总产值大体上和总人口成正比。现代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强烈支持了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这两种手段,促进现代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必须将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引入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将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中来分析。随着劳动和资本的不断增加的合作,完全可以做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南平 汤子球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较之以前更为丰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过程。这一时期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经济理论运用模式的选择、中国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建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成果方面。而这些成果取得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改革开放 中国运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