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5)
2023(3619)
2022(2984)
2021(2878)
2020(2256)
2019(4891)
2018(5100)
2017(8550)
2016(5008)
2015(5872)
2014(6031)
2013(5330)
2012(5036)
2011(4619)
2010(4704)
2009(4345)
2008(4189)
2007(4021)
2006(3507)
2005(3121)
作者
(15771)
(13184)
(13062)
(12506)
(8234)
(6245)
(5984)
(5203)
(5110)
(4785)
(4494)
(4463)
(4426)
(4394)
(4271)
(4003)
(3943)
(3923)
(3823)
(3737)
(3429)
(3397)
(3254)
(3186)
(3065)
(2985)
(2925)
(2822)
(2796)
(2791)
学科
(14209)
经济(14178)
管理(12633)
(9138)
(7784)
企业(7784)
(6859)
教育(6486)
(5920)
(5736)
中国(5453)
(4615)
理论(4553)
(4230)
政治(3803)
思想(3799)
体制(3524)
方法(3485)
(3377)
业经(3363)
银行(3350)
(3274)
(3268)
金融(3267)
思想政治(3227)
政治教育(3227)
治教(3227)
德育(3204)
技术(3196)
(3009)
机构
学院(69571)
大学(69469)
研究(27254)
(22596)
经济(21876)
管理(20111)
中国(19680)
科学(18797)
(16519)
理学(16460)
理学院(16206)
管理学(15748)
管理学院(15630)
(15593)
(15032)
研究所(13763)
农业(13150)
业大(12255)
(12186)
(12092)
中心(11724)
技术(10722)
(10721)
师范(10521)
(10143)
(9951)
北京(9711)
(9344)
财经(9028)
(8550)
基金
项目(45306)
科学(33573)
研究(33119)
基金(29904)
(27339)
国家(27062)
科学基金(21291)
(19174)
社会(18827)
社会科(17415)
社会科学(17411)
(16112)
教育(16038)
基金项目(15184)
编号(14185)
自然(13466)
成果(13251)
自然科(13119)
自然科学(13110)
自然科学基金(12853)
资助(11850)
课题(11185)
重点(10645)
(10073)
(9556)
(9475)
(9334)
计划(9265)
(9192)
(8889)
期刊
(30333)
经济(30333)
研究(21322)
中国(19283)
学报(17183)
(15788)
教育(14595)
科学(12745)
大学(12207)
学学(11441)
(10420)
农业(10199)
管理(8400)
技术(6119)
(5522)
金融(5522)
财经(5167)
(5082)
(4962)
业经(4900)
经济研究(4757)
职业(4733)
业大(4694)
(4547)
农业大学(3986)
科技(3941)
图书(3908)
问题(3695)
(3639)
论坛(3639)
共检索到113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永佶  
按照通常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体系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当提出“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时,总有人会问:人口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是属于哪一部分?是否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独立部分?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是否与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相冲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为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使科学理论与群众需要更有效地结合,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学习、信仰、运用、宣教四个维度25个指标对效果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模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耀玺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把活动课正式列为计划内课程类别之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我们在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加强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急需解决。例如,为什么要设活动课?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什么理论来设计活动课的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把握活动课的本质规律,因而也就不能科学而有效地落实活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进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它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的形态出现,其过程遵循着理论发展和理论构建的基本规律,其成果同时昭示着理论创新和理论运用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对教育客观规律认识的集体智慧结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路径、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践价值三个方面加以深入地理解。
[期刊] 求索  [作者] 金永兵  
关键词研究,为从方法论或元理论的意义上探寻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构建"范畴群"并进行术语革命,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重新纳入社会总体话语中以助其恢复现实价值。关键词研究这一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概念化、历史化等方面遭遇到了难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宝贵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统计理论体系马宝贵编者按: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统计理论体系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如何以其为基础建立现代社会经济统计学体系,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统计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方向的问题;尤其是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的今天,澄清这一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是建立在资源与环境的现实状况与内生变量清醒认识的现实基础上的观念系统;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核,生态文明的文化精髓;是强调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统一与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利益,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宗旨的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丽  
构建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解答中国社会发展出路问题进程中时刻面临的历史使命。瞿秋白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杰出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思考并回答了在中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至关重要的三大课题,即: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表达些什么?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应当怎样表达?他的答案勾勒出以回应问题、凝练概念、创新形式为要素的话语建设方案,是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源。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飞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体系需要树立问题导向,在急剧的经验变化中捕捉到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哲学理念,在差异化的多元社会中把握到普遍的社会实践意志和共同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为把握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现实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概念化的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支撑,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西方政治哲学学术资源,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真实问题,面向事情本身,推进三者的对话、互动和会通,以提炼政治哲学命题,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学术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克明  
马克思主义人力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马克思人力概念的内涵包括劳动者的智力、学识、技能等,人力是通过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高的。人口,特别是劳动人口的数量、流动性和组合是决定人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绍东  潘敬萍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产业之间的生产关系引导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国内外的流动、组合和搭配,由此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成了"中观生产关系"的核心。现代产业体系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位协同的有机整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把握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之间、发展现代农业与推动新型城镇化之间以及劳动力"走出去"和生产资料"走出去"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灿  
西方产权理论风行中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才开始马克思产权经济思想的研究,但由于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基本方法、"范畴口径"等的不同甚至对立,使它们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通约性"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利宾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它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另一方面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推动和发展,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进程呈现了一个连续性、一脉相承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