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6)
2023(13704)
2022(11048)
2021(10003)
2020(8094)
2019(18230)
2018(18080)
2017(33828)
2016(18342)
2015(20984)
2014(21039)
2013(20479)
2012(19200)
2011(17689)
2010(17626)
2009(16947)
2008(16662)
2007(14934)
2006(13721)
2005(13000)
作者
(52695)
(44444)
(44079)
(42135)
(28416)
(20855)
(19813)
(17137)
(16847)
(15663)
(15393)
(14683)
(14497)
(14293)
(14109)
(13747)
(13056)
(12799)
(12762)
(12307)
(11423)
(10690)
(10659)
(10169)
(10051)
(10051)
(9727)
(9372)
(8906)
(8667)
学科
(99077)
经济(98957)
管理(55554)
(48194)
(39621)
企业(39621)
方法(33506)
数学(28633)
数学方法(28426)
中国(27823)
(22026)
(21735)
地方(21169)
业经(21080)
(20613)
(18330)
(16105)
贸易(16093)
(15658)
(15354)
(15316)
金融(15313)
(15061)
银行(15041)
(14549)
农业(14400)
环境(14121)
地方经济(13604)
(13150)
理论(12639)
机构
大学(279153)
学院(274961)
(131975)
经济(129697)
研究(102694)
管理(99581)
理学(84662)
理学院(83682)
管理学(82528)
管理学院(82012)
中国(79620)
(62327)
(59212)
科学(56301)
(51144)
财经(48654)
研究所(45798)
中心(44402)
(44299)
经济学(44145)
(40942)
(39758)
经济学院(39362)
北京(38100)
(36552)
财经大学(36140)
(35781)
师范(35488)
业大(33895)
(31598)
基金
项目(173924)
科学(139300)
基金(130395)
研究(130193)
(112862)
国家(111985)
科学基金(95988)
社会(89068)
社会科(84482)
社会科学(84464)
基金项目(67077)
(63508)
教育(59216)
自然(57270)
自然科(55924)
自然科学(55910)
自然科学基金(54985)
(53984)
资助(52808)
编号(49620)
成果(42543)
(40829)
重点(39960)
国家社会(39107)
(38617)
(37133)
教育部(35984)
课题(35775)
(35508)
中国(35027)
期刊
(155944)
经济(155944)
研究(93587)
中国(58724)
(48352)
管理(40880)
学报(39247)
(38506)
科学(38353)
大学(31136)
学学(29304)
(29156)
金融(29156)
教育(27758)
财经(26740)
经济研究(26507)
农业(25558)
(23299)
技术(22634)
业经(20871)
问题(20710)
(18184)
世界(17429)
国际(16398)
技术经济(14629)
(14014)
经济问题(12615)
统计(12581)
现代(12578)
(11769)
共检索到435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迎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助于深化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之所以科学,最主要的是它以唯物史观为前提,其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消化、吸收科学的经济制度理论的过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不懈追求的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制度基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较量实质上就是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在内的两种制度体系的较量,社会主义国家一旦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然导致亡党亡国的悲剧发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顾钰民  余婧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体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拓展。深刻理解和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和氛围,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卫东  王文慧  李玉成  李建军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科学总结。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进程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初步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说明“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端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置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基本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和方法、系统地回溯和深入研究新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政治经济学四十人论坛专家李萍教授领衔,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吴垠教授、杨慧玲教授、李标副教授和李怡乐副教授等团队合力完成的《新中国经济制度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林忆  邹升平  
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制度分析法是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认为,经济制度的变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为重心,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制度变迁的原动力,实质是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进一步实践推进和创新发展等阶段,取得了重大进展。充分认识和挖掘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有助于加强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进该理论的中国化新进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映西  
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薛暮桥曾在山东革命根据地进行过货币发行制度创新,以商品本位取代黄金本位,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的论断,为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在市场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指明了方向。在这个方向指引下的研究发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过剩,解决的办法是运用薛暮桥发明的商品本位货币发行制度,通过发行货币收购过剩的商品,在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让过剩产能直接造福社会。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韩文龙  周文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发挥制度优势,通过构建贫困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重点解决制度性贫困、生产力贫困和个体贫困等多层次问题,形成了"国家—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价值思想、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果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超越。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新图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纪欣农   白艳  
自从教育领域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极为重视,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二十大时代精神,运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探寻合理的教学模式,借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思政素质,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浅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勇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取得一系列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导向;必须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依靠党和人民共同奋斗,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必须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民族特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齐学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蕴涵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政权的建设、国家治理的方式等国家治理理论,奠定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历代党的领导核心基于中国国情和现实,尝试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国家治理实践,经历了以"全能国家"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变迁,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即必须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研究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类型、消费力的涵义与类型、资本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对资本主义消费经济学家理论进行批判,并从消费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消费能够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消费的新常态等五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消费的进步性。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军  
作为十七大代表,第一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聆听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心情无比激动。通过反复学习报告和听取代表的发言,深切地感到胡总书记的报告气势恢弘,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思想深刻,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报告,求真务实的报告,改革创新的报告。这里,就学习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阐述,谈点初步体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研究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类型、消费力的涵义与类型、资本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对资本主义消费经济学家理论进行批判,并从消费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消费能够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消费的新常态等五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消费的进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