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1)
- 2023(10656)
- 2022(8823)
- 2021(8237)
- 2020(6478)
- 2019(14999)
- 2018(14633)
- 2017(27080)
- 2016(14614)
- 2015(16858)
- 2014(16649)
- 2013(16573)
- 2012(16212)
- 2011(15367)
- 2010(15643)
- 2009(14486)
- 2008(14728)
- 2007(13078)
- 2006(12138)
- 2005(11325)
- 学科
- 济(75278)
- 经济(75200)
- 业(36193)
- 管理(35945)
- 企(27799)
- 企业(27799)
- 方法(26146)
- 中国(25796)
- 数学(21641)
- 数学方法(21450)
- 地方(19609)
- 农(19397)
- 业经(16966)
- 贸(16159)
- 贸易(16145)
- 学(15889)
- 易(15658)
- 制(13272)
- 银(13165)
- 银行(13141)
- 农业(13127)
- 融(13114)
- 金融(13110)
- 行(12926)
- 财(12865)
- 发(12457)
- 环境(11431)
- 和(11238)
- 地方经济(11124)
- 理论(11009)
- 机构
- 大学(227811)
- 学院(225398)
- 济(102371)
- 经济(100570)
- 研究(89936)
- 管理(78598)
- 中国(69134)
- 理学(66167)
- 理学院(65242)
- 管理学(64283)
- 管理学院(63857)
- 科学(52991)
- 京(51006)
- 所(46696)
- 财(45654)
- 研究所(42373)
- 农(38014)
- 中心(37932)
- 财经(35787)
- 江(34241)
- 经济学(33571)
- 北京(33374)
- 范(33269)
- 师范(32964)
- 经(32661)
- 院(31859)
- 经济学院(30010)
- 业大(29769)
- 农业(29638)
- 科学院(27664)
- 基金
- 项目(141441)
- 科学(112252)
- 研究(105026)
- 基金(103665)
- 家(90948)
- 国家(90210)
- 科学基金(75790)
- 社会(68982)
- 社会科(65314)
- 社会科学(65303)
- 基金项目(53185)
- 省(52521)
- 教育(47761)
- 自然(46027)
- 划(45462)
- 自然科(44988)
- 自然科学(44972)
- 自然科学基金(44207)
- 资助(42647)
- 编号(40570)
- 发(36482)
- 成果(35249)
- 重点(33054)
- 部(32644)
- 课题(30168)
- 发展(29946)
- 国家社会(29598)
- 展(29457)
- 中国(29218)
- 创(29088)
共检索到362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陈洪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考察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竞争的产生、竞争的过程和竞争的结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所出现的新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竞争理论。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对我国在发展商品经济、市场化资源配置、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推动了该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创新。当前,中国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为引领,加强与西方竞争思想的融合交流,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战略,持续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竞争理论 市场竞争 竞争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记
以《资本论》为标志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一百多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主要揭示了劳资之间矛盾的实质,批判自由资本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很难直接从马克思经济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为此,贾后明教授主编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性与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就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当代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庆华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有两个涉及中国前途命运,甚至关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存亡的重大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一个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另一个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本文就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裴宏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以19世纪的土地为研究对象,具有十分典型的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特征和时代特征。在当代资本主义中,资产市场的发展和土地的资产化导致绝对地租以新的"金融租金"形式表现出来。在质上,仍然如马克思所主张的,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对社会总剩余价值的一种再分配和占有;在量上,绝对地租不再表现为超额利润形式,而是表现为一般性的金融资本收益形式。这一收益将与其它资本收益服从相同的规律。
关键词:
绝对地租 马克思经济学 金融租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元璋 游泳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由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产物,它将随着经济危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生产过剩 经济周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玉莲
邱海平所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经济卷》一书是新形势下深刻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专著。该书强调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之下,实事求是地学习、分析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理念与路径,继而促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传承、创新与发展中为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武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小维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的根本追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核心,探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的进程,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应然和在我国的实然。转型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转变理念,坚持人的发展来指导经济的建设;深化理论,继续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探求突破,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估体系,实现指标体系定性化、定量化、具体化和精细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路径可以具体化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倩 张荣华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阻碍发展的问题,并且用系统完整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中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超强
<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一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著作,作者是丰子义先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乔晓楠 马飞越
在梳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利用一个包含三部门的线性生产模型讨论扩大消费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能力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决定,并且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能力的上限,生产关系决定工资与利润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总需求中消费与积累的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资本积累主导的社会再生产不同于合意的社会再生产,利润率下降将降低积累意愿,进而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此时,扩大消费有可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并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持续稳定运行。上述发现所带来的当代启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尤其要重视扩大消费的关键作用,在生产环节要通过调整生产结构与提高生产效率夯实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在分配环节要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夯实扩大消费的收入基础,在交换环节则要通过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消费潜力与超大市场优势的释放,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国内经济大循环。
关键词:
消费 社会再生产 经济循环 新发展格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1在"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意义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指向和学术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我国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特别是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起飞,36年以年均9.7%的高速增长使国民经济不断上新台阶,2010年起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GDP突破十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总量的13%多,人均7500美元左右,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