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5)
2023(8609)
2022(7084)
2021(6778)
2020(5427)
2019(12373)
2018(12407)
2017(24365)
2016(13264)
2015(14669)
2014(14831)
2013(14668)
2012(14071)
2011(12846)
2010(13285)
2009(12501)
2008(12548)
2007(11474)
2006(10364)
2005(9195)
作者
(39172)
(32424)
(32307)
(31168)
(20801)
(15554)
(14813)
(12420)
(12234)
(11739)
(11035)
(10865)
(10559)
(10143)
(10137)
(10032)
(9530)
(9430)
(9315)
(9309)
(8152)
(8012)
(7924)
(7487)
(7372)
(7320)
(7221)
(7089)
(6709)
(6380)
学科
(55281)
经济(55210)
管理(32669)
(28852)
(21890)
企业(21890)
方法(21816)
中国(21557)
数学(18448)
数学方法(18271)
(14312)
(13174)
(12840)
地方(12472)
(12114)
业经(11274)
(10878)
银行(10861)
(10508)
(9951)
金融(9947)
理论(9705)
(9245)
贸易(9238)
农业(9170)
(8930)
(8709)
环境(8639)
教育(8191)
(8073)
机构
大学(198190)
学院(195000)
(79582)
经济(77553)
研究(69824)
管理(67793)
理学(57385)
理学院(56535)
管理学(55584)
管理学院(55195)
中国(52885)
(43488)
科学(42572)
(40700)
(35278)
财经(31859)
研究所(31711)
中心(30585)
(30234)
(29326)
(28875)
(28854)
师范(28600)
北京(27754)
业大(26308)
经济学(26090)
(25555)
(24179)
农业(23978)
财经大学(23777)
基金
项目(122164)
科学(95888)
研究(89666)
基金(88440)
(77274)
国家(76646)
科学基金(64544)
社会(57528)
社会科(54270)
社会科学(54254)
基金项目(47021)
(46331)
教育(41977)
自然(40645)
(40288)
自然科(39653)
自然科学(39640)
自然科学基金(38915)
编号(36045)
资助(35156)
成果(31160)
重点(27809)
(27632)
(26528)
课题(26297)
(24726)
(24316)
国家社会(23845)
教育部(23623)
创新(23226)
期刊
(92695)
经济(92695)
研究(64385)
中国(38709)
学报(29925)
(29195)
(27645)
科学(27421)
管理(25504)
教育(24976)
大学(22426)
学学(20719)
(20035)
金融(20035)
农业(18682)
财经(16285)
经济研究(15033)
技术(15001)
问题(14505)
(14105)
业经(13816)
(10464)
图书(10010)
(9762)
现代(9730)
(9623)
理论(9397)
商业(8970)
城市(8388)
技术经济(8378)
共检索到299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楠  
梳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分析了由于城市建设的多元化、复杂化、密集化及其伴生的各类风险要素使得我国现阶段韧性化城市建设面临诸多的瓶颈和挑战。再通过对马克思空间理论进行梳理,分别从功能韧性、社区韧性和社会韧性三个方面回顾了马克思空间理论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历史贡献。最后,以当前我国韧性化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瓶颈和挑战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空间理论的城市建设逻辑,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措施和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继华  段斯铁萌  
运用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空间生产过度、发展要素配置失衡、城市空间分化隔离、使用权争夺引发的社会冲突等。提出了以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为前提,通过规范土地资本运营、增强规划调控作用、转变城市治理方式等手段来破解我国大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推动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英侠  史晓婷  
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历代领导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态思想与马克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一致性,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 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 现经济过剩问题的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娟  
梅洛-庞蒂在历史问题中见证了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二者在人类关系的地基上相互关联,共同以理性危机为反思对象。他借鉴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分析中引出的历史问题,却发现胡塞尔的先验历史观包含着矛盾。他肯定卢卡奇在意识形态理论中提出的历史维度,认为历史进程为历史理论摆脱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胡塞尔的先验主义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使他深陷相对主义的质疑,为了摆脱争议,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现象学还原中转向肉身。肉身在历史性概念的深度关联中被阐明,它作为人类关系的起源揭示了历史性的生成。因此,历史生成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深度还原的结果,它使梅洛-庞蒂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转向肉身本体论,并为历史哲学的更新指出方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乔晓楠  马飞越  
在梳理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利用一个包含三部门的线性生产模型讨论扩大消费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能力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决定,并且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能力的上限,生产关系决定工资与利润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总需求中消费与积累的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资本积累主导的社会再生产不同于合意的社会再生产,利润率下降将降低积累意愿,进而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此时,扩大消费有可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并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持续稳定运行。上述发现所带来的当代启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尤其要重视扩大消费的关键作用,在生产环节要通过调整生产结构与提高生产效率夯实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在分配环节要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夯实扩大消费的收入基础,在交换环节则要通过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消费潜力与超大市场优势的释放,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国内经济大循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方健  蒋海曦  
陈豹隐是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他一生的学术研究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商品、商品生产、价值、价值规律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并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金融本质问题的研究发人深省,近年来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金融化"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衣钵。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更注重从金融的本质出发研究金融现象。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文章从共生与分利的视角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试图把握金融的本质、研判金融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晓梅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启示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发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国顺应国际分工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其目标是要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打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具体推进中应遵循价值规律、协调开放和逐步开放的原则,加强内部建设以提升发展动力和开放能力。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晶  
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生态环境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制度入手,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消费主义这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错误价值观,给予了严厉的抨击。探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守英  陈航  
城乡关系与乡村转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探讨了乡村的独特形态及其特性,并分析了城乡关系变化所引发的乡村系统转变,研究了影响乡村变革、引发乡村发展困境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的可能路径。马克思主义乡村转型理论对解决当下中国的乡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启示:第一,中国当下的乡村问题是城乡关系演变的集中反映,按照城市的逻辑重构乡村系统只会加剧乡村问题。必须重新思考乡村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寻找乡村系统的复兴机理。第二,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动方法对中国乡村变迁的分析表明,当乡村生产关系变革适应生产力实际时,乡村制度变革绩效显著;当乡村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现实时,则会加剧乡村发展困境。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要依循马克思关于乡村现代化的路径深化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促成农业要素的重新组合与持续升级,以实现农业工业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生态批判,同时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之路。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鹏  
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论述与生态社会相关的思想。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响亮的声音重回历史舞台。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可以思考中国未来生态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惠小明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旧城空间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整体质量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侧重于将资本积累、阶级等引入到城市问题的研究,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为研究对象,以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城市更新历程中资本循环积累的轨迹,探究了英国城市更新历程的各个阶段资本积累方式、参与主体关系与更新价值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指出我国旧城更新应转型调整城市更新的价值观、参与主体的约束机制、城市规划的角色,等等,以走向整体协调的包容性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